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早要追溯到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不是一个娱乐组织,而是一个学术团体,发起人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佩切依。1968年4月,他邀请来自10个国家的30位科学家、教育家、人类学家、实业家聚会罗马,讨论人类困境,包括:富足中的贫困,环境的退化,对制度丧失信心,就业无保障,青年的异化,遗弃传统价值,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和经济混乱。他们把这些称为“世界性的问题”。当时中国正处在“__”狂潮中,没人考虑这些事情。
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从60亿向70亿迈进。人们在生活中处处感到人口的拥挤。从交通堵塞、生存空间狭窄、就业机会不足,到江河湖海和大气的污染、耕地的匮乏、森林的滥伐、草原的退化、物种的灭绝,无一不与人口太多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中国人觉悟到应当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今,中国的计划生育在城市已大见成效,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生育的冲动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的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宜的数量。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也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宜的数量。人口不要说实现负增长,就是达到零增长,也要花费一个世纪的时间,还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情感代价和人伦代价。
人口已经过多,又不能马上降下来,怎么拯救地球和人类自身?调整发展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继《增长的极限》之后,经济学家舒马赫在1973年发表《小的是美好的》,提出了持久性经济学的新思路;社会活动家里夫金等发表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更强调了人类面临着耗尽地球上的非再生资源的危险。人类能不能节制自身的物质欲望,谨慎地使用能够改变自然的现代技术呢?普罗米修斯把火交给人类,给人类以无穷的力量;但他也曾警告人类,如果不懂得谨慎使用,火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在危急关头有了警觉。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组建,到《东京宣言》的诞生,就是国际社会觉悟的标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从少数思想家的焦虑,变成各个文明国家的共识。中国政府也采纳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但要想达到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和谐,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1.下列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佩切依提出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各种世界性问题的概念。
B.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调整自己的理念、政策和行为以实现与资源和环境和谐的发展方式。
C.可持续发展是以节制生育为基本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D.可持续发展是指谨慎地使用能改变自然的现代技术求得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发展方式。
2.下列对“还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情感代价和人伦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宜的数量的时候,要使人口增长速度停止甚至实现负增长,必将伤及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社会伦理秩序。
B.节制生育必然使得独生子女增加、家庭规模缩小,几代之后,社会的亲属关系链将发生变化,人们对亲情和伦理的理解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C.一个世纪以后,当人口终于实现了负增长之后,社会大众的人情将变得非常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也将不复存在。
D.孩子是维系家庭和情感的纽带之一,减少人口的出生数量必然会使人们的家庭意识受到影响。
3.下列对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实质上是人口问题,而世界人口已经太多,等人口减少到合适的数量的时候,地球上的资源也已经被耗尽了。
B.地球上的人口已经太多,又不能马上降下来,思想家们进行了种种探索,但并没有能够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直接途径。
C.虽然现在处在危急关头,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不仅仅是少数思想家的焦虑,而成了各个文明国家的共识。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而人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的。
4.下列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的展望,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类能够实现人口的负增长,那么一个世纪以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要比现在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B.如果人类能节制自身的物质欲望,谨慎地使用改变自然的现代技术,还自然以休养生息的空间,就能大大增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C.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采纳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D.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只要中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