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厉彦林《布鞋》完成15---17题(12分)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__、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5.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6.认真品味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4分)

17.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5.(4分)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2分)

16.(4分)勤劳(舍得吃苦)、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17.(4分)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如果仅答“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点明主旨”给2分)(3分)

阅读《画眉鸟》完成12---14题(9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休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的笼子里,歌声美妙绝伦,

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伟大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在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的。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第二天早上,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专家阿瑟·威力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的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2、小画眉鸟来到我家后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13、画眉鸟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孩子?(3分)

1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迪?(4分)

12、(2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这个新家。

13、(3分)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14、( 4分)(1)画眉鸟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是极其可贵的,鸟妈妈懂得真正的爱,值得某些溺爱子女的人类家长学习。(2)要尊重生命,更要尊重它们的自由。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11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有一个贤明的而受人爱戴的国王.但是,他的年纪已很大了,而且年迈的国王没有一个孩子.这件心事,使他很伤脑筋.有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吩咐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子,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种子,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他也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一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
"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 " 母亲同样为此事操心,她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意见,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种子,但是它们仍然不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孩子涌上街头,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王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的跟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抽咽着,他把他如何种花,但花种又长期不萌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摘过 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 "孩子们问国王.
于是,国王说:"孩子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
8,雄日这个孩子整天用心培育国王发给的花种子,又按照母亲的指点更换了土壤,可是这些花的种子仍然不发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填写).然而,其他的小孩都能把国王发给的花种子培育出盛开着的鲜花,其原因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文意合理地想象出)(4分)
9,与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一文相比较,这两个国王的思想性格明显不同.《皇帝的新 装》中那位国王的思想性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而本文中这位国王的思想性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当国王环视花朵,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去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你能从国王的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影子"猜想出国王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 2分)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国王开始说"要选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的孩子做他的继承人,但最终为什么却选择了"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他们更换了国王发给的花种子,选用了另外有生命力的花种子.(第二格,只要大意符合,猜想合理,语句通顺,就算对.) 9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正直,公正,实事求是 10,这道题是半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根据文意,扣住这句描写,猜想合理,语句通顺,就算对.例如:"当时国王可能会想到,你们这些孩子,为了想当王子,继承我的王位,竟然弄虚作假,蒙骗我.如果王位给了你们,这个国家可能会毁在你们的手里." 11,因为捧着空花盆的孩子,诚实,忠厚,符合国王选人的品德标准,这个孩子培育出了最美丽的精神之花——诚实,忠厚.(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 。(1分)

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1分)

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3分)

例如:拔何首乌 、

6. 选文②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请举出具

体的例子。(3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味觉:

7、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融入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伏、窜  2. 春夏秋三个季节 /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3. 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4. 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5. 翻断砖、按斑蝥、摘覆盆子 6、视觉: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听觉: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7、无限的喜爱和留念之情 意思对即可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 )精神的。

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

中就都是光明了。

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文章有所改动)

19.根据上下文,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创造B.探索C.进取D.开拓

20.对“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一句的意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有足够大的地方让我漫步。

B.故乡有作者眼睛、心灵和双足都难以割舍的风景。

C.故乡既有作者喜欢的自然风景,又有她的情感寄托。

D.故乡保留了作者很多的美好记忆。

21.对文章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段都描述了作者所喜欢的故乡风光。

B.这三段描写的景物依次是河水,云彩和月亮。

C.这些自然风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

D.这三段自然风光的描写是后文叙事和抒情的铺垫。

22.对文中划线部分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感拟人B.比喻拟人C.通感比喻 D.拟人夸张

2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流露出一种似淡实浓的伤感情调。

B.本文是写景散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C.本文以雪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D.河水,山峦,月光以及雪花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故乡风景图。

24.对“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这句话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文的点睛之笔,深化文章的主题。

B.借梦中雪景,暗示作者心境的悲伤。

C.象征作者和爱人的纯洁感情。

D.通过反复,强化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切体验。

 19.B    20.C    21.C    22.B    23.A    24.C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共12分)

唐家寺的雨伞

①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②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a)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④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哪怕多起两三里路。商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惟独没有他那一把。

⑤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接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⑥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为了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⑦(b)时隔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⑧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了店门。商人立马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实。再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⑨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⑩后来,这件事成了一个故事流传开来,当地那些换过伞的人才恍然大悟。于是“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就成了当地的一句歇后语。人们传说着这个故事,赞叹着商人的沉着、睿智和大气。

14. 小说以一把油纸雨伞为线索,依次写了商人购伞→ →得伞的过程。 (2分)

15. 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2分)

16. a、b两句中都有景物描写,请任选一处,说说其作用。(2分)

17. 阅读文中加 线的句子,揣摩商人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18. 从商人丢伞后的处理方式中,你得到哪些启示?(3分)

14. 丢伞  找伞

15. 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沉着、冷静、睿智和大气的人。

16. a句的景物描写交代了商人丢伞的原因。

或:b句的景物描写预示着商人的雨伞将要失而复得。

17. 例:我不能离开此地,因为伞里装着我一生的积蓄。就用身上的零钱在路边开个修伞店,兴许拿了我那把雨伞的人会来修伞。这样我的钱财就会失而复得。

18. 例: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应该像小说中的商人那样,沉着、冷静地面对,运用智慧去处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共16分)

紫藤萝瀑布

①我不由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溅落、迸溅、溅起)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谈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挑逗、映衬、逗乐)。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⑤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⑦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⑨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9.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②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10.十多年前,曾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作者感觉到失落、悲痛,如今,

重见紫藤萝 ,作者的心情是 。(2分)

11.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3分)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3分)

12.如果说开始“我”是因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什么?(2分)

13.积极又含蓄的主题追求是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请你概括文章的主旨,并结合自身写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9.迸溅   挑逗

10. 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    宁静和喜悦

11. (1)将花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12. 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

13. 主旨: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提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扩展对文章的理解。

1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注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注意用第一人称,即史工程师的口吻。

答案: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1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找出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从中分析“妻子”的形象。

答案:“妻子”年年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她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意思符合即可)

19【解析】本题考查详写的作用。联系本文的主旨——家庭教育问题和现在孩子的所谓独立问题,要注意答出作者所表达的态度。

答案: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整篇文章提出了一个让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即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要观点鲜明,能结合儿子行为进行评价。

答案:第一问: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处世观念。

12.小强使老师很头疼。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简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教室里响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同学们为什么如此哄笑?(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她用双臂严严实实地护佑着他,像一只牢牢保护小鸡的母鸡”,请说说这个比喻表现了老师怎样的精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师不顾身边的人来车往,一下子拥住了他,一张泪光满面的脸贴到了他温热的小脸上。”是哪些原因使老师产生这样的举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假如惹是生非的小强是你班的同学,你认为大家应该怎样对待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中小强的表现来概括,原因从第六段中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小强是一个蛮横、好斗、倔强、充满叛逆性的孩子。因为他从小有病,大人们就惯着他;他幼年丧母,多年来没有人真正关爱他。

13一是因为他受伤的样子可笑;二是因为他平时惹人厌,现在看到他受伤,感到解气。

14这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老师为了保护学生而奋不顾身的精神。

15【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把握能力。老师没想到小强会变化这样快,小强的举动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信心。

答案:一方面,老师为小强的转变而大为感动;另一方面,老师要更加关爱、鼓励小强,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举动。

16(示例):作为同学,不应嫌弃疏远小强,而应尽量团结他,使他融入到集体中,这样他就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

1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小说的高潮在什么地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团长答应自己的儿子尝水,内心的担忧是不言而喻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份担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团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内容说说。(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夸张。说明战士们渴到了极点,为后文小号兵尝水作铺垫。

12小说的高潮在小号兵喊“爹”的那一刻。

13此题答案在文中,集中在小号兵提出试水要求后以及试水过程中,作者对团长的细节描写。

答案:“团长盯着小号兵的脸凝视了好久”“团长捏着皮带的手指关节嘎嘎地响,团长的眼睛盯着西方的一抹晚霞出神”这一系列细节说明团长内心很不平静,那份担心是令人难以想像的。

14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分析要全面,每一项评价都要从文中找到根据。

答案:(1)负责、心细:见到小泉,他没有贸然下令饮用,而是仔细勘查。(2)勇敢,不怕危险:他用眼神命令大家别动,自己靠近泉边,蹲下要试水。(3)大义舍子:几名精壮的警卫冲上来,要求尝这水,团长没有答应。可是,自己的儿子提出了要求后,他郑重答应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