巷(柯灵)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A.)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措杂的粪缸。它(B.)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此地的胡同,风起处刮着满地的黄沙。

③这种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折,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

④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有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静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⑤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⑥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如平常百姓徘徊散步。

⑦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说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 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28、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29、请在第②段的A.、B.两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30、本文语言很有特色,除了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外,还善用四字短语等,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赏析。(3分)

我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联系全文,在第⑦段横线处填上两个四字短语,要求能概括“巷”的特点。(2分)

32、第三段划“ ”的句子和常建的《题破山寺旧禅院》中颔联描绘的意境极其相似,请写出这联诗。(2分)

33、读完本文,相信你对“巷”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请仿照第⑥段的句式,在段末再补充一个句子,使意境、文意均和本文相符。(2分)

28、(1分)总的介绍了“巷”的审美特点。有统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意近即可)

29、(2分)不是,也不是。(填对一个1分)

30、(3分)所选句子符合赏析要求。(1分)赏析时能紧扣句子的特点,言之有理。(2分)

31、(2分)宁静淡泊,沉思默想(意近即可)

32、(2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3、(2分)能运用比喻的修辞、句式正确。(1分)能抓住“巷”的特点。(1分)

雨珠·露珠·泪珠

东方破晓,晨光亮微。黎明女神飘然下凡,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夯走过,看见花瓣上有三滴晶莹的水珠在向她招手,请她留步。

“熠熠闪光的水珠,你们有何贵干?”女神驻足问道。

“有劳大驾,请你为我们当裁判。”

“噢,什么事啊?”

“我们同属于水珠,可是来源出身各异。请问哪颗水珠更珍贵呢?”

女神指着其中一颗水珠说:“那你就先来自我介绍一下吧。”

雨珠听到要她先说,十分得意地晃了晃身子:“我呀,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是黎明之前凝成的露珠。”另一颗水珠急不可待地抢着说,“人们称赞我为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

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黎明女神和颜悦色地问道:“那么你呢,我亲爱的小姑娘?”

“我算不得什么。”她忸怩地回答,“我来自一位姑娘的明眸。起初像是微笑,而后又称友情,现在被叫做眼泪。”

头两颗水珠听她这么说,不约而同地撇撇嘴,露出轻蔑的笑容。黎明女神小心翼翼地将泪珠置于手中,连声称赞道:“还是你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显然比她们俩更纯洁,也更珍贵!”

“可我是大海的女儿呀!”雨珠急得叫了起来。

“我是辽阔苍穹的女儿!”露珠很不服气。

“是的,一点不错。”黎明女神郑重地说,“而她呢,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而后凝结成夺眶而出的泪珠。”

言罢,女神吮吸了泪珠,霎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24、试分析“第三颗水珠迟迟不肯开口”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雨珠”、“露珠”和“泪珠”象征了我们生活中的两类人,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它们分别象征着哪两类人?(2分)

A.、雨珠、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泪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我们常常说,人要善于展示自己的优点,雨珠、露珠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女神为何偏偏赞美“泪珠”呢?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条理由。(2分)

27、女神消失了,留下“雨珠”和“露珠”各自陷入了沉思,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雨珠或露珠接下来的表现。(任选一个对象来写,3分。)

24、(2分)觉得自己出声卑微,在露珠和雨珠面前显得过于渺小。(意近即可)

25、(2分)A、雨珠和露珠象征了那些爱慕虚荣,喜欢炫耀自己的人。(意近即可)

B、泪珠象征了谦虚谨慎,不张扬的人。(意近即可)

26、(2分)① 有自知之明,丝毫也不炫耀

② 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

27、(3分)选取一个对象,或表现它的自负,或表现它的愧疚均可。

材料一:蚕(雷抒雁)

①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②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③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④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⑤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⑥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⑦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⑧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材料二:蝉(节选)(小思)

①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A.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②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B.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③17年埋在泥土中,C.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④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

17、读完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所讲述的故事。(2分)

18、结合材料一第⑤段内容,在第⑧段的“ ”补写出合适的句子。(2分)

19、材料一中:“蚕”简直要跳起来,简直要飞起来了,一“跳”一“飞”包含了“蚕”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用第一人称描绘一下“蚕”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20、材料二中,作者对“蝉”起初是很烦的,从文中哪一个称呼可以看出来?(1分)

21、仔细揣摩,说说材料二的结尾处加点的“过” 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22、阅读材料二中,划“ ”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①作者反复强调“一个夏天”,其用意何在?(2分)

②这三处划“ ”的句子所饱含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具体说说。(3分)

③你觉得在朗读文中的“一个夏天”四字时,重音应该在哪个词上?(1分)

23、从“蝉”和“蚕”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人生启示?请写出一条(2分)

17、(2分)破茧成蝶

18、(2分)你自己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若填“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给1分。

19、(2分)能刻画出蚕出来后激动、喜悦的心情即可。

20、(1分)小东西

21、(2分)“过”表示事情已经完结,不能去掉。蝉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即便是短暂的一生,它也曾歌唱过,好好地活过,活出过生命的精彩。(言之有理即可。)

22、(6分)① 为了告诉人们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意近即可)(2分)

② A:表达作者的惊奇,同时也有对蝉叫的厌烦之情。(意近即可)(1分)

B:表达了对蝉的等待精神的钦佩之情。(意近即可)(1分)

C:表达了对蝉生命短暂的惋惜之情。(意近即可)(1分)

③重音应在“一”或“一个”上。(1分)

23、(2分)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或: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等等。(悟出的哲理符合文意即可)

羚羊木雕(节选)

我手里zuàn( )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3、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zuàn( )

14、辅以人物动作、神态来写人物语言,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处,并加以赏析。(3分)

我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多处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分析下列句中“……”表达的意思。(3分)

①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② 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③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6、读完本文,相信你一定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2分)

例句:真正的友谊就是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也能让彼此感觉到温暖;……

仿句:真正的友谊就是

13、(1分)攥

14、(3分)所选句子符合要求,即借助人物动作、神态更好地表现人物语言。如:“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1分)赏析能紧扣关键词,并言之有理。(2分)

15、(3分)① 表示短暂的停顿,不知道改如何跟万芳说这件事。(意近即可)(1分)

②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极度后悔和自责。(意近即可)(1分)

③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万芳的大度、对我的理解跃然纸上。(意近即可)(1分)

16、(2分)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理解即可。

阅读《背影》(节选),完成8——13题。(15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于他

8.文章围绕父亲的爱,写了哪些具体的事情?请在横线上填出。(2分)

—— 在车上嘱咐“我”照顾自己—— ——与父亲分别、思念父亲

9.选段写作者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4分)

①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②在晶莹的泪光中。

10.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分)

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11.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选择一句作答。(2分)

①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再三、终于:

②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拣定、嘱我、又嘱托:

12.在选文第三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3分)

13.最后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8.父亲决定自己送“我”去车站    给我买橘子

 9.①儿子清楚地看到父亲竞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的工作,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那颗仁爱之心,流下感动之泪。 ②接到父亲的信后,想着父亲现在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思念。

10.①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能突出作者自责的感情。

11.①再三、终于:说明父亲反复嘱咐已是很周到,但还是不放心,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②拣定、嘱我、又嘱托:父亲亲自为我选座位,担心我,反复叮嘱,表现父亲对儿子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12.先作外貌描写,写衣着,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13.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突出了父爱子,子思父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16-20题(14分)

没钓到的大鱼

(1) 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2)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的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猗。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3) 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钓,急忙收到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4)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5)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的翕动着。妈妈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6)“ ”母亲说。

(7)“不!妈妈!”孩子哭了。

(8)“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9)“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10)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

(11)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12)孩子回想刚才钓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13) 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14)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6.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答:

17.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2分)

答:

18.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上,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

19."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20.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答:

16.湖里还有其他的鱼可以钓。

17.钓杆的另一头沉了下去。

18.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19.卸周围的环境更好的体现了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0.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5题(18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

(1)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2)“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3)“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4)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5)“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6)“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7)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8)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9)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10)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11)“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棗”

(12)“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13)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4)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10.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11.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2.这段文字中的 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胆小怯懦的特点?请列举出来 .(4分)

答:

13.第9段中的“蹲”字可否改成“站”、“靠”或其他的词?为什么?(2分)

答:

14.简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5.第13自然段写“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请展开想象,用两三个句子描写他当时的心情。(4分)

10.形容人瘦削。头发晕,眼发花。形容看东西不清楚。

11.亨特冒险爬上悬崖。

12.(1)二十几米高的悬崖,在我的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2)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向上爬,心在咚咚直跳;

(3)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看其他孩子向石架移动;

(4)他们要下山,我软弱的哀求:"我没法下山."

13.不行."蹲"字有重心下移的意思,表现了我的胆小怯懦,"站"、"靠"显得很从容,很镇定,不能体现我胆小的特点。

14.通过移觉来写自己的感受,表明吓得忘了自己,充满童真童趣。。

15.A  杰利神色黯然,,眉头紧锁。走一会儿回头看看我,走一会儿又回头看看我,不时向我招手。

      B  杰利的脸上出现了无可奈何的表情。好像在说:“只能靠你自己了。”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可那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22、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23、圈点批注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请你任选一处作出赏析(3分)

选句

赏析

24、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4分)

[a39dc6b26fe282d6.jpg]

皇帝的新装(12分)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A.】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C.】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D.】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8.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分明,请在下面括号里各补写两字,概括后面的情节。(2分)

赶织新衣→更换新衣→( )新衣→( )新衣

19.文中ABCD是直接写皇帝的,你能各用一成语来概括皇帝当时的心理状态吗?(4分)

A. B.、 C.、 D.、

20.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孩子和百姓揭露事情的真相?(3分)

21.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3分)

18、  如: 炫耀    否定   

19、如: A、装腔作势   B、故弄玄虚      C、做贼心虚    D、刚愎自用

20、小孩还没有被世俗污染,百姓与世无争,只有他们才能道出真相。 

21、心理描写,外强中干或虚伪等

阅读《穷人的风骨》,完成19—23题。(13分)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⑴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⑵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⑶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⑷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⑸ 我问:少了多少呢?

⑹ 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⑺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⑻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⑼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⑽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⑾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⑿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⒀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9.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20.第 ⑻ 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1.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揣摩其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22.短文写的中心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3.文中的父亲确实让人感动,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学生,有这样的父亲和老师,你最想跟他们说什么? (二选一,只要写出和其中的一个人说的话即可。) (2分)

[1513119cf170bb00.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