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13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1、写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2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2、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1分)

13、在横线上写出文段中插叙的语句。(1分)

14、“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 )。(1分)

A.、因为“我”不聪明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D.、因为外人不可信

15、“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

。(2分)

16、文中两个“踌躇”,说明 ,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 。(1分)

17、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2分)

⑴“迂”解释为:

⑵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8、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19、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1分)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11、①时间: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②地点:南京旅馆到车站

③人物:父亲和我 ④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2分,每空0.5分)

12、(1分)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一笔带过。

13、(1分)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14、C.(1分)

15、(2分)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

16、(1分)父亲还是不放心   父亲一片爱子深情

17、(1分)(1)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2)衬托出父亲始终把作者看作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

18、(1分)说明“我”那时还不能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心情。

19、(1分)D.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2分)选文在内容上主要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害怕的原因是

8、(2分)“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中,“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9、“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中的“偶像”指 ,“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中的“偶像”指 ,这一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2分)

10、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

11、(2分)“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自成一段有何表达作用?

12、(2分)用文段中的三个四字短语概括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否定的三种人生,并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

13、(2分)第一段最后一句“清楚”和“模糊”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14、(1分)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7、心理感受(1分),社会__希望无法实现,对__现实的不满(1分)。

8、不能(0.5分)。这句话是说我与闰土有旧交情,现在一见面好像旧情消尽,竟然隔绝到这地步了,很惊愕。如去掉“竟”字,一则取消了“惊愕”之意,二则取消了原有旧的交情之意,也削弱了作者谴责旧社会含义(1.5分)。

9、用木、石、泥等做成的神像(0.5分);让下一代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0.5分);比喻(0.5分)、反问(0.5分)。

10、描写、议论(1分)。

11、①叙述交待文中另两人状况;②隐含时间很晚,夜已深;③反衬“我”还没睡,在思考问题;④写我注意到母亲和宏儿,明白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子重;⑤提到宏儿,与下段写到宏儿他们的希望相呼应(2分,答到其中两点就可给2分)。

12、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1分);奔波劳碌,辛勤劳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1分)。

13、这里的“影像”代表了我对新生活的一种追求,本来对故乡有很美好的印象,但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使“我”对__社会以及故乡美好的未来感到渺茫,所以“模糊”。(2分)

14、我对新希望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1分)

进当铺的男孩

毕淑敏

①儿子有一天对我说,他们班同学有一枝派克笔要出让,开价人民币100元整。

②这笔是什么来路?不会是赃物吧?我说。

③儿子说笔的来路绝对正当。是那同学的亲戚送的,他因已有了一枝,故将这枝卖出,肯定是原装。

④我看出儿子的渴望,就说,我认为一个孩子现在就用派克笔,有点为时过早。

⑤儿子激烈地反驳说,派克笔也是少儿不宜吗?

⑥我被噎得没话回答,就说,这笔太贵了,没有那么多的钱。

⑦儿子转一下眼珠说,您的意思是只要我可以搞到钱,就可以买下这枝笔啦?

⑧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一时也琢磨不出更好的理由回绝。想他一直是个守本分的孩子,手中并无积攒的闲钱。现在离春节还很远,也没压岁钱供他挥霍。只要实行经济封锁,他的梦想就是 A 。于是支吾着说,是啊,是啊。

⑨儿子说,买笔的事,咱们一言为定。我说,钱的来路需 B.

⑩儿子说,您就放心好了。

⑾过了两天,儿子把他的世佳游戏机妥妥贴贴地捆起来,结实得好像一个炸药包。我随口问了一句,又要借给哪个朋友玩啊?

⑿儿子龇牙笑着说,这一次不是借给人家,是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

⒀儿子说,为了买笔,我需要钱:我检点了一下我的财产,就数这台游戏机值钱了。我去当铺里问了一下,大约可当250元,可惜您把发票丢了,要不然还可以多当些。

⒁我说,天啊,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进当铺,长大了一定是个败家子。

⒂儿子奇怪地说,这和败家子有什么关系?反正从现在到暑假的日子,我都没有机会玩游戏机了,放在家里什么用也没有。进了当铺,我就可以用钱买到笔。

⒃我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可是你拿什么来赎呢?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到时候没有钱,你的游戏机就成了死当(我好不容易从以前读过的旧小说中记起了“死当”这个词,用得恰是地方)。

⒄儿子不慌不忙地说,以后我每个月都从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把游戏机赎回来了。当铺的库房很严密,还有空调,游戏机搁在那里,真是比家里还保险呢。

⒅我 C. 。面对着这种无懈可击的计划,只能自叹弗如。

⒆儿子说,要是等我慢慢地把钱攒够了,我们同学的派克笔早就拍卖出去了。我觉得当铺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救人急难。

⒇我们的争论告一段落。

21——后来,儿子还是把同学的派克笔买了回来,用的是我贷给他的100元钱。我一再声明贷款是无息的,而且偿还期可以拖得很长,不必他短时间内压缩伙食还贷,以保障身体健康。

22儿子从此用派克笔流利地写作业,但提起此事,表情却是悻悻的。

23他说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还是自己进当铺来得 D.

15、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少儿不宜:

⑵自叹弗如:

16、请你将下边四个词语分别还原到文中划横线的A.、B.、C.、D.处。(2分)

理直气壮 瞠目结舌 镜中之花 正大光明

A B C D

17、“我吓得跳起来,抚着胸口说,请你把话再说一遍,我大概耳背了,实在听不明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第 段与第 段之间?(1分)

18、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儿子“无懈可击的计划”。(2分)

19、在“典当游戏机买派克笔”的问题上,“我”和儿子的主要分歧是什么?(2分)

20、查《现代汉语词典》,“悻悻”是“怨恨失意的样子”的意思。儿子已得到了派克笔,为什么“表情却是悻悻的?”(2分)

21、你喜欢这个进当铺的男孩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分)

15、(2分)不适合少年儿童。(2)自己感叹不如(别人,这里指儿子)。

16、(2分)A、镜中之花   B、正大光明   C、瞠目结舌   D、理直气壮(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17、(1分)12与13段之间。

18、(2分)儿子的计划:先把游戏机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然后用钱买到派克笔;以后再从每个月的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把游戏机赎回来了。

19、(2分)儿子认为当铺没什么不好,它可以救人急难。“我”却认为进当铺当东西,是败家子。

20、(2分)他觉得“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不如自己进当铺来得理直气壮。

21、(2分)喜欢。因为他聪明,做事有条有理,有经济观念,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扣住人物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你说一说。(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1、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分)

12、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去描写无形的春风。请问,文中划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2分)

13、第⑥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14、第⑧-⑩自然段,以三个句子并列结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3分)

10、(2分)“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受;“钻”字表现了春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11、(3分)写蜜蜂蝴蝶其实是从侧面写出(1分)了春花的繁茂,鲜艳、香甜和种类多的特点。(1分)写蜜蜂蝴蝶的活动是动态描写,春花的特点是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描写,更能反映出百花争春的美好景象。(1分)(意思相同即可)

12、(2分)从触觉角度去描写春风(1分),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1分)

13、(2分)还写了傍晚时候的灯光;在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民;农民们的房屋。(1分,答“树叶”“小草”也应给分)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静、和平、润泽、朦胧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雨夜图。(“安静、和平、润泽、朦胧”答出其中任何两点给0.5分,答出“雨夜图”给 0.5分)(1分)

14、(3分)修辞手法(1.5分):比喻、排比、拟人。

示例:把春天比喻为娃娃,赞美春天是崭新的,充满新的希望。(0.5分)把春天比喻为小姑娘,赞美春天是美丽的,活泼可爱。(0.5分)把春天比喻为青年,赞美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0.5分)(注:只答关键词:新、美、力,给1分)

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

孙建勇

①2012年4月9日早晨7:25,13岁的杰瑞米和同龄的强尼与校车司机伍德叔叔打过招呼后,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他们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弥尔顿镇的同一条街上。两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结伴乘坐“大鼻子”校车上学。

②像往常一样,16名学生全部到齐坐好后,司机伍德缓缓启动校车,沿着马路开往学校。一路上,车上16名学生很守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在第二排的杰瑞米时不时扭头欣赏窗外的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强尼则在听音乐。伍德开车很稳,43岁的他已经有25年的驾龄,技术娴熟。

③7:35,校车过了第三街区,前面不远处就是教堂,再转一个弯儿就该到学校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意想不到的危险突然降临。如果不是杰瑞米的机警和沉着,那么,车上的1名司机和16名年仅十二三岁的学生,都将被死神拉进黑名单。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④7:37,那时,杰瑞米不经意地瞟了一眼驾驶座,不禁大吃一惊。他看见伍德叔叔情况异常:头靠椅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刹车,车停下,钥匙——这过程有8秒。

⑤这一切,被车载录像机记录了下来。事后,人们发现,5秒、3秒、8秒,共计16秒,杰瑞米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迅捷、熟练,他表现出来的沉稳与其年纪极不相称。

⑥千万别以为这是简单的16秒!前5秒,如果杰瑞米没有发现伍德异常,没有准确判断出校车已经失控,那么车上就没人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校车将以60公里的时速撞上前面的教堂。中间3秒,如果杰瑞米被吓呆了,或者只知大叫“救命”而不知如何处置,错失关键3秒,校车也会撞上教堂。后面8秒,如果杰瑞米不懂驾驶、手忙脚乱,那么校车是撞墙还是翻覆,只有天知道。幸运的是,这些假设都被杰瑞米的快速反应否定了。

⑦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场。校车停下后,车内其他学生没有慌乱,没有乱跑乱叫。杰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报告完车上发生的情况后,又到驾驶座旁边查看伍德的情况。伍德非常槽糕,一直翻着白眼,嘴里不断发出粗重的喘气声。这时,杰瑞米的好友强尼过来说:“快给他做CPR!我懂这个,杰瑞米,你帮我。”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在杰瑞米的协助下,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⑧人们不禁要问,两个年仅13岁的小孩儿,在紧急关头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专业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⑨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堆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

⑩对于杰瑞米和强尼的非凡举动,整个弥尔顿镇的居民都交口称赞,并联名要求华盛顿州政府嘉奖两位小英雄。比尔警官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说:“杰瑞米和强尼是整个弥尔顿的骄傲,是当今美国孩子的典范。

(选自《读者》2013年4月期,有删改)

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3分)

20.请说说第④段中一系列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21.第⑥段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段议论,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杰瑞米是一个怎样的少年。(5分)

23.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5分)

19.(3分)文章记叙了美国少年杰瑞米和强尼,在校车司机突发急病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智慧、机警和技能,把握住了有效的16秒,化险为夷,避免了一场特大交通事故,保住了一车人的生命安全,并为挽救司机生命争取了机会。(答案要点:人物、事情主要经过、结果。)

20.(4分)当杰瑞米发现危急情况将要发生时,他“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踩刹车”“拔钥匙”,危险解除。(2分)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具体的动词,简洁、连贯、生动,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地看到杰瑞米处理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杰瑞米当时灵敏、机警的反应速度,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神态,娴熟老练的驾车技能。几个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2分)(答案要点:抓住加点的几个动词,从作者语言简洁准确及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两方面回答。)

21.(4分)这一段对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杰瑞米在紧要关头把握住了宝贵的16秒的行为进行解析,通过一组假设判断(或假设句)分析出如果没有杰瑞米这三个环节16秒的恰当处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本段紧承上段进一步说明杰瑞米的机灵、沉着、胆大、心细,并且有熟练的驾车技能的特征。

22.(5分)杰瑞米是—个聪明、机警的少年,他发现伍德异常后立即作出校车失控的准确判断;杰瑞米是一个胆大、心细、沉稳的少年,如他冲向驾驶座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不慌不乱;杰瑞米是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少年,如他的驾驶技术正确而娴熟。(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紧扣文章内容谈即可。)

23.(5分)(答案提示:可以从杰瑞米或强尼在事发现场的表现谈;也可以从杰瑞米、强尼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谈;还可以从美国的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等方面谈。所选角度与文章内容一致,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语言通畅即可。)

做 客

游睿

⑴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入学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⑵左青青坐在山头上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揉揉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⑶十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⑷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⑸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⑹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小了下来,她哭了。

⑺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人人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⑻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了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⑼我是电视台记者。戴眼镜的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⑽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⑾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⑿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⒀……

⒁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⒂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⒃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像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⒄青青看见,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26.“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6分)

⑴“做客”有什么含义?

                                  

⑵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7.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4分)

                                  

28.第⒀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一个小伙伴说:                            

第二个小伙伴说:                            

29.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4分)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像机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30.載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3分)

                                

26.⑴①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团聚,与父母的情感变得生分疏远;②留守儿童非常渴望身处异地的父母的呵护和关爱;③留守儿童期盼与父母相聚而不得,满含辛酸和无奈;④打工父母在城市中找不到家的归宿,成为异地之客。(答一点得2分,答上两点得3分)

⑵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小说的主题;③“到父母家做客”违背常理,给人以震撼,使小说具有感染力。(答一点得2分,答上两点得3分)

27.由点到面,说明青青只是众多留守儿童的代表,凸显留守儿童问题的普遍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分)

28.示例: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⑵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一百分,给我一点奖励吧。

29.写出了青青面对镜头时矛盾(失望中饱含希望,企盼中略带担忧),紧张、胆怯、犹豫等复杂心理。(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二点得2分,答到三点得4分)

30.示例一: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示例二:献出你我爱心,呵护留守儿童。示例三:其实,留守儿童更需要你我的关怀。

甲: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__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4、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15、“甲”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16、“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17、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8、“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中“大概”能否去掉,为什么? “那声音”指的是什么?(3分)

19、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2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0、“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2分)

14、甲:夏夜行船,乙:月夜归航(2分)

15、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4分)

16、不能去掉。“似乎”表示好像,并不是真的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若去掉,语气就发生了变化。(3分)

17、不矛盾。“飞一般前进”写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却还以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3分)

18、不能去掉。因为“大概”表示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是肯定了。  第二段中的“歌吹”。(3分)

19、正面描写: 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

侧面描写:“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2分)

20、“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2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在我们的包厢里, 。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选自《读者》,有改动)

17.请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2分)

刚进包厢时, 忐忑 →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 A. →想给孩子零食时, B. →快到终点站时, C. →与小姑娘分手时, D. 。

18.结合文意,解释第⑾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味道:

19.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⑽段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答:

20.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

21.请发挥想象,在第⑾段横线处补一段话,将包厢里大人小孩活动的场面生动地描写出来。(50字左右)(2分)

答:

    17.(2分)A.紧张  B.担心    C惆怅  D难受

    18.(2分)母亲身上特有的温情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19.(3分)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人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人自我设防、互相间缺乏信任的特点;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孩子纯洁、率真的特点。这里运用比喻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该句还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孩子的真诚、单纯与成年人的缺乏信任、相互戒备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答出其  中一种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即可)

    20.(3分)内容上:开头段用家人的叮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  景。结尾段用朋友短信的内容与包厢里人们的友好相处形成强  烈对比,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主旨,  引入深思。

    结构上:开头段引出了下文的故事。结尾段与开头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21.(2分)示例:小姑娘像只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小男孩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精彩的故事,大人们亲亲热热地拉起了家常。(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一双脚上的修养(12分)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剧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21、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划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81731105ac0bbc1.jpg]

矮人的礼物 (10分)

金匠是个罗锅,他和其他驼背的人一样鲁莽,他首先进去,裁缝起初有些胆怯,往后退缩;后来,当他看到他们跳得那么欢畅时,他也鼓起勇气走了进去。矮人们又重新拉成圆圈,继续像狂欢一样唱歌跳舞。但是,老人从腰带上取下一个刀片,磨了起来,磨完之后,他回身看两个陌生人。他们感到害怕,可是不容他们多想,老人抓住金匠,转瞬间把他的头发和胡子剃了个净光;裁缝也落了个同样的结局。

老人剃完以后,亲切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好像是说,他们不错,没有__,心甘情愿地让剃光了,这时,他们心里也不再感到害怕了。老人用指头指了一下旁边的一堆煤,示意他们把煤装到自己口袋里。他俩虽然不知道这些煤对他们有什么用处,他们还是照办了。然后他们继续赶路,去找住宿的地方。他们来到一个山谷时,附近的寺院的钟声打了十二点:歌声骤然停止,一切都消失了,只有冷清清的月光照着山丘。

两位流浪者找到了一个住处,铺上杂草,盖上外套,因为太累了,忘记了把煤从口袋里拿出来。正由于身上感到压力,所以比平常醒得要早一些。他们从口袋里往外掏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口袋里装的不是煤,而都是黄金。这时,头发和胡须也恢复了原样儿。他们一下子变成了富翁。但是,生性贪婪的金匠往口袋里装得多,得到的黄金比裁缝多一倍。对一个贪婪的人来说,钱越多,占有欲越强。金匠向裁缝建议再留一天,以便晚上再到山上老人那里去拿更多财富。裁缝不想去,说道:“我够了,已经满足了。我现在成了师傅,要与我心爱的对象(他这样称呼自己的情人)结婚,我便是一个幸福的人啦。”可是他为了照顾金匠,决定再留一天。

晚上,金匠肩上搭了几条口袋又到山丘上去了,他想装回来更多的东西。他发现,矮人们与前一天夜晚一样,正在唱歌跳舞,老人又给他剃光了头发和胡子,示意让他带煤走。他毫不迟疑地尽量往口袋里装,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又用外套盖在身上。他说:“尽管黄金会压身子,我也要忍受着。”他终于带着甜甜的预感睡着了,他想着,明天醒来时他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了。

他睁开眼了,马上起身去查看口袋,但是,他惊讶地发现,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全是黑煤。他想,前一天夜里得到的黄金还在吧,于是他取了过来,他惊奇地看到,黄金又重新变成了煤。他用沾满煤粉的手打自己的前额,感到头发和胡子全剃光了。但是,他的不幸还远远不止这些,他现在才注意到,除了背上的罗锅,前面长出了同样大的鸡胸。他认识到这是对他贪心不足的惩罚,便嚎啕大哭起来。

善良的裁缝被吵醒了,他尽力安慰这个不幸的人,并对他说:“你是我的旅伴,就和我一起过日子吧,你可以享受我的财富。”他恪守自己的诺言,但是,可怜的金匠不得不忍受前鸡胸后罗锅的折磨,光秃的脑袋只好用一顶帽子遮丑。(选自格林童话《矮人的礼物》)

16、概括本篇童话的故事情节。(2分)

情节

17、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金匠、裁缝的性格。(2分)

金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裁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一次老人要金匠和裁缝装煤,让人莫名其妙,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金匠第二次再去,这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bbbf2a4eee11e91.jpg]

[f525d34e3a359eb9.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