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篱后面的父亲

①我毫无方向感,经常成为全家人取笑的对象。有次我们讨论人死后会怎样,儿子开玩笑说:“妈妈,希望天堂里也有导游,否则你永远找不到通往天堂的路。”

②我笑着告诉他,我一点都不担心:“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他惊讶地扬起眉毛,我给他讲了我父亲的故事。

③祖父早逝,父亲由祖母一手带大。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政府救济这回事,一家五口历尽艰难才活了下来。贫苦的出身养成了父亲极度节俭的习惯。

④童年时,当我和两个哥哥得知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时,我们犯了个错误——向父亲要钱。父亲的脸板了起来:“你们长大了,会花钱了,那么肯定也会挣钱了。”从此,需要钱的时候,我们只得帮邻居打零工,或是沿街叫卖自家种的蔬菜。

⑤直到我们长大成人,外出求学、工作,他的态度也丝毫没有改变。我们兄妹三人都没有车的时候,只能乘长途车回家。车站离家足足有两英里,父亲从没接过我们,哪怕天气极其恶劣。有谁抱怨,他就摆出父亲的派头吼道:“长了腿就是用来走路的!”

⑥我离家上大学后,每次回家都要走那段长路。我并不在意走路,但孤身行走在公路和乡村小路上,我总是提心吊胆。父亲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安全,令我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

⑦在一个春天的傍晚,这种感觉消失了。

⑧那是极其困难的一周。考试加上无休止的实验,令我精疲力竭。我渴望回家,想念家里柔软的床。同学们陆续到站,被家人接走,我只能羡慕地望着车窗外。终于,汽车颠簸着停下。我下了车,拖着行李箱开始长途跋涉。

⑨一排树篱沿着小路,蜿蜒地爬上山坡,山坡上就是我亲爱的家。每当我走下大路,踏上最后一段行程,这排树篱总能令我安心。看到它,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

⑩那天傍晚,树篱刚刚映入我的眼帘,忽然落下一阵细雨。我停下脚步,把手里的书放回行李箱。站起身时,我看到一个黑影过山坡,向我家走去。仔细辨认,那是父亲。我明白了——每次我回家时,他总站在树篱后面注视着我,直到确定我平安归来。我的眼泪汹涌而出。原来,父亲并非不关心我啊。

⑪此后,每当我回家时,那个身影便成了我的灯塔。一看到那遮掩在绿树后偷偷走动的身影,我就放松下来。走进家门,父亲若无其事地端坐在椅子上。“怎么,是你!”他说着,拉长的脸上做出惊讶的表情。

⑫“你看,”我告诉儿子,“我才不担心死后找不到去天堂的路呢。”路上可能有__的隧道,但隧道尽头是光明。在隧道尽头,相信我会看到一排树篱蜿蜒地爬上山坡。父亲等在山顶上,看见我了会说:“怎么,是你!”

⑬而我仍会像往常一样回答:“是我,爸爸,我回家了。”

【美】贝蒂•斯坦利

《读者》2011年第17期

1.“我”给儿子讲了父亲的哪些故事?(4分)

2.为什么“我”对儿子说“只要向着有树篱的山坡走,我就能找到天堂”?(4分)

3.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父亲似乎并不关心我的安全,令我有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

(2)站起身时,我看到一个黑影过山坡,向我家走去。

4.第⑪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5.选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1.贫苦的出身养成了父亲极度节俭的习惯(1分);童年时,父亲让我和两个哥哥自己打零工挣零花钱(1分);乘长途车回家,车站离家远,可父亲从没接过我们(1分);父亲其实总是站在树篱后面注视“我”平安回家(1分)。      2.父亲始终关心“我”,他的爱陪伴着“我”,(1分)如果有天堂,他会像生前一样,在山坡上种上树篱(1分),站在树篱后(1分),引领着“我”注视着“我”(1分)。      3.(1)“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表明这是“我”的感觉,也许并非事实。(2分)  (2)“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速度很快,动作很轻,表现了父亲不想让女儿察觉自己关心的心理。(2分)      4.动作描写(1分)、语言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当时是故意摆出来给女儿看的,表现了父亲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在树篱后面守候女儿平安回家的心理。(1分)      5.父亲(节俭)严厉(1分),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1分),爱孩子(1分),但总是默默关心孩子不让孩子察觉(1分)。

必须跨过这道坎

①雨,来得突然,来得猛烈,方才还是晴朗的天,霎时暗了下来,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我强撑着伞,在小路上疾走,噼啪的雨声和着我屈辱的泪水。想起学生会__竞选失利,“淘汰,淘汰”,这两个字像恶魔一样纠缠着我,狞笑,怪舞,“淘汰,淘汰”……雨还在下,哗哗,哗哗,水珠四溅……

②忽然,我的脚步慢下来,一组青铜雕像吸引住了我。这是一组雕塑小品:两位下棋老人,四目注视着膝下的棋局。雨线在铜像上迸溅嬉戏,那般顽皮恣肆。我不由停下脚步,细看那两位老人。右边这一位,长袍马褂,一种学究模样,彬彬有礼地徐伸右手,请对方出着;对面那一位,短衣宽裤,劳动者打扮,眉飞目炯,动作张扬,正高举一枚棋子,敲向棋局。整个雕塑,呈现出苍凉的青铜本色,只是膝头臂肘,被人们长期摩挲,变得光亮。雨水是如此放纵,向老人的头顶项背泼洒,形成一股股湍流飞瀑,在棋局上漫流。而这两位老人,仿佛跨越了一个世界,享受着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那份愉悦,任凭风雨喧嚣,毫不在乎。“好一份豁达!”我感慨,油然生出一丝歆羡,从心底涌出深长的喟叹……

③路上跑过几个年轻人,有的裹着雨衣有的压低雨伞,东一句西一句地咒骂着天气。两位青铜老人则稳坐棋局,分明超脱了世界的嘈杂,那恣肆的风,那喧嚣的雨,那些零落的残叶和败花,那些仓皇失措的人……一切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享受着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品味着另一种非同寻常的充实,喧闹的风雨和风雨带来的喧闹在他们那里,不复存在!

④我怔怔地站在小路上,暴雨如注,小小的雨伞显得孱弱无力。雨水已经打湿衣裤,我爽性把雨伞抛开,痛快淋漓地,任凭豪雨捶击我的身躯,涤洗我的胸怀。

“必须跨过这道坎!”——我咬紧嘴唇,扬起衣袖擦擦眼睛,这一刻,我的脸上只有雨水,没有泪水。

⑥远离家乡,跟随父母,来沪求学,经历了多少风雨,我不是都挺过来了么?眼前这一点失败打不倒我,我突破重围的心此刻分外轻松。不觉间,雨小了,西天层云间,太阳急不可待地露出艳红的脸庞。

⑦雨后空气格外清新,夕阳将金色铺在天地间,棋局中的两位老人也披上了绝美的暖色。在我眼里,在我心中,这夕阳余晖中的一幕定格了,它诠释着跨过坎坷之后那金光熠熠的画面。

作者 上海一考生http://edu.qq.com/a/20071016/000242.htm

1.选文以 为线贯穿全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来结构文章。(4分)

2.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这道坎”指的是什么?是什么促使“我”认识到“必须跨过这道坎”?(4分)

3.选文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③段为什么要写路上几个年轻人的表现?(3分)

5.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6.你怎样理解选文第⑦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

1.雨(2分),顺叙(2分)      2.因竞选学生会__失利而屈辱、失落(2分)。看到在雨中超然下棋的两位老人的青铜雕像,使我认识到人应该豁达、超然。(2分)      3.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1分),烘托了“我”屈辱、失落、伤心的心情(1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      4.与青铜雕像的老人形成对比(1分)和衬托(1分),突出下棋老人的豁达、超然(1分)。      5.心理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我”当时下定决心战胜自己的坚定(1分)。      6.夕阳中两位老人暖色的身影启示着“我”,也给了“我”信心,人生中会遭遇很多困难和坎坷,但只要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必然会迎来明媚的人生。(3分)

给父亲的情书

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

——— 题记

①父亲,您知道吗?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我知道这个说法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想,如果前生我们是情侣,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宁的。相约着喝了孟婆汤,然后无牵无挂地走上独木桥,来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爱的女儿,您是我最敬爱的父亲!

②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踮着脚尖翩翩学舞或是昂首练歌时,我唯一的喜好,却仍只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我喜欢享受那种脚踏实地的幸福,虽然对于一个女孩那太过于“没有规矩”。当邻家的孩子捧回奖状路过家门口时,母亲羡慕着,回头看看我,一个只想赤着脚丫自由玩乐 “不成体统”的淘气鬼,又失望着。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告诉母亲不要难过,然后骄傲地对我说,丫头,那些孩子都不快乐,而你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女孩!谢谢您,父亲!

③上了初中的我,安静而淡泊。当一个个同龄的孩子又争着抢着竞选班干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却只喜欢安静地坐在一边,读各种各样的文章。我喜欢思想随着文字跳跃飞翔的快乐,虽然对于一个初中生那太过于孤僻。当邻居的孩子再次把 “优秀班干部”或比赛所获得的奖状及证书带回家,他们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时,母亲再一次地羡慕着,然后终于忍不住骂起我来,训我不上进。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劝住了母亲,然后自豪地告诉我,丫头,选择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不要就算了,而你,永远是父亲心中的冠军!谢谢您,父亲!

④终于上了高中,母亲祈祷着我可以当个不再让她那么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诉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丰富而紧张,高考(Q吧)的压力如影随形,仿佛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为了高考!听说读理科后只能当“工人”,母亲拼命地阻止我选择理科,也是您,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再一次给了我支持的臂膀,说服了母亲,让我选择了自己的喜好。谢谢您,父亲!

⑤现在的我,终于在高考了。父亲,我知道校门口没有您的身影在等候,但女儿一点儿也不孤单。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着女儿!

⑥父亲,再次谢谢您!让我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静的少年。女儿也相信自己,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谢谢您,一路让我选择了做回自己!

⑦父亲,我把您放在心上,请您和母亲原谅我任性时不经意的一跺脚,踩伤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

⑧来生,如果可以,让我当您的母亲,好吗?我向上帝保证,也让您做您自己,给您快乐自由的天空!

作者 佚名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23771/7436759.html

1.选文第②段中“那种脚踏实地的幸福”指的是什么?表现了年幼的“我”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踮着脚尖翩翩学舞或是昂首练歌时,我唯一的喜好,却仍只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

(2)当邻居的孩子再次把 “优秀班干部”或比赛所获得的奖状及证书带回家,他们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时,母亲再一次地羡慕着,然后终于忍不住骂起我来,训我不上进。

3.选文主要记述了父亲的哪些事?(4分)

4.为什么高考时“我”知道校门口没有父亲的身影在等候却一点也不孤单?(3分)

5.“我”为什么要给父亲写情书?(4分)

1.指的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2分),表现了年幼的“我”顽皮淘气的性格(2分)。

2.(1)“仍”是依旧的意思,“只是”表明除了“赤着脚丫活蹦乱跳”外没有别的喜好。两个词语连用表现了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2分)  (2)“终于”是最后的意思,“终于忍不住”有忍无可忍之意,表明母亲对“我”的不上进早有不满、蓄积已久,与上文中母亲的羡慕相照应。(2分)      3.年幼时,父亲让我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1分);初中时,父亲让我拥有安静轻松的少年(1分);高中时,父亲相信我,支持我的选择(1分);高考时,父亲没有在校门口等候我(1分)。      4.父亲虽然没有在校门口陪伴我,但是父亲一直都理解支持我,“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着女儿”。(3分)      5.父亲疼爱女儿,理解信任支持女儿,“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2分),女儿敬爱父亲,感谢父亲,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借此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分)。

两棵花

①庭内有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当当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②这样美的花,每年三月惹起多少孩子的欣悦与向往。

  ③然而,我的小表妹乐乐说:“我也要种棵花。”

  ④“那乐乐要种什么花呢?”我逗她。

  ⑤她在院中巡视一番后,指着角落里一个土灰的花盆说:“喏,就它了。”

  ⑥我一看,差点笑倒。那是盆半死不活的文竹,被妈妈弃置一旁。且莫说那细瘦绵软的茎,琐碎细小的叶和有气无力的精神,单只文竹能不能开出花来,就够我的小表妹琢磨的了。

  ⑦“不可能。你要知道文竹是文竹,槐树是槐树,文竹永远成不了花。”

  ⑧乐乐板着小脸,一声不吭,独自一人呼哧呼哧地把它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从此,窗外是妖娆的槐树,窗内是病恹恹的文竹。

  ⑨春天过去了。杨树依依,细草茵茵,纸鸢飘飘,孩童笑闹。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制定养花计划,严格执行,决不偷懒。

  ⑩夏天过去了。荷香阵阵,虫鸣声声,处处花繁,枝枝叶茂。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松土浇水。

  ⑪秋天过去了。秋风瑟瑟,落叶层层,果实累累,稻香撩人。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对花谈心,望花成痴。

⑫冬天过去了。白雪皑皑,琼枝树树,万物寂寂,齐家欢聚。只有我的小表妹,对花相坐,两相陪伴。 

⑬又是一年春来到。乐乐的花没养成,人却病倒了。二妈对我说:“真是的,养什么劳什子花,文竹要能成花,还不成了笑话?”无语。

  ⑭我去看她时,正是那三月槐花盛。我怕她难过,便想拉上帘子。她喊道:“别拉别拉,姐姐,去把我的文竹抱来。”

  ⑮依言而行。

⑯她指着文竹说:“好看不,我的花?”我心想,哪有什么花?莫不是烧糊涂了?她又指着刚发的芽尖说:“这不是花?”只见茎尖处将开未开,似绽未绽,一丝丝绿意从中心沁出——真的是花吗?当真是花!我眼中一热,抱住她说:“是花,文竹和槐树,是两棵一样美的花。” 

⑰窗外窗内,暗香浮动。

1.选文第①段写槐树有什么作用?(4分)

2.第⑧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⑨⑩⑪⑫四个自然段文字比较繁复,能否整合为“一年过去了,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望花成痴”?为什么?(4分)

4.文竹花什么样?为什么“我”说“文竹和槐树,是两棵一样美的花”?(4分)

5.选文重在写小表妹养文竹,为什么题目却是“两棵花”?(4分)

1.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树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1分),引出下文(1分),同时与下文的文竹形成对比(1分)。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分),写出了乐乐的严肃和倔强(2分)。      3.不能(1分)。因为四个自然段构成了排比(1分),从内容上强调突出了小表妹对花的爱和养花护花的执著、坚定。(2分)      4.“茎尖处将开未开,似绽未绽,一丝丝绿意从中心沁出”(2分)。文竹的花虽不如槐树的花美丽,但是它是小表妹用爱心、信念和执著的努力培育出的花(1分),是文竹在爱心的浇灌下用生命开出的花,透着生命的绿意。(1分)      5.文中既写了槐树花,也写了文竹(1分),文竹是强壮的美,先天具备的美(1分),孱弱的文竹是在小表妹爱心、信念及执著的努力下培育出的生命之花(1分),两者虽外形不同,但同样都是美丽的(1分)。

他为我摆渡

①我想他应该是出生在一个缺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个黯淡而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一点点的摇曳都可以带来许多惊喜与闪光。

②大概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及他的自身阅历有关,他很稳重内敛,他不喜欢我的嚣张我的任性,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到未雨绸缪。

③可是他不知道这样做我很累,结果及过程都预测好了,安稳得让我觉得一切都很程序化。

他对我期望很高,给了我一双沉重的翅膀,让我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飞翔。我很努力地学习,可总达不到他希望的成绩。我为他放弃了我本该拥有的激情与活力。

⑤他从不表扬我,即使我拿了稿费、获得了荣誉证书。有一次我看到席慕蓉的一句话:“青春的无暇与无邪,就在于它的一去而不复返,可遇而不可求。”我意识到我已经背离了青春的道路,背离了我的梦想。

⑥他是教师,总喜欢说一大堆的话来教训我,他告诉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说它没有道理,告诉我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没有说我不喜欢这种处世基调,就因为他是我那很辛苦也很敬业的父亲,他的话我不想违背。

⑦我记起了一些童年往事。他让我骑在他肩上带我去看马戏,买很多小字本让我一笔一画地练字,灰蒙蒙的雨天带我去很远的地方爬山。他认为这样可以让我高兴,让我拥有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可是他从来就不知道我不喜欢看马戏,不喜欢练字爬山,我更希望和小朋友一起自由地嬉戏玩耍。

⑧我很想鼓起勇气对他说,如果没有他的束缚,我依然可以不改变初衷;没有他的导航,我依然可以不埋葬向往……

⑨可有一天我翻他的抽屉,发现里面放了我大大小小的照片。我伫立了很久,突然明白我就是他的希望他的梦想,就像去看海是我的梦想一样,我们都在努力地去实践,只是我们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想想。

⑩以前,我总觉得,我们之间有条河,我在这边,他在对岸。

⑪现在,我才知道,对岸的不是他,他是为我摆渡的。只是,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他能递一支桨给我,让我们一起来掌握方向。

佚名http://www.xtedu.com/xslw/wxfz/200910/5884.html

1.“他”是谁?为什么说“他为我摆渡”?(3分)

2.“他”是怎样为“我”摆渡的?(4分)

3.赏析选文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

他对我期望很高,给了我一双沉重的翅膀,让我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飞翔。

4.为什么“我”以前总认为“我们之间有条河,我在这边,他在对岸”?(3分)

5.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我想他应该是出生在一个缺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个黯淡而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一点点的摇曳都可以带来许多惊喜与闪光。

(2)可有一天我翻他的抽屉,发现里面放了我大大小小的照片。

6.你怎样理解选文第⑪段中划线句子?(3分)

只是,我衷心地希望,有一天,他能递一支桨给我,让我们一起来掌握方向。

1.“他”是“我”的父亲(1分)。“我”是他的希望他的梦想,为了帮助“我”实现人生的梦想,他给了“我”太多的束缚,来为“我”的人生导航。(2分)      2.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到未雨绸缪(1分);对我期望很高,却从不表扬我(1分);告诉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说它没有道理,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阔天空(1分);为了让我拥有一个可以回忆的童年,带我看马戏、练字、雨中爬山(1分)。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高期望给“我”的压力(1分),也表达了“我”疲惫、无助的心理感受(1分)。      4.因为我们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想想。(3分)      5.(1)“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意思,表达了“我”对“他”的了解和对此判断的肯定。(2分)(2)“满”是说整个抽屉都是“我”的照片,一个“满”字写出了“我”是他的世界的全部,是他的希望他的梦想。(2分)      6.我衷心的希望父亲能够理解我,不只做我人生的摆渡者,而是像朋友一样,和我共同掌控人生之舟的航向,朝着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3分)

芬香永存

①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②妈,你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③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④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⑤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⑥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佚名 http://www.ruiwen.com/news/50916.htm

1.选文中的“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女孩?(3分)

2.“我”用哪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妈妈?(3分)

3.选文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4.你怎样理解题目“芳香永存”?(4分)

5.选文通篇采用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以前的“我”是一个爱杂乱无章乱放东西(1分)、总和妹妹吵嘴发脾气(1分)、有主见爱留短头发的女孩(1分)。      2.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1分),温柔地对待妹妹、关心妹妹(1分),把头发留得很长,像妈妈当年一样(1分)。      3.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回忆母亲的形象(1分),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了女儿对母亲的无尽思念(1分)。      4.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2分),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影响就像芳香一样,虽然无形但是却永远萦绕心头、牢记于心(2分)。      5.采本文是写给故去的母亲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1分),用第二人称来写,好像面对面倾诉一样(1分),便于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1分),使文章富有感染力(1分)。

父亲的拥抱

①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开会。

②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事业有成,爱好写作,我们都很羡慕他。但是他说,他有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儿子十八岁了,学习不好,打架斗殴,而且从来不和他进行交流。一路上,他说的都是他儿子的不好。

③但我知道,他的儿子就在北京,在一家体校里学习武术,他说,没有办法了,只好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东西让他学习,他一直说自己的儿子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甚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他就这样不停地说自己儿子的缺点,到最后,我都认为他儿子就是一个“孺子不可教”的男孩了。

④开完了会,我们要往回走,他问我:“你不想在北京转转?”

⑤那时已经下午了,我们赶回去天也差不多应该黑了,何况,我不想一个人逛商场。

⑥“商场好多名牌都打折呢,你们女孩子不是最爱逛商场吗?”他一直劝我。

⑦我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司机开着车在北京兜着圈子,我看着反光镜中他平静的脸,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坚持让我去逛商场?突然,我一下子明白了,

⑧我说:“我们去看看你儿子吧,既然到了北京,看看他有什么需要的?”

⑨“看他做什么?”他还嘴硬着,“反正他又不想见我。他最烦我了。”

⑩他的司机说话了:“老总,你说得可不对,前几天孩子还给嫂子发了一条短信,在短信中嘱咐你少喝酒呢,嫂子念给你听的时候我看你挺高兴的。”

⑪他嘴软了,还是坚持,“他小子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

⑫“去吧去吧。”我说,“我也想看看他。”其实,我是要给他一个台阶下。

⑬他掏出手机,给他儿子打电话,用很严厉的口气说:“你出来一下,在大门口等我,我有点东西给你。”

⑭“东西?”我没看到他有什么东西啊?接着,他把自己西服上的领带解了下来,然后回头说:“我儿子十八了,也是个大人,给他条领带如何?”

⑮我笑了,此时,他在我面前像个没主意的孩子。

⑯终于到了,早早地就看到校门口有一个在风中站着的少年,又瘦又高的。车到了门口,他下来,走向儿子,儿子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突然,他做了一个让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动作,他过去,拥抱了他的儿子一下,然后把领带给了他!

⑰然后他转身上车,说:“走!”

⑱回过头,我看到站在风中的儿子泪流满面,他没有回头,但从反光镜中,我看到他的眼角流出了眼泪。他不好意思了,呆了好久对我说,其实,他小时候和他儿子一样不听话。我没有笑他,假装没看到他流眼泪。我知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

雪小禅《精品阅读》

1.父亲在路途中一直在不停地说儿子的缺点,你怎样理解这一点?(4分)

2.根据上下文,在选文中第⑦段横线上填补两句适当的句子。(4分)

3.结合全文分析,第⑯段儿子即将面对父亲,为什么“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4分)

4.第⑱段中写到了父子两人流泪,试揣摩父子二人此时的心情。(4分)

5.选文结尾写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结合全文分析一下父亲想通过这个拥抱表达哪些意思。(4分)

6.你喜欢这位父亲吗?为什么?(3分)

1.父亲一直不停地说儿子其实正是父亲惦念儿子、思念儿子的表现(2分),说儿子的缺点其实也是恨铁不成钢,是父爱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2分)。      2.他的儿子在北京!(2分)他要去看他儿子,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开口!(2分)大意对就可得分。      3.因为选文第③段父亲“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甚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粗暴、对儿子期望比较高的父亲(3分)。儿子的表现正是对上文父亲的话的照应。(1分)      4.儿子:对父亲拥抱和礼物的感动、激动(1分),也有父亲认可自己成人、找回父子间亲情感觉的喜悦(1分)。父亲:对儿子长大懂事的欣慰,见到儿子的喜悦,(1分)也有对儿子的想念和不舍(1分)。      5.表达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1分),对儿子懂得关心父母的欣慰之情(1分),对儿子过去的理解和宽容(1分),对儿子的祝福(1分)。      6.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没有统一答案,但一定要结合选文中父亲的形象来谈,谈出一点即可。(3分)

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

①诗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我说,教师的生命其实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开着是风景,碾碎是良药!

  ②危难之时见真情,关键时刻真英雄。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很多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铸就师魂,为不少孩子赢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机会,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③我们怎能忘记在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中,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这位老师名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室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④我们怎能忘记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29岁的教师张米亚,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⑤我们怎能忘记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爬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48岁的代课老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⑥我们又怎能忘记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

  ⑦“师德表天地,素心育英才”,这些可亲可敬的师者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们却铸造了不朽的师魂。君不见,在地震的废墟上,已悄然立起了无数丰碑,这些丰碑上,镌刻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名字,也留下了这些普通教师们一段段壮怀激烈的故事。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佚名 《散文赏析》

1.你怎样理解题目“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他们”是谁?“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3.选文第①段引用诗人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4.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引述搜救战士的话?(4分)

6.选文③—⑦段都是以“我们怎能忘记”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3分)      2.“他们”在选文中指的是向倩、张米亚、杜正香、谭千秋、袁文婷……(2分)他们都是老师,在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和希望,展现了师德的博大与崇高。(2分)      3.引用诗人的话,赞美了教师(1分),引出了作者对教师的赞颂(1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      4.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展示了向倩老师在危急时刻的镇定、果断(1分)和心中只有学生的无私无畏的品质(1分)。      5.变直接描写为侧面描写,使行文富于变化、不单调(2分),同时用亲历者的讲述更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性(2分)。      6.运用反问句式(1分),加强了表达的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这些用生命守护孩子的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1分),同时几段几间又形成了段首排比(1分),使文章结构严整,凸显了文章的主题(1分)。

大不了从头再来

①前些日子,每天都要参加子女上学的宴请,酒桌上推杯换盏,鼓励的话、赞扬的话说了一大堆,回到家里却心事重重,一愁莫展。因为我的女儿这次高考落榜了。

②落榜后的女儿每天情绪消沉,大门不出,二门不进,水不喝,饭不吃,一整天闷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出来。

③看着女儿的样儿,我真的高兴不起来,不知该咋去劝劝她。

④一天,无聊中,我打开电视,刘欢正在尽情的唱着:“大不了从头再来……”蓦然,我的茅塞顿开,灵感而至,我立即叩开女儿的房门:“高考落榜有什么愁的,哪有常胜的将军,落榜是正常的,打败仗更是正常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嘛!”这些天我第一次劝女儿,声音显得又硬又高。

女儿愣怔一下,又一头扎进被窝里说:“我都向同学们起誓了,这次一定考上,多坷碜呀!”女儿开始哽咽了,“真没脸出去见人,考了两次,两次落榜,岁数一年比一年大,眼看没机会了。”

⑥“机会每时每刻都在,对每一个人都有的,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对有准备的头脑有用。你这样消沉下去,不去准备抓住机遇,机遇就不会等待你。”我对女儿说,“一次考不上,两次考,两次考不上,还有第三次嘛!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岁数大了咋了?高考不论年龄。近的说,这两年高考不都有60多岁的考生吗?今年就有一位高龄考生考上了大学。远的还有德国大文豪歌德,82岁完成了巨著《浮士德》意大利作曲家凡尔弟,79岁完成优秀歌剧《法尔斯塔夫》,到了81岁又完成了《索尔王》。俄国科学家伊•巴甫洛夫,85岁完成了高级神经系统方面的系列巨著……。发挥才能不论岁数大小,海到近时天是岸,山到绝顶我为峰。你要有这种抱负才对。”我显得激动地对女儿滔滔不绝地说。

⑦女儿听了倒不言语了,竞爬起了床,脸上显得温情了许多。

⑧片刻,她才喃喃着:“看来,我寻思错了,您说的对,任何事情都有从头再来,只要失榜不失志,持之以恒,一定会蹬上高山峰。这两次高考,我主要是文化知识基础不牢,再一个就是报考志愿太高,不符合我的自身条件,我应该从专业方面考虑了。”

⑨女儿的情绪调整过来了,于是,女儿写了《我爱我家》的文章,在8月6日《新生活周刊》上发表了,她在文章中表示,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让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女儿说,她准备到职业技术学校高护专业班再读,来年考高级护士专业。

⑪第二天我不加寻思,就为女儿报了名。

⑫女儿信我的——大不了从头再来!

作者 闫建军

摘自http://www.sanwen8.com/sanwen/xushisanwen/200811/3655.html

1.第⑤段“我”劝女儿,为什么“女儿愣怔一下”?(4分)

2.“我”是从哪些角度怎样来劝说女儿的?(4分)

3.第⑩段“让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3分)

4.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女儿信我的——大不了从头再来”?(4分)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4分)

1.因为女儿高考落榜,“我” 以往回到家都是心事重重、一愁莫展(2分),今天是在女儿落榜后第一次劝女儿,而且声音又硬又高(2分)。      2.从三个角度:机遇每时每刻都在,只对有准备的头脑有用;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发挥才能不论岁数大小(一点1分,3分)。先是提出大不了从头再来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女儿(1分)。      3.女儿情绪调整过来了,发表文章表示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3分)      4.女儿情绪调整过来了,要好好学习(2分),准备到职业技术学校高护专业班再读,来年考高级护士专业(2分)。      5.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能够给我们以启示:成功我们收获经验,失败我们总结教训——为我们的未来储备精神财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也变得丰富而美丽。(理解2分,结合实际2分,共4分)

农民工

①“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爹传的农谚大秋牢牢地记着哩!

②可今年大秋却误了农时。他也知道节气不等人,怎奈工头许诺的双工资__着他。妻子有孕在身,地里的活计全靠着他。他不回家,秋咋儿收,麦咋儿种?大不了荒一季,有钱还怕挨了饿不成!大秋肚里衡量着,下决心挣半月双工资。

③“你这孩子是咋儿啦?脑袋让叫驴踢啦!还有啥事比秋收种麦要紧呀?”堂叔见大秋不回家,就没好气地劝骂着侄子。

④大秋抿嘴笑笑,并不生气,解释道:“芒种叔,你咋儿没一点儿经济头脑呢,半个月俺能挣三千多块钱,不比收那几亩玉茭强啊!你走吧,俺留下挣双工资呢!”

⑤工友们都走了,火热的建筑工地静了下来。工头把大门钥匙交给大秋,也趁机放松去了。

……

⑥九月初,收完了秋,种好了麦,工友们陆续回到了工地。

⑦“加把劲儿呀,上冻前必须盖两层!”工头吆喝着开了工。

⑧大秋恭恭敬敬的小声问:“老板,俺半个月的双工资发了吧?”

⑨“嘛?双工资?”工头摸着秃头顶明知故问。

⑩大秋忙提醒:“你不是说俺留下来给发双工资吗?”

⑪老板好像记起了那档子事儿:“哦,好像有那事儿,你干嘛了,干了多少?”

⑫“俺看大门了呀!”大秋举着那串钥匙证明着。

⑬老板接过钥匙,喊来会计吩咐:“给大秋发半个月的门岗工资!”

⑭“门岗工资?才300块啊!”大秋傻了。

⑮“要不,放你半个月假,回家种麦子去?”老板假惺惺的发仁慈。

⑯大秋两头落了空,像霜打的茄子立马蔫了。

⑰芒种叔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拉起大秋,语重心长地说:“贤侄啊,咱是农民工,农在前,工在后。就是要以农为主,以工为辅。你咋儿就能荒了自家的地呢?你忘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道理吗!”

⑱大秋惭愧的低下了头。“叔!俺让钱迷了心窍儿,俺错啦!”

芒种叔在大秋耳边嘀咕了几句,大秋和工友们很快回到自己的岗位忙碌起来了。

⑳第三天,楼层浇筑混凝土,三台搅拌机和好了成堆的混凝土堆积在那儿。

工头仰着头狂喊:“吊呀!块吊呀!”

大秋从塔吊上下来,把钥匙交给他说:“老板,你不是要放俺半月假,让俺回家种麦子吗,俺这就回去。种完麦子回来俺再给你吊!”

“立冬啦!还种嘛麦子呀!”老板怒气冲冲地喊叫。

大秋不紧不慢地问:“你知道过了农时咋还给俺放假种麦子呢?”

  一句话问得老板张口结舌。

老板央求大秋:“快去吊吧,混凝土凝固了,损失可就大啦!”

“那俺的双工资?”大秋问。

“三千块!照发!”老板发誓,“保证发,不发是龟孙!”

  大秋揉揉耳朵问:“你说啥?俺没听见!”又转身问工友们:“你们听清老板说啥了没有呀?”

  工友们齐声回答:“没听清!”

  “马上补发你的双工资!不发是龟孙!”老板的脸红的像猪肝。

  “哈哈哈哈......!”

  大秋怎么也笑不起来,他长了记性:明年给俺个金山俺也不要,俺是农民工,俺可不能再荒了自家的地啦!

佚名 摘自http://www.tdxxfwlmw.7tA.cn/Article/1102285/152963

1.给选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4分)

2.理清选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4分)

( )——讨要双工资———— ( )

3.第⑲段“芒种叔在大秋耳边嘀咕了几句”,展开想象,根据选文内容说说芒种叔对大秋说了什么。(4分)

4.第段大秋为什么选择开工第三天休假?(4分)

5.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题目符合选文主要内容和所表现的主题,理由合理,即可得分(题目2分,理由2分)。如:农民工,因为选文主要讲述的是大秋因为想挣双工资而误了农时差点两头落空的事,而且大秋是故事的主人公,应该从大秋的角度来拟题。      2.想挣双工资(2分),得到双工资(2分)。语言简洁,意思对即可得分。      3.从安慰和出主意两个角度来谈即可得分,每个角度2分。如:大秋,别上火,等过两天忙活起来了咱们再想办法,让老板也知道知道他食言的后果。      4.因为第三天楼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和好了必须马上浇筑,否则就会凝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分),这和干农活不能误了农时一样(1分),大秋选择这个时机,正是想让老板知道时令对农民的重要性,让他感受一下他的食言给大秋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迫使老板发工资(2分)。      5.收束全文(1分),照应开头(1分),交代了故事的结果(1分),突出了这件事给大秋的教训(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