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3.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15.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16.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分)

17.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13.(4分)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地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一种力量(答到2点给4分,意合即可)

14.(4分)(1)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和事”)(2分)  (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2分)

15.(4分)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1分),有力地烘托了(衬托出)(1分)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热情似火(2分,意合即可)

16.(5分)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到的、雪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到温暖。(答到一条线索且说理充分给3分,两条都答到给5分)

17.(4分)作者赞美雪花(1分),就是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3分)。

千年紫柳

许冬林

浓醇的阳光里,踏在一条蜿蜒穿过沼泽的木桥上。木桥窄窄的,这样的窄,只合一个人驻足流连,不适合众人喧哗对谈。赭黄色的木桥,仿佛泛黄的白丝带,牵引着我就这样走进古旧的时光里。

左边是斜了身子的紫柳,右边是佝偻着脊背的紫柳,眼前是紫柳,身后是紫柳,我的心倏然紧起来,只觉得身在营里,四下里尽是一股腾腾的兵气与豪气。我历来都以为柳的性别是属于女性的,可是紫柳是个叛逆,它似乎是不甘心混迹于裙钗。是的,这些紫柳,都是阳刚的男人,是壮年至于暮年都驰骋在疆场的风沙霜雪里的征人。

停了步子来看,它们的叶子,并不十分茂盛。有的是只在干顶上有疏朗的一丛,风可以展开腰身从枝叶间经过,星光也可以像白鹭似的一群群从树叶里落下来,在低处的草叶子上敛了翅。(A.)有的已经老得放浪,脱尽枝叶,只光光的一截屈曲而嶙峋的干杵在眼前,然后发笑似的在根部又发出矮矮的一丛绿叶来。那些叶子的形状,也是男性式的浓眉。跟西湖边的垂柳叶子比起来,垂柳的叶子细长单薄而纤弱,是女性的眉。而紫柳,它的叶子是稍微拉了拉的椭圆,颜色深碧,质地比垂柳的要结实浑厚。在晴空下,绿蜡一般,灼灼反射着一团团饱满坚实的亮光。

在紫柳园,我几乎没有看见一棵笔直生长着的紫柳。它们,或斜或倒,有的已经空了心,有的也枯了梢头,孤零零的干,远看,是国画里一笔怆然折转着的老黑。恍惚中,我仿佛看见,在一个浓云密布如大军压境的黄昏,狂风叫嚣翻过山头,扑向这一片紫柳园,一棵紫柳繁茂的枝叶被收缴而去,一棵紫柳黝黑粗壮的干戛然断折,雷电的白刃刷刷砍下,剖开另一棵艰难站稳的紫柳的身躯。是啊,在这么高这么孤独的地方,狂风来过,雷电来过,干旱来过。生存已经多么不易,又如何像美人一样挺胸收腹!在紫柳的身边,我看见了蕨,看见了茅草,以及几样叫不出名字的细弱的攀缘类植物。品种寥寥的几类植物,似乎在无声诉说紫柳的寂寞。也许,风送过一些种子到达这里,但是这样容易干旱高寒的山顶上,它们又走了。也许苦难和寂寞,原本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才有了千年的紫柳。

(B.)一千多年啊!一千年,这山下,王朝兴替了几十个。一千年,山中一个家族兴旺繁衍了几十代。一千年,这山野上的杜鹃花耗尽心血开落了一千次。一千年,前面的代代朝朝已经成土,山中某族的后人或许已流落他乡,而杜鹃,也或许经蜜蜂做媒,已经变异了品种。只有紫柳还在。还在这高山之上,在春夏之间的五六月里开着白花,漫天吐絮,每一朵柳絮都是一个词语,它在娓娓诉说这千年的变迁事。一千年,紫柳太老了,但姿态依然刚硬遒劲。铁一样盘曲的干,如游龙,似苍鹤,还在向上,身段不肯低下来。紫柳的老,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是白发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老。时间淘洗人事万物,一棵植物,就这样巍然挺立在时间的洪流里,成了树之王。

我穿着绿条纹的裙子,悠悠走进这一片紫柳园,像江南石桥边一片婉约的垂柳的叶子。当我离去,离开生有紫柳的妙道山,离开岳西县,一路上听着车窗外的铿锵雨声,忽然觉得我的生命经脉里似乎有紫柳的汁液在铿锵流淌。

生命是一场修行,在得道者那里,时间在他身上被成倍延长,展开。

21.文中所描写的紫柳有哪些特征?(4分)

22.文中除了写紫柳,为什么作者还写了垂柳、杜鹃、蕨、茅草等动植物?(3分)

23.根据上下文,说说文中第二段中加点词语“裙衩”是什么意思?(2分)

24.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A.、B.两个句子。(4分)

A.:

B.:

25.结合全文,揣摩“生命是一场修行,在得道者那里,时间在他身上被成倍延长,展开”一句,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1.树龄大、历经沧桑、奇形怪状,但却甘于寂寞、刚硬遒劲、巍然挺立。

22.通过与这些动植物的对比,反衬紫柳所具有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作者对紫柳的赞美。

23.女性

24.A、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紫柳的枝叶形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紫柳的丑陋,同时也反衬了紫柳生命力的顽强。  B、句子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表现世事的变迁,来突出的强调紫柳依然我自岿然不动。

25.作者渴望像紫柳一样,看淡生命中所遭遇的坎坷、寂寞等不利因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得道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轻轻一句话

廖毅

我去拜访杭州海关新任关长王松先生。他是我曾经的老领导,这次是他到杭州履职后我们第一次见面。

进了他的办公室,不见有人倒茶,王关长打电话询问,回答说负责接待事务的小女孩刚刚离开座位,可能有事临时走开了。

办公室一位科长知道后,亲自给我倒了茶,并表示歉意。

在科长准备出门的时候,王关长叫住了他。

“你不要批评那位女同志,就说‘我替你给客人倒了一次茶’,并提醒她下次记住,她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王关长这样叮嘱。

科长照办,既给负责接待的女同志留了面子,又让她受到了教育。而受到教育的,也许还不只是接待员一人。

我在家乡贵州罗甸县教育局工作时,我们的局长姓谭,叫谭宗文。

有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看到有人陆陆续续离开单位,我也跟着关门走人。

这时,身后传来谭局长的声音:“嗨,你的手表快了五分钟!”

“没有啊!”我说。

我转身看看局长,他一脸的微笑。“真的,你的手表快了五分钟!”

谭局长是大家公认的“乐天派”,说话幽默风趣是他的最大特点。但我想,他不会和属下开这样的玩笑。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五点五十五分。这让我突然反应过来,不是手表快了五分钟,而是离正常下班时间六点还差五分钟。而我是局机关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是我的职责。这一“醒悟”,让我脸红到耳根。

第二天,我到各个办公室串门,有意把这事告诉了同事们。大家一听,也都意识到了局长的真正用意。

打那以后,各部门人员都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

可记得那则大风和微风打赌的寓言?

大风和微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解开。大风狠劲地吹,让人顿觉寒气逼人,冷得赶紧裹严了衣服。微风轻轻地吹,让人感觉暖意绕身,不知不觉敞开了衣服。

批评之道,因人因事而异。但在很多时候,轻轻的一句话,委婉含蓄的一句提醒,往往胜过粗暴严厉的呵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也是一门艺术。

16.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的主要内容。(3分)

17. 在科长准备出门的时候,王关长特意叮嘱他的话语有什么深刻的用意?(2分)

18. 王关长、谭局长他们二人具有什么共同的形象特征?(2分)

19.大风和微风打赌的寓言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个寓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0.你的老师批评的方式是声色俱厉还是温和含蓄?你更喜欢哪种批评方式?请联系你的实际说说理由。(3分)

16.王关长、谭局长不动声色的教育自己的下属改正错误。

17.既给负责接待的女同志留了面子,又让她受到了教育;与此同时也让科长耳濡目染的接受了一次教育。

18.作为单位领导,他们都富有智慧、宽厚待人。

19.对比,与前面的两个故事相得益彰,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轻轻的一句话,委婉含蓄的一句提醒,往往胜过粗暴严厉的呵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0.略,注意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或亲身经历来作答。

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6.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4分)

17.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18. 联系文章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

(2)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19.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4分)

20. 作者说:“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4分)

16.(4分)“站立”指:地震中没有倒下的大衣橱;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乐观的精神。17.(3分)运用反复的修辞,(1分)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久。(2

分)

18.(4分)(1)(2分)是说爸爸妈妈仍然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从侧面反映了灾难的深重,

也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担心。

(2)(2分)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的心慢慢

有了温暖。

19.(4分)结合事例,围绕“热爱生活、坚强乐观、善良热心、疼爱孙女”等作答。(言

之有理即可)

20.(4分)示例:房屋没了,一些人没了,环境改变了,但活着的人依然坚强乐观,依然

热爱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6--18题。(17分)

(一)趴 下(17分)

①美国大西洋赌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机赢了一桶25美分的硬币。他决定先把这桶硬币放到酒店房间里,然后再下来和丈夫一起吃晚餐。

②老太太捧着那桶硬币走到电梯前。她正要跨进电梯,却发现里面早已有人——两个黑人!

③其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吓人。老太太惊呆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黑人要打劫我。但转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见,这两个黑人看起来都颇有绅士风度。可她思想中的种族观念根深蒂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她不知道是否该走进电梯。

④太太呆呆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定地望着那两个黑人,既紧张又害怕,内心还有一种羞耻感。她想:但愿他们不要看懂我的心思。可她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她犹豫迟疑的样子如此明显,任何人都能看穿她的想法。

⑤老太太的脸开始变红。她知道自己不能老是站在那儿不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终于迈腿踏进了电梯。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1秒钟,2秒钟,3秒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她内心的恐惧也在一点一点地堆积。

⑥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了电梯里,他们是不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__,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在地上,到处乱滚。

⑦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电梯里一片静寂。几秒钟后,老太太听到一个黑人非常礼貌地说:“夫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住哪一层,我们很高兴帮你按一下按钮。”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那两个高大的黑人。他们伸出手,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太有些不解,惊魂未定,两条腿也不听使唤。这时,那位黑人解释说:“当我和朋友说‘Hit the floor’时,我是要朋友按我们要去的楼层按钮,而不是让您趴到地上,夫人!”(英语中“Hit the floor”有两个含义:趴到地上;按电梯的楼层按钮。)

⑧两位黑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老太太感到无地自容。她想:我的老天,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⑨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滚落一地的硬币一一捡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里。电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楼层后,两个黑人坚持要把她送到房间门口,礼貌地道晚安,转身离去。就在老太太走进房间的时候,她听到两个人在楼道里大声笑了起来。

⑩第二天一早,一束鲜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间——12朵娇艳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挂着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随鲜花送来的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位黑人的名字。” (选自《读书文摘》2011年2月总第210期,有删改)

23.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24.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的“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3分)

25.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6.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27.读完本文,你从老太太和两位黑人身上各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23.(3分)老太太突遇两位黑人的反应。(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24.(3分)老太太误认为两位黑人要打劫她而趴在了地上。(1分)原因是:①没有听出两位黑人说“趴下”一词的另一层意思;(1分) ②有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1分)

25.(4分)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2分)这样写的作用是: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2分)

26.(4分)送花的目的:①表明他们早已看穿了老太太的心思;(1分)  ②表现他们的宽容大度、友善、慷慨大方。(1分)  这样安排的好处:①两位黑人的表现与老太太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1分)  ②用两位黑人的宽容大度、友善和慷慨大主反衬老太太的狭隘偏见和视钱如命。(1分)(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27.(4分)从老太太身上得到的启示:不能以貌取人,要平等待人,不要有种族偏见;(2分)

从两个黑人身上得到的启示:做人要宽容、友善、大度。(2分)

阅读《海燕》文段,完成文后题(15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 压 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 愤激 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 争论 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D.(冲向 穿过 越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大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7、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 B. C. D.

18、“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一句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9、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有什么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20、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2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意思。(2分)

22、请你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设想海燕在高傲地飞翔时会对其他海鸟说些什么。(3分)


17、A压  B愤怒  C争鸣  D穿过   

18、拟人、比喻,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狂

19、海鸥“呻吟、飞窜、恐惧”   海鸭“呻吟、吓坏” 企鹅“胆怯、躲藏”。

通过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20、说明光明必将战胜__,革命必将战胜反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1、描写海燕在暴风雨临近之时,搏击__,以必胜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的情景。 

22 略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

骆非翔

(1)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2)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就挂在脖子上。

(3)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4)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原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

(5)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纯净,惟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6)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7)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它亦是他反复拾取的快乐。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听到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8)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9)“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10)“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11)“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12)“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13)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14)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15)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把他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

(16)“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

(17)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不哭了好吗?”

(18)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

(19)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回去。

(20)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21)也措也来了,像是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22)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那一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

(23)信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在4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做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妈妈了……

(24)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是他却整整呆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越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0年第2期)

18.第(21)段划线句子中关于也措眼神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

19.支教老师原来计划“支教两年”却最终“呆了六年”;也措家平时依靠一匹马获得“唯一的生活来源”,但是也措“却没有收”北京陌生游客一分钱。对他们的矛盾行为,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答:

20.文章多处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大雪,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21.请简要概括也措是个怎样的小男孩。(3分)

答:

22.文章标题“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意蕴丰富,试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也措眼神由“忧郁”到“欢快”的变化突出了他快乐的心情(1分)。情节上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为下文北京的陌生人给老师寄音乐盒做铺垫(1分)。

19.受也措的影响,支教老师改变了“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的初衷(1分),体现了支教老师为藏区孩子而无私奋奉献的精神(1分)。

20.照应了题目(1分),渲染了高原环境的恶劣(1分),交代了也措和老师不能正常回家的原因(1分),突出了支教老师的形象(1分)。

21.也措:外表普通而憨直,内心执着而坚定。(1分)他有着对生活的追求和感恩的心。(1分)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惧困难的精神。(1分)

22.表层意思是因为音乐盒是从北京寄来的,它穿过了雪山,来到了西藏(1分),深层意思是音乐盒战胜了风雪的严寒,给人带来温暖和爱意(1分),它真切地表达了藏区孩子们对支教老师浓烈的热爱和感恩之情(1分)

蜘 蛛

(1)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场不算小的雨使走廊与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2)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3)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大小蛛网上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4)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自己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5)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6)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7)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到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它安静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感到无比的舒坦。

(8)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新鲜。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9)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逸而优美的处所。

(10)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11)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4.请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作者对蜘蛛感情变化的过程。(2分)

厌恶—— ——理解——

15.若将选文第(7)段中划线句改为“我不能够对它心存厌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6.请阅读选文(5)—(7)段内容,用文中语句回答作者认为不该伤害它的原因。(2分)

(1)选文第(5)段中“我”看到它

(21)选文第(7)段中“它”

17.文章第(10)段中“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自然物中,选择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分)

示例:气球

第一种眼光: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换一种眼光: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 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所选事物:

第一种眼光:

换一种眼光:

14.同情(怜悯)、欣赏(赞赏)(意同即可,每处1分,共2分,错别字扣分)

15.(1)它总是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2)整洁的房子一有蛛网就会令人觉得主人不勤于打扫。(每处1分,共2分,直接用原文也可)

16.(1)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或“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他有生存下去的权利”)(2)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  (每处1分,共2分)

17.(4分)合理即可,每一种看法满分为2分,语意牵强酌情扣分。(①答出两种角度,但无象征性哲理,而只是浅层次的描写性的语句的1分;②选择“风筝”有机械地模仿例句的得1分)

示例:风筝:你的志向在蓝天/飞得再高命运仍然掌握在别人手中。

仙人掌:只有你才能在沙漠中绽放青春的风采/浑身是刺,别人怎么与你相处?

竹子:永远虚心向上/外表再美也不能掩饰胸无点墨的空虚。

筷子: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一辈子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被别人掌握。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 古保祥

①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复原的过程。因此,每想起往事,我的心中总会充满莫名的感慨,许多回忆像微笑一样,带着一份阳光般的温暖和感伤,让人难以忘怀。

②18岁那年,我没能冲上那座梦想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独木桥,望着桥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同窗好友,我的心剧烈地疼痛着。

③有一个星期,我始终活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下,索性关了门,谢绝所有的人,包括我的父母亲,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屋里暗自垂泪。那时候,我觉得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冲过了最后的防线,而比他们优秀的我却跌倒在战场上?一向自信的我,从来没有受过如此的打击,难道命运是如此捉弄人,注定我终究走不出这生我养我却囿人视线的村落?

④一天下午,父亲可能怕我闷坏了,要我去外面走走,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这么多天来,父亲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也没有像母亲那样苦口婆心地劝我。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⑤我们走在林边的小路上,父亲不说一句话,刹那间,我注意到父亲似乎苍老了许多。路边,一群小孩子拿着风车,这种纸做的迎风转动的玩意儿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由于没有风,我看见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父亲走到他们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玩风车?”“没有风,风车风是不会说来就来的,你们必须跑动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动得越快……”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时回过头看了我一眼。那几个孩子举着风车跑了起来,而那风车,由于受了外力的影响,越来越快,并伴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

⑥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用一个极其平常的道理告诉我:我不该这样沉沦下去。整日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只会裹足不前。我需要勇敢地跑起来,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我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⑦原来,希望本身就是一只美丽的风车,而如果想让风车转动起来,必须依靠风。但风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它就像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要让风车转动起来,惟一的办法就是跑起来,跑得越快,你就越能接近成功的彼岸。

⑧从那天起,我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学考试的道路。两年后,我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⑨现在,我在舒适整洁的办公室里,想起父亲的话仍会感慨万千: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

13.作者开篇引用哲人的话总领全文,结合全文看,“受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复原”指的是___________ 。(2分)

14.文中反映“我”从“受伤”到“复原”这一过程的词语有:_________

_______ →很不情愿→ 。(2分)

15.读②③④段,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3分)

16.父亲良苦用心的开导下,“我“明白了什么?( 3分)

17.文章多次出现“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请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18.“生命原本是—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13.“高考失利”或“高考失败、高考落第”(1分) “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或“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1分)

14.“剧烈地疼痛”或“疼痛”→“暗自垂泪”或“垂泪”→很不情愿→“忽然明白”或“明白”→“从迷惘中苏醒”或“苏醒” 、“苏醒过来”(每空0.5分,共2分) 15、我的的高考失利也沉重地打击了父亲(1分)我的迷惘沉沦更让父亲心痛(1分)父亲正苦思如何让我振作起来(1分)

16.我”明白了:不能这样沉沦下去,要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才能接近成功的彼岸。(3分,意思相近即可)

17.人生要获成功,必须依靠奋斗,你越努力奋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分。(3分,意思相近即可。)

18.参考示例:生命免不了受伤,要正确面对受伤,只要努力,坚信受伤一定会复原;受伤是生命中常有的,受伤让我们成熟。不断受伤、复原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生命因这样的过程而更加美丽(意思相近即可,3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①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②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③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④“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⑤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⑥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⑦“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⑧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⑨“你说什么?老高。”
⑩“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⑾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⑿“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⒀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⒁爸爸的花儿落了。
⒂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 第②节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0.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说说你的理解。(3分)

11.第⑿节中“我”为什么会这样“镇静”和“安静”? (3分)

12.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9. 景物描写(1分),以花喻人,暗示爸爸病逝(2分)。10.“我” 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找出文中的这两句话得2分,语言组织1分。)11.(3分)“我”从老高的提醒中明白“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12. 对的。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判断1分,理由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