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春色一分愁

丁颖(台湾)

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__;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__!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我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1.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1分)

12.文章极力铺陈春的__,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2分)

13.“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2分)

14.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3分)

15.“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11. 对故乡的思念 (1分) 12.用美好的春景反衬我对故乡的缕缕惆怅和莫名空虚。(2分)13. 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风的轻柔与美好,反衬出对故乡的无比依恋 (2分,回答修辞手法1分,分析作用2分。) 14.看似黄昏的美好,其实作者触景生情,由这两幅画面引发出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愁绪。它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3分,言之有理即可)15.略(2分,基本符合要求即可。如所提问一般,缺少探究价值的给1分。)

阅读选文,完成17—21题(22分)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7.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要求与评分: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3分;表达,1分。

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18.(4分)要求与评分:对“认识”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语言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示】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19.(5分)要求与评分:根据语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那堂美术课对“成长”的作用,4分;语言表达,1分。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你。

20.(4分)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3分,表达1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21.(5分)要求与评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2分;表达,1分。

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阅读《掌心化雪》,完成下列问题。(共11分)

(1)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2)她丑得名副其实,肤黑牙突,大嘴暴睛,神情怪异,好像还没发育好的类人猿,又像《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那个鲇鱼怪。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也只给她漂亮的妹妹。她从来都生活在被忽略的角落。

(3)在学校,丑女孩更是备受歧视,坐在最后面,守着孤独的世界。有一回,班里最靓的女生和她在狭窄的走廊遇上,一脸鄙夷,小心翼翼地挨着墙走,生怕被她碰着,哪怕是衣角。丑女孩满怀愤懑,又无处诉说,回家躺在__里咬牙切齿,酝酿复仇——她要买瓶硫酸,送给同班的靓女;甚至妹妹也要“变丑”,逼着父母学会一视同仁。

(4)不是没有犹豫。她一直善良,碰见走失的猫狗都会照顾。于是,她蒙着纱巾,遮盖住丑陋的面孔,去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老师。哪怕对方有丁点厌恶,都足以把她推下悬崖。

(5)老师眼神明净,声音柔和,鼓励她解下纱巾。她踌躇地照做了。老师微笑着起身,走过来,轻轻拥抱住她。那一刻,陌生温暖的怀抱,化解了她身上的戾气,让她莫名落泪。从此,丑女孩一改阴郁仇视的眼神,微笑的她最终被父母、同学接受。

(6)只需一个拥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乃至一生。

(7)平凡如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爱,相互鼓舞慰藉。

(8)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眼睛,被点了药水之后,刚才熟悉的世界陡然陷入__。身外一片人声扰攘,脚步杂乱,我却战战兢兢不敢举步,恍惚只觉面前横亘万丈深渊。幸好有只手伸过来,轻轻把我送到长椅上坐定。这只陌生的手让我渐渐安心,心情坦然。

(9)我的先生只是市井小人物,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深入骨髓。他每月工资少得可怜,从不肯乱花一分钱,但是身上总是带着硬币,施与沿途乞讨的老人。有一天,我们结伴回家,他看到一位老人在秋风中双手抱膝,脑袋低垂到胸前,瑟瑟颤抖,马上掏出零钱,又拉着我走到附近一家小吃店,买了几个热包子,放到老人面前。他做这一切都很自然,从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羞愧自己能力不够,无法盖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0)这个世界流行的是强者和超人,渺小如蝼蚁、脆弱似玻璃的小人物,更需要洞察幽微的眼睛,需要有力的手,带他们走出窘境。假如你碰到__里挣扎的人,请不要背过身去,伸出一只手,就能给对方一个春天,让一颗心慢慢复苏。即使对方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会一直记得你掌心的温度。

(11)不以善小而不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轻轻的鼓励,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蜂飞蝶舞,水绿山蓝。因为现实如此冰冷坚硬,人心更要柔软,好比掌心化雪,滴滴晶莹。

9、作者在文章中记述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0、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模拟那位心理老师的口吻开导丑女孩。(3分)

11、第(9)段中“我”的先生当时为什么“并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 (3分)

12、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的理解。 (2分)

9、①受到歧视,"丑女"酝酿报复②看心理医生,并被感化③先生的施舍

10、阳光照在身上是温暖的,微笑也是有温度的,相信自己的微笑能感化身边的人

11、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叹息,对社会不公平的抨击

12、点滴的温暖,力量却很大

阅读《如果没有遇见你》,完成13~17题。(15分)

如果没有遇见你

露西娅

17岁的夏天,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我是巨大的打击。父母劝我去复读,我觉得没面了。整日在家却无法面对母亲眼中的期待和父亲时不时的斥责。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冲出了家门,扔给他们一句话:不用你们管,我能养活自己。

我在一家书店找到了工作。每天早晨,我要把沉重的打好包的书搬进书店,分类排列,剩下的时间,就在店内巡视,美其名日“导购”。其实就是防范可能存在的偷书贼。

琐碎而平淡的工作要持续到晚上8点钟,下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肥皂狠命地洗手,为的是洗去手心的油墨。然后一边甩着手上的水珠,一边想起高中的同学——那些幸运的家伙,估计都在家中,悠闲地等待开学的日子。想到这里,我的心有些难受。

但只是那么一瞬,我马上自我安慰,没事的啦,现在这样挺好的。我不知道,这是我真实的想法,还是和父母赌气后的自我麻痹。

这份平淡的工作,在两个月后,起了波澜。那是一个和平常一样的黄昏,店里没有什么人,我也就懒懒地靠着书架,放松一下站得很辛苦的腿脚。

一个穿着夹克衫的男生进了书店,我上前问他需要帮忙吗,他拘谨地欠欠身子,声音很低地说:谢谢,不用。我想,这是一个正在上学的男生,他的脸上,带着学生特有的稚气。他好像并不急着买书,只是漫无目的地在书架之间徘徊。这时,进来了新的顾客,我就去招呼别人了。

等我再注意他的时候,他已经要付钱离开了。他一手拿着一本薄薄的书,一手拿着钱。从背后看,他灰色的夹克衫略略鼓起,显得滑稽可笑。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他也许要有麻烦了。果然,我还没来得及走过去,尖锐的报警器就响彻耳边。

书店保安一把揪住这个男生,拉开男生的夹克衫,书呼呼啦啦掉出来,一本、两本、三本。

胖保安很满意自己的“收获”,他嚷嚷道:偷一罚十,偷一罚十。男生低着头。他用沉默回应胖保安的叱喝,这让胖保安有些恼火。突然,胖保安好像发现什么了,大声喊了一句:你还是重点高中的,哼!很显然,这男生是一个笨贼,笨到忘记把胸前的校徽摘掉。他局促不安地去遮盖那个校徽,但为时已晚。

看着这个局促困窘的男生,我想起了高中的同学。我走了过去:喂,这是我同学,不要为难他了。胖保安吃惊地看了我一眼,他并不相信我们是同学。他想了想说:那好啊,你把他偷的书钱十倍赔出来就算了。

我掏出了钱包,一共是512元,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多12元。胖保安有些犹豫地接过了钱,冲男生说:算你走运。

男生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飞快地跑出去。我在后面拼命地追,一直过了两个红绿灯,才把他追上。“你的书——”我气喘吁吁地喊,是那本薄薄的他付过钱的书。男生转过身,有些不敢看我的眼睛。他接过书,后退几步,突然给我鞠了个躬,跑开了。那是一本《叶芝诗集》。

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陌生的名字,但是我知道是那个男生写的。信里面,他说:如果没有遇见你,我不知道,我的高中将怎样。我会好好学习的,考上好的大学。谢谢你对知识的尊重……看完信的那个中午,我从书店辞职,回家对着父母说了一句:我会好好努力的,你们放心。我去复读了,尽管我的时间比别人少了两三个月,但我很用心。第二年的7月,我收到了浙江一所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我再也没有遇见过那个男生,只在他们学校的光荣榜上看到过他的名字,他考上了北方一所颇有名气的高校。也许,他一直以为,如果没有遇见我,他的高中可能一片狼藉。其实他不知道,如果没有遇见他,我的青春很可能就停滞在那个狭小的书店了。

(《少男少女》2011年第7期)

13.文中的“我”为何会到书店打工呢?请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4.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这份平淡的工作,在两个月后,起了波澜

⑵胖保安很满意自己的“收获”,他嚷嚷道:偷一罚十,偷一罚十。

15.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并作简要赏析。(3分)

他接过书,后退几步,突然给我鞠了个躬,跑开了。那是一本《叶芝诗集》。

16.同是书店工作人员,“我”和胖保安的工作有何不同?(3分)

17.“我”为什么认为“没有遇见他,我的青春很可能就停滞在那个狭小的书店了”呢?(3分)

13.17岁的夏天,“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没有听父母要“我”去复读的劝告,却无法面对母亲眼中的期待和父亲时不时的斥责,终于冲出了家门,想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大意相同即可。)

14.⑴波澜: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这里指工作中发生了比较大的事情。⑵收获,指胖保安捉住的那个偷书男生。

15.“后退几步,突然给我鞠了个躬”,这个动作描写,既写出了那个男生当时对“我”的感激。“跑开了”写出了那个男孩当时痛苦心情。“那是一本《叶芝诗集》”,点明男孩买的书的书名,这一细节描写说明男孩对本质的纯洁,也让人联想男孩偷书是生活的窘迫和经济的拮据。

16.胖保安对捉到那个男生大声叱喝,他感到是得意,非要处理那个男生,而“我”却同情那个男生,帮他解了围,还帮他付了罚款。17.那个男孩对知识的追求,对读书机会的珍惜,其言行影响了“我”,使“我”明白要珍惜机遇,努力学习,从而使“我”重新返回校园,通过复读考取了理想的学校。

我长大了 (11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9、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2分)

20、文中划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

21、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

23、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19.希望早点进入中学早点成为大人

20.环境描写 作用:为下文写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21.因为我的车撞人了,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22.详写、略写

23.略

最后一课(12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3.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4.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的心情。(1分)

15.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2分)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__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16.划线句③是______ (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的气氛。(2分)

17. 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2分)

A.集体主义教育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13.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法国语言; 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14.把所有法语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急切心情

15.C

16.细节 爱国

17.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愤慨

18.C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5—29题

狠 爱

徐立新

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 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A.)

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B.)

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新课标第一网

(选自《辽宁青年》2010年第3期)

25、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上下文意补出文中(A.)和(B.)处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A.)

(B.)

27、“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她终于走进学校了,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中对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阐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3分)

25、作者反复提及家离学校的距离之短,是为了反衬出“她”行走之艰难。因为500米对常人而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对于脚有残疾的“她”却如同上“蜀道”。也为展开下文“500米”路上的挣扎作作铺垫。

26、(A)妈妈,我明明不能走路,您为什么要让我自己走过去,您为什么对我如此凶狠和无情?

(B)女儿虽然残疾,但人生的大幕刚刚开启,难道要让她一辈子乞求别人的帮助?不,我一定要让她自己学会走路!

 27、这是激动的泪,欣慰的泪,心疼的泪,体现出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28、示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举例阐释(略)

29、示例:我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因为身体残疾,心志未残。如果一味依赖别人,那么一辈子休想直立行走,学习起立行走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走过艰难后,奇迹和幸福就会来临。这位母亲用“狠爱”教会女儿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答不赞成,言之有理亦可)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16——17题。(共5分)

风落之果

在某便利店门口,看到一女士掉了一元硬币,刚好滚到不远处的一个乞丐面前,他当时盘腿而坐,因为下肢残疾,所以他捡起那硬币,极吃力地高高举起来,要还给那女士。那女士微笑着,摆摆手,顺水推舟,就把一元钱给了那乞丐。我看到这一切,会心一笑,这是都市里的一幅即兴画卷,很美,还有淡淡的喜乐色彩,泛着些许的温暖。

小时候,在乡下,很穷。但是妈妈常会给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一些惊喜,因为她可以变魔术似的,在桌子上摆出一些时令水果,这是匪夷所思的,因为我们买米的钱都没有,怎么可以奢侈地吃到水果?但是妈妈做到了。春天有枇杷、夏天有桃子龙眼杨梅荔枝芒果、秋天有石榴橄榄、冬天有柿子橘子板栗……那是些丰美富足的早晨,妈妈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第一个跑到不远的“万果园”里去捡“风落之果”,在水果成熟季节,晚上总有风吹落一些被小鸟啄过或者承受不了自身重量的果实,果园主人对于起大早来捡落果的穷人,一直心存宽厚与仁慈,没有刁难,而是默许。有一次刮台风,龙眼树下都是果实,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老天有眼”,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了。结果,我们被妈妈臭骂一顿:“我们怎么可以幸灾乐祸?人家的损失有多大,我们怎么可以高兴呢?”妈妈的想法是朴素的,人家落难时,我们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别人丰收时,我们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风落之果”。

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梦到那些诱人可爱的“风落之果”。

今天早上,我又看到了它,那是一枚滚落在乞丐面前的硬币。

16、作者在结尾说“今天早上,我又看到了它”中的“它”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童年时的回忆是甜美的,童年时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前苏联的一位作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请你写出这位作家以及他的三部作品。(3分)

16、“它”指的是“风落之果”。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对弱者关爱的心,内心的宽厚与仁慈。

17、高尔基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4—28题

一 碗 米 粉

徐全庆

⑴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⑵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⑶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⑷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⑸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⑹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⑺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⑻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⑼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⑽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⑾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⑿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⒀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摘自《天池》2011年第1期)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吗?好,请说说理由。不好,你会怎么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父亲为了还十五年前的那碗米粉钱,坚决要我陪他去桂林,到了桂林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店主老杨,父亲如愿以偿地还了米粉钱。(意思对即可)

25、文章开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悬念,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26、“从容”一词可以看出父亲终于了却了一辈子心愿,内心非常坦然。

27、文中“我”、父亲、老杨都是值得敬佩的人。理由:“我”是个孝子,为了父亲放弃去西双版纳,为了找老杨东奔西走,没有怨言;父亲是一个做事坚持不懈、诚信、善良、感恩、重情重义的人;老杨是一个内心善良、心胸宽广、重情重义的人。(意思对即可)

28、小说结尾好的理由:小说的结尾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很好地折射出了老杨这个人物身上的人性美。(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如学生答不好,根据学生写的小说结尾视内容和语言酌情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