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
履疆
⑴每天清晨,总被隔壁人家的鸽子叫声吵醒,初搬来此地,颇有几分讨厌,后来,听惯了咕咕叫唱,倒觉得十分温柔。
⑵鸽子是一种美丽温柔的鸟,妻从街市买了一只回来,每天悉心照料,它也懂得以最温柔的嗓音,取悦我们和正在牙牙学语的小彦斌。
⑶隔壁人家的鸽子,对天气似乎格外敏感,每逢阴冷天,叫得分外起劲。我和妻子猜测:人家养的鸽子大约是寒带地区的吧。
⑷年初二的那天,是嫁出的女儿回门的日子。我在后院莳花。墙那边的芳邻传来盈耳的笑声。听说,他们家的五千金都已经出嫁,今日回了门,当然热闹了。难怪在她们的笑声里,还夹着咕咕咕咕鸽子叫声。小彦斌听了也学着咕咕咕咕叫起来,我家的鸽子却无动于衷,兀自啄着羽毛。我有些恼火,拍了拍笼子,它才大梦初醒,咕咕应着。小彦斌拍着手,墙那边芳邻五千金的笑声、温柔的鸽叫却一下子沉寂下来,我听到“砰”一声用力关门的碰响。
⑸这就怪了!我心里有几分纳闷,难道她们只许自家的鸽子吵,不许别家的鸽子叫?
⑹过了元宵,妻问我:“怎么邻居鸽子不叫了?”
⑺对呀,这几天没有鸽子叫了,飞走了吧!难怪我家的鸽子也无精打采。
⑻下班时,小隆刚好从巷子那头过来,我停下来,叫住他:“小隆,你好!”
⑼“叔叔好。”小家伙垂头丧气的。
⑽“告诉我,是不是你们家鸽子飞走了,你不高兴?”
⑾“鸽子?”小隆一脸迷惑。我指着天空说:“是啊,会飞的鸽子,那只每天一大早就咕咕叫的鸽子啊!”
⑿小隆抬起头,忽然会意什么,捂住脸哇哇地哭了。
⒀“没关系,你喜欢的话,叔叔可以送你一只。”我拍了拍他的肩,他却恨恨地叫——不要!
⒁隔天,妻告诉我,隔壁的女主人病倒了,住进医院了。
⒂我和妻在早上去医院探望她。一进病房就听到熟悉的鸽子叫,非常温柔,我不禁有些兴奋。
⒃病房里,没有鸽子。女主人躺在病床上,她患了非常严重的气喘病。在旁边看护的五千金向妻叙说了她们的妈妈早年怎样地含辛茹苦,以致坐月子时,自己洗了一大堆衣服染上气喘病,久药不愈。
⒄我决定让我家的鸽子远离鸟笼。
【文章摘自选自于《港台文学选刊》2013年第12期,题目原创】
9、文中多次提到了“隔壁人家的鸽子”和“鸽子叫”,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鸽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根据划线语句,揣摸一下芳邻一家人物心情。各描述要求15字以上(4分)
(1)小彦斌拍着手,墙那边芳邻五千金的笑声、温柔的鸽叫却一下子沉寂下来,我听到“砰”一声用力关门的碰响。
(2)我拍了拍他的肩,他却恨恨地叫——不要!
11、文章最后,我为什么决定让我家的鸽子远离鸟笼?(3分)
12、本文怎样描写刻画隔壁女主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作赏析。(5分)
9、①“鸽子”是行文的线索,使文章叙事显得条理清晰。②“鸽子”是饱受病痛之苦,而又能坚强面对生活的美丽温柔善良隔壁女主人的象征。③“鸽子”是美丽温柔的鸟,寄托着作者对邻居女主人这个伟大无私母亲善良邻居的真挚祝愿。(评分标准:要点2分一个,答对两个即可)
10、(1)“沉寂”看出芳邻一家听到我的拍打声之后,误认为我不满她们的谈笑,同时又对我家养鸽子不体贴邻居身体状况的行为很生气,又不能主动说明,只能借助关门的动作发泄自己的不满。
(评分标准:心理分析1分,有自己的基本理解,大致意思到2分)
(2)因为母亲生病住院,小隆垂头丧气,很不开心,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我所说的鸽子是他的母亲,当会意过来特别伤心,甚至觉得是鸽子让母亲的气喘发作,但又不能明说,只能借助“狠狠”的叫发泄出来。(评分标准:心理分析1分,有自己的基本理解,大致意思到2分)
11、当我发现邻居家的女主人有气喘病,对原先只在寒冷早上叫的鸽子恍然大悟,被这个伟大无私的母亲感动,对这个体贴的邻居感到惭愧,更是出于对好邻居病情的体贴,所以决定将喜欢的鸽子放飞。
(评分标准:要点1分一个,答对三个即可)
12、示例:作者对隔壁女主人的正面描写着墨不多,而是通过描写我们夫妇以及她的孩子来侧面刻画女主人的,如第2“它也懂得以最温柔的嗓音,取悦我们”第3段“隔壁人家的鸽子,对天气似乎格外敏感,每逢阴冷天,叫得分外起劲。我和妻子猜测:人家养的鸽子大约是寒带地区的吧。”不正面写女主人的病情严重,表面是描写温柔的鸽子叫声,其实是为后面的真相大白作铺垫。但不难看出女主人是虽然病情严重,但是性格善良体贴,即使再痛苦也考虑邻居的感受。
(评分标准:形象2分,侧面1分,分析2分,共5分)
蝴蝶花里有个童话(16分)
马贤玲
临近春节,路旁的鲜花争芳斗艳、笑脸迎人,让人感觉到了春的温暖,那是花农的杰作,是花农辛勤劳作的成果。
那天不知是什么样的心情使我向路旁的花丛中看了一眼,心神一下就被吸引了。那是一盆小小的紫色的花,在微风的吹拂下像极了紫色的蝶,展翅欲飞。一向爱蝶的我顿时有了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拥有它。
一放学,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往卖花的地方,一看那盆花还在。询问了花农,才知道这花真的就叫“蝴蝶花”。蝴蝶花并不起眼,价钱也便宜。捧着蝴蝶花心满意足地离开,没走几步,我便听到后面有人大声喊着:“等一下。”
可是我并不认识他。男孩在我面前停下来,说道:“你好!我叫宇,我妹妹叫纯子。喏,就站在那里。”不远处,果然看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群花旁边很伤心地哭着。
“是这样的,我妹妹想要这蝴蝶花,可最后一盆刚好被你买去了。我想,你可不可以把它让给我们呢?”那个叫“宇”的男孩说。
“为什么一定要这种花呢?”
宇说道:“今天是我奶奶的祭日。一年前,奶奶在病中告诉纯子,她死后会变成蝴蝶来看纯子。于是,纯子就一直记着。今天,我们去拜祭奶奶的时候,纯子就闹着问奶奶变成的蝴蝶在哪里。所以我才带她出来买蝴蝶花。”
原来蝴蝶花里有一个这么美丽的童话,我有什么理由不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呢?捧着蝴蝶花,我一步一步地向纯子走去。小女孩发现了蝴蝶花,立即破涕为笑,欢呼起来:“啊,是蝴蝶!奶奶回来了!”
宇准备为我钱,我摇了摇头说;“蝴蝶花里有个如此美丽的童话和一颗晶莹的童心,是金钱买不到的。”
不久,我收到一封信和一幅字卷。打开字卷,是龙飞凤舞的两个行书字:童心。而在“童心”周围翩飞这几只栩栩如生的紫蝶。仔细一看,原来是用蝴蝶花花瓣精心拼贴而成的。一看落款,我吓了一跳:竟是本市一位有名的老书法家。他的字虽非一字千金,但并不易求。而我——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女孩竟能轻易得到他的墨宝,怎不令我惊讶?
急忙拆开信来看,是宇写的:“字是爷爷写的,蝴蝶是我和纯子设计的,希望你喜欢。爷爷说,相信童话的女孩一定是一个很可爱、很有爱心的女孩。我们都衷心祝福你幸福快乐……
我因感动而落泪。抬头看窗外,阳光灿烂。只要我们都能相信童话,都能用一颗童心看世界,就会发现:原来世间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我很庆幸,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曾失落了童年的梦。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情节。(每一处都要有“蝴蝶花”三个字)(3分)
→ →
1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蝴蝶花里有个童话”的理解。(4分)
14、“蝴蝶花并不起眼,价钱也便宜”,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回赠“我”并不易求的“墨宝”?(3分)
15、选文的第一段属于景物描写,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说说句子“我很庆幸,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曾失落了童年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2 、买蝴蝶花 送蝴蝶花 收到蝴蝶花的礼物
13、一方面指文中的孩子相信奶奶死后会变成蝴蝶来看她,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另一方面是指“我”童心未泯,心地善良,品质像童话一般美好。
14、因为宇、纯子和他们的爷爷感受到“我”的善良、爱心和对孩子的呵护,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比什么都珍贵。
15、烘托人物高兴的心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6、自己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世俗,心灵还像童年时一样善良、纯真、充满爱。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②武侯祠坐落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④诸葛亮殿殿柱矗立,殿门前敞。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A.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兵灰飞烟灭;C.你会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
20.文段②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文段③既交待了武侯祠的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________之情。(2分)
21.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文段④中划线的句子,任意选择两句分析诸葛亮的性格。(4分)
23.文段①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24.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
25.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4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①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②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
[82ff1331feee4e82.jpg]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的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5.阅读选文②③④段,然后填空。(4分)
文段②描写胡杨树的 外形 ,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文段③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点明了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文段④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突出了 默默奉献 的精神。
16..从文段②中找出最能体现胡杨树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分)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伟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e5f2ac47dabd3ca8.jpg]
一个美丽的错误(15分)
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
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
《shèng jīng 》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选自《小品•美文》)
15.一个美丽的“错误”在文中第一个故事中已交代清楚,阐释全面,可作者又引入了第二个有关作文的故事。这两则故事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学生故意犯了一个错误”,从文中看,毛毛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错误”究竟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文中的两则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小主人有着哪些相同的品质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故事中两个学生的想法、做法引人深思,可圈可点。假如你是这两个学生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将会作出怎样的评判?请任选其一,写一段能体现自己独到思考和见解的点评性文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则故事都涉及到热爱和孝敬亲人的内容,都体现了“感恩”这一共同的主题,因此二者之间联系密切。 用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爱与感恩之心;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情感,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16、因为毛毛热爱爸爸,为表达自己减轻爸爸劳累辛苦程度和生活重压的真诚愿望,他虽然知道如何正确解答却故意将题答错毛毛通过故意错答试题的方式,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父亲的同情、怜惜和希望减轻父亲劳苦的纯真想法;体现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爱父之情。
17、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的孩童毛毛内心的真纯与爱心是美好的。 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行文线索。18、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19、视点评见解的独到、深刻与表达的通顺程度酌情赋分。
《背 影》(14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要穿( )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9.给这两段文字分别各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2分)
① ②
10.为文中空格处选择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探 穿 爬 抓 提 倾B.摸 穿 爬 攀 缩 歪
C. 探 穿 爬 攀 缩 倾D.探 越 爬 攀 提 倾
11.“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写到“流泪”饱含作者什么感情?(3分)( )
A.离别伤感,对父亲的怜爱而伤心流泪 B.为父亲的以后的生活担心流泪
C.想到祖母和惨淡的家境和悲伤流泪。 D. 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1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的话流露出什么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一段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背影》一文,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车站买橘送别(车站惜别背影);②北京读信思父(读信再现背影)。10、C11、A 12、怕儿子口渴,担心儿子安全;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1分)怕别人看见了而难为情。(1分)13、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认为的正面描写,因而略写。14、开放性试题,只要合情合理就得分。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
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对张晓军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
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由于饭量大,他担心自己吃多了,妹妹就吃不饱,便迟些回家。这样,妹妹就可以先吃饭,剩下的,就全是他的,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
原来是这样。刘老师问张晓军为何不多做些饭菜,张晓军说他们每个月的钱只有那么多,要是多做些,钱就不够花。他不忍心告诉母亲家里的情况。他说要是让母亲多寄钱回家,母亲就会起早贪黑地干活,会很辛苦.张晓军说他少吃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母亲,饿了妹妹。
刘老师默默地听著,湿了眼睛。①她掏出钱包,拿出一百元钱,递给张晓军.张晓 军连连后退,说:“老师,我不能要您的钱!您放心,我的问题我能解决。现在,我每天都在悄悄地捡废品,我能挣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
刘老师知道,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只好作罢,收起了钱。
以后的每个中午,刘老师依然发现张晓军迟迟不回家.每次看到教室里埋头学习的这个孩子,刘老师就叹息不已。
下一学期,刘老师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这个班级,当了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新的这个班,她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生。这个女生每天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她还没走出教室,女生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女生的脚步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有时候踉踉跑抢,几欲跌倒,让人好不担心。
一天两天有急事没什么,可是总是有急事,那就不正常了。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放学之前点了女生的名,让她放学后留下来。没想到,女生竟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放学我不留下来,行吗?”刘老师说:“不行,我有事找你!”女生说:“老师,等我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你,行吗? ”看着女生乞求的目光,刘老师点头答应了。
下课铃声一响,女生又是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她的脚步依然是那样匆匆忙忙,依然是那样跟踉跑跄。
下午,女生走进了刘老师的办公室,她说:“老师,我来了。您找我有什么事? ”刘老师问她:“为什么每天中午放学后你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女生说:“我急着回家……” 刘老师说:“急着回家?肚子再饿,也用不着急那一会儿。你跑那么快,很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
女生说:“老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刘老师让女生以后放学别急着回家,可女生却说不行,刘老师问她为什么,女生说:“为了我哥!”
女生告诉刘老师,她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供她和哥哥读书,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每天早上,她和哥哥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哥哥饭量大,她担心哥哥吃不饱,便先到家吃饭,这样,剩下的,就全归哥哥,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了。
刘老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想到女生的名字叫张晓燕,不用说,她就是张晓军的妹妹.刘老师问张晓燕:“这么说,你为了让你哥吃饱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张晓燕连连摇头,她说:“不,我吃饱了,吃饱了!”刘老师知道,张晓燕没有说实话.刘老师掏钱给张晓燕,却被拒绝了。张晓燕说她在悄悄捡废品,等她挣到钱,她就可以买很多米和菜,就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家吃饭了 。
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刘老师看到张晓燕第一个冲出教室,她就禁不住双眼潮湿。②她知道,那匆匆忙忙、踉踉跄跄的脚步里,跑出的是爱的直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2期 作者:李代金)
24、从文中找出一个恰当的短语作为选文的标题。(2分)
25、选文①②两处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心情?(2分)
26、请结合全文,分析妹妹张晓燕的形象。(2分)
2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迪。(2分)
24、(2分)爱的直线
25、(2分)被兄妹俩的挚爱亲情所感染,被他们的懂事所感动(1分)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心酸(1分)
26、(2分)出身贫苦但从不叫苦,懂得体贴母亲兄长,为让哥哥吃饱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吃饭,主动捡废品补贴家用。是一个懂事乖巧、勇于付出、自强自立的女孩。
27、(2分)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亲情与爱心、付出与索取、老师对学生关注关爱等角度去谈。言之成理即可。
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原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③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④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解释第②段中加粗的三个“辛苦”的含义。(3分)
20、第③段中说“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害怕什么?(2分)
21、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分)
22、第④段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结尾处为什么又重写这些美好的景物?(2分)
23、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2分)
19、(3分)“辛苦辗转”的意思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 “辛苦麻木”的意思是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尖刻、泼辣、放肆、自私自利。
20、(2分)“我”害怕希望不能实现。21、(1分)反问和比喻。22、(2分)表现了“我”对“希望”的美好憧憬。23、(2分)希望的有无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①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②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③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唯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冈、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抑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④不论丰沃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而编织深刻的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的种种痛苦。
⑤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销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反而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⑥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于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踏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坎时,一只小狗猛然蹿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⑦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的澄明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惬意与充实……
⑧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⑨“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17.文章一开头就发问:“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探究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⑥⑨两段画线句都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简要解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第⑥段的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对故乡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你心中,故乡是什么?请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故乡的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探究。阅读全文,抓住重点句总结回答。如“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而编织深刻的眷恋”等。
答案:故乡是我们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故乡是我们生命的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所;故乡是我们情感的永恒的眷恋;故乡是我们抚慰心灵创伤和消解人生痛苦的寄托;故乡是美丽和令人神往的地方。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⑥⑨两段画线句,联系这两段内容,抓关键句回答。
答案:(1)单一的都市蜗居生活,使女儿对大自然几乎一无所知,这是做父母的失误。(2)对“故乡是什么”这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我”对故乡的理解更深刻,感情更深厚。
1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析。分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思考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比喻,“故乡”比作“太阳”,“我”比作“向日葵”,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回归故乡的浓烈情感。
2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语“富有”“抽象”“脆弱”等,联系前文“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草木虫鱼”思考作答。
答案:电视荧屏上的大自然的画面虽然是色彩缤纷的,却是抽象的,片面的,没有在大自然里的观察和体验,是无法真正感知大自然的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的。
21.答案(示例):故乡是灵秀的山水画,在炊烟袅袅处有我最深的思念;故乡是一封家书,在春夏秋冬的变换间有我最真的问候;故乡是一张用心拍下的照片,在相册里的第一页中有我童年时的笑颜。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作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伤心,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株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株“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15.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3分)
时间 | (1) | 今年由春到夏 | 今年暑假 |
经历 |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 | (2) | (3) |
16.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析】本题考查记叙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空(1)填写时间,在文中,时间有很明确的交代,不难找出。空(2)(3)填写经历,这里的“经历”指的是黑槐树开花与否,依据时间,找到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答案:(1)去年7月 (2)沉默,没有开花 (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着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题目已经给出了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惊世骇俗”“自得”“默默”等词,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那么……那么……”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赏析可以按照下面的格式进行: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句中的“××”,依照实际情况概括写出即可。
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17.【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作者之所以这样推断,有两个原因,一是养牡丹的经历让作者明白了一株植物也有自己的思想;二是黑槐林的确受到了人们的伤害。综合这两个原因,作者认为黑槐林不开花已成定局,当然这里面包含着作者对黑槐林的关爱。
答案:去年黑槐林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的牡丹受到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
18.【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对关键词的理解。本文用的写作手法较多,如用黑槐林和牡丹受到伤害后的不同表现,对比表现出了两者不同的精神风貌,以牡丹烘托出黑槐林的淡泊宁静、恪尽职守的精神,另外还运用插叙手法,叙述黑槐林在没被摧残时怒放,再结合被人们摧残后照旧开花的事实,再次表现出黑槐林的生存智慧。对“智慧”的内涵的分析,结合黑槐林被摧残前后的表现总结概括即可。
答案:对比(插叙、衬托):黑槐尽管去年受到伤害,但是它今年仍然开出更美更密的花蕾,体现它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尽职尽责、坚守自己的生存智慧。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