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昆仑剪影
冯文超
①大气磅礴的玉珠峰,是昆仑山最高峰。仰望它,底端山体峰棱尖利,沟壑很深,层层上推,簇拥出的高高山顶呈浑圆状,蒙着层晶莹、钢蓝色终年不化的冰盔甲。山体向两侧绵延开去,苍山如海,直到目光的尽头。
②冰雪几乎是这里一年四季的统治者,它填平了山的凹处,而高高鼓起的沟棱,是黑色的,远望去,这山脉又极像一条长长俯卧的雪豹在仰天长啸……
③山脚下,就是黑色巨龙般的长长的青藏铁路的路基,这个地方叫望昆。
④每天守着这昆仑大丘,望昆铁路线路工区的工人们以__员的信念和昆仑山一样的胸怀,扛着铁锨和电动捣固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夜坚守着。
⑤走进他们当中,我知道刚来时,大家对昆仑主峰雄姿仰止赞叹,纷纷用手机拍照,发给远方的亲朋。慢慢地,神秘感消失了,大家觉得这条铁路就是昆仑;我们也是昆仑!他们说的不是豪言壮语,是说和这片土地的感情,这是山人合一,是生命的海拔,是很高的境界!当然也有不少人受不了这苦,卷起行李下山了。
⑥你不知道昆仑的脾气,它一年只有几个月心平气和。其余全是肆虐的大风雪和寒潮。它下雨,轰隆隆如山洪暴发、水库决堤,天河泄漏,干脆利落地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但地下已是__泽国。排下的水,顺着涵洞,滚滚滔滔的大浪,直扑昆仑河。排不及的,就冲到铁路路基边……这时,大家就要紧急抢险抗洪,穿着雨衣爬上路基……
⑦如果是下雪,那雪是很大的雪片,再大时,铺天盖地,简直是面口袋里倒出来一样倾泻,寒冷带着死神逼近你。最可怕的是雪搅着风,“搅得周天寒彻”。在线路工眼里,大风倒不可怕,因为风大倒把雪四面扬开了。最怕的是下雪时是中级风,眼看着平川上一股股雪借着风劲,如千万条白蛇嘶嘶叫着,抢占阵地疯了一样地向路基上爬,眼看着把路基埋了,大家这时要赶紧上道,用铁锨甚至是手,把那黑亮亮的钢轨扒出来。
⑧在这生命禁区生存,生命要超常透支。得高原病的人不少。工人们都要经历痛苦的“换脸”。那是因为太阳紫外光极强的日光曝晒,脸上蜕皮,一揭就是一大块下来,一扯下来,是钻心的疼。在这里,肢体是“超常”发挥的。一次,雪后整治线路时,电动螺丝机拧不动冻住的螺丝。工长拿起套筒,用线路工的原始工具,和昆仑进行较量。每拧一下,喘一次,再拧一下,脸色变得铁青,螺丝冻得超紧,钢做的套筒都被拧弯了……线路工们一个接一个上,拧!螺丝松动了……列车一列列平稳地开过去了……
⑨后来线路工们接到一位去拉萨旅游的女大学生写来的信,经过这里,她头晕、呕吐,赶紧吃药、吸氧。当她从车窗里望见他们时,她当时被深深地震撼了,寒冷中,一群雪人,拿着养路工具——身上结满闪光的冰甲,屹立在那里,雪花飘飞着……她说,我羞愧了,在舒适暖和的车厢里躺着,我还怜惜自己,可是你们……她说,所谓英雄,就是为别人付出的人,就是你们,我明白了挑战极限这句话。这一次天路之行,很给力,它会对我的生命补钙。那封信像雪白的鸽子在他们手中心中来回飞落着……
⑩我问工长,这么苦怎么不下山呢?他讲:这里需要业务骨干。再说工资也高一些。我买房还欠着钱呢,将来孩子还要上大学。讲到十几岁的女儿,这个高原汉子满脸甜蜜。女儿曾对他说要高中毕业后去打工挣钱,因为看他太苦了。他却变了脸对她吼,我能供你上大学。
11我心里泛起热潮,他讲的是工薪阶层的真心话。自强不息、深明大义、忍辱负重的民族精神闪现了。
12工人们告诉我,昆仑是雄性的、粗犷的,但也有温柔细腻的时候。七八月时,它收起男儿的暴烈,变成了含情脉脉的雪山女儿,那融化流淌下来的雪水,比矿泉水还清洌,草滩上一朵朵紫色的石莲,花朵像欲飞的黄色相思鸟,还有好多不知名的花草,而野生动物一群一群就更多了:藏野驴、野牦牛、暗腹雪鸡、雪豹、岩羊……工人们说,欢迎朋友们来昆仑看看,这里会让你有收获,能体悟很多、很多……
(原载2011年5月30日《人民日报·副刊》,有删减)
19.第①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0.第⑨段中写到的那位大学生说:“它会对我的生命补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分)
21.为什么说“昆仑是雄性的、粗犷的”,又是“含情脉脉的”?(3分)
22.工作在“望昆”的这群铁路线路工人是什么样的人?(3分)
23.文章用“昆仑剪影”做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9.(2分)环境描写反衬出青藏铁路线路工的坚强和敬业。(1分)简要分析:昆仑山海拔高,环境恶劣,山体峰棱尖利,沟壑很深,冰雪几乎一年四季统治着山,冰盔甲终年不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有一群坚守岗位的工人,这反衬出了工人的伟大。(1分)
[e9ef00bd3c6774d5.jpg]
[66ab7744506fc073.jpg]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8分)
(1)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2)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3)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4)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5)老师说,性别。
(6)女。大家刷刷写下。
(7)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8)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9)……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10)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有删改)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分)
22.作者在第(10)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23.第(14)段中加点词语“面色凝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心情?(2分)
24.如果你就是选文中的同学之一,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你的妈妈的体貌特征。(2分)
21.1分。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意思对即可)
22.心理描写 表现同学们对母亲的漠不关心。(2分,意思对即可)
23.2分。脸色庄重,神情严肃(1分意对即可) 因同学们对母亲的漠视和毫不关心而心情沉重。(1分,意思对即可。)
24.2分,答案略。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6.在甲文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2分)
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2分)
薄烟( ) 披着蓑( ) jì( )儿 xiāng( )上
18.选段语言非常精美,有许多词语特别富有表现力。请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根据提示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感悟与理解。(4分)
①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笼”字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把“逼”换成“刺”好不好?为什么?)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静默”这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④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9.课外你肯定积累过许多关于写雨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1分)[如果能多写出一句,可以多加上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大自然五彩斑斓,处处有美景。请你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一下秋天的景色。(不超过5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7.2分。báo suō 髻 镶
18.4分。(1)“笼”字勾画出一幅春雨像薄薄的烟雾笼罩着大地的画面。 (2)不好,逼字写出小草清得引人注目,而刺为晃眼的意思,是不舒服的感觉,不能换 (3)静默这个词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把那种静态的美和妙不可言的境界传达出来。 (4)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把夕阳斜照下山上雪色娇美的情态描绘得生动逼真。
19.1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分。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16分)
不卖
范春歌
(1)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3)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4)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5)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6)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7)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8)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9)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10)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11)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12)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13)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14)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15)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16)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17)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21.文章以“不卖”为题有什么含义?你还能拟什么题目?(3分)
22.为什么一开始“朋友”花高价想买,而后来夫妇俩相送却不要了呢?(3分)
23.小说的情节贵在一波三折,请你从文中找出令人感到意外的情节。(至少两处)(2分)
24.文中14-17小节中有三个加点的高兴,说说它们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25.繁杂的社会生活让我们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文中是
个例外,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金钱”和“真情”关系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
21、太姥姥亲手做的鞋舍不得卖;真情是不能用来买卖的。这一标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也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主题。还可用“爱心无价”“一双虎头鞋”等为题。(答对内涵2分,拟题1分)。(3分)
22、朋友一开始看中虎头鞋是因为它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可后来一再误会,直到夫妇俩决定相送,从夫妇俩的身上读出了“人性”和“善良”,被这种“爱心”所感动,并进而要维护这份难得的善念和真情。(答出开始花高价想买的理由给1分,答出后来婉拒的理由给2分,如只答出“被感动”只给1分。)(3分)
23、(1)朋友,想要买鞋。(2)夫妇不卖,却要送鞋(3)夫妇要送,朋友婉拒。(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4、第一个高兴是说太姥姥听说自己的手工活能买这么多钱,一定很高兴,意在说服夫妇俩收下这笔钱。第二个高兴是说太姥姥听说城里人喜欢她做的鞋,要花高价来买就已经很高兴了,意在强调不能收好心人的钱。第三个高兴是说有人看中太姥姥的鞋并出大价钱要买,孩子们都没有舍得卖,意在体现孩子们对太姥姥一份爱心的珍惜,说明朋友不忍破坏这份无价的真情。(3分)
[018495f243d8da33.jpg]
阅读《济南的冬天》的片段,完成16-20题。(14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6.选文第①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写出能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3分)
1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阅读①段,你认为“妙”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
18.第①段划线句是运用了想象还是联想的写作手法,“更美的山的肌肤”是指什么时候的景色?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这时候的景色。(3分)
1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选文语言准确生动,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请找出一处,写出它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赏析其好在哪里?(3分)
原句(修辞手法)
赏析
16、空间顺序(1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2分)
17、①妙在小雪后矮松越发的秀美,②妙在白色的山尖和如洗的蓝天相映生辉,③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景,④妙在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18、联想(1分);“更美的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的景色(1分);满山的小草,遍地的野花,一片生机盎然。(1分)
19、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雪后小山秀美的赞美爱怜之情。(2分)
20、示例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示例2:“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娇美情态。(例句、修辞各1分;赏析1分。)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文/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A.)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B.)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20.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2分)
店主包月饼——( )——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
21.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3分)
2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A. 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B.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舔”的表达效果。
23.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3分)
24.结尾处邻家的两个孩子“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如果你就是这两个孩子其中一员,回到家乡,见到“祖母”,你会说些什么呢?
要求:①品读结尾语句,结合上文展开想象;②60字左右。(4分)
20.答案 店主包月饼——祖父买月饼——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祖母送月饼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21答案:牛皮纸里包着的月饼,这是童年中的一个甜甜的回忆。这里包含着一家人的幸福与快乐,有童年的天真与顽皮;也有家人的善良与淳朴;也有着浓厚的乡村情谊。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3分。
22. A处示例1——原句突出强调了月饼使空气里充满浓浓的香甜味,表现了儿时的我们对月饼的渴望,表现了童年的天真。而改后的句子语言顺序和原句不用,语气平淡,不能充分地表达这种感情。
示例2——原句运用短句,突出强调了月饼使空气里充满浓浓的香甜味,变现了儿时的我们对月饼的渴望,变现了童年的天真。而改后的句子为长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地表达这种感情。
评分意见:能答出强调或突出占1分,作者的感情占1分,改句的不同占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B处示例——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写出了我们把月饼分成碎屑,用舌头舔着吃的动作,说明在祖母的教育与影响下下,我们将好东西留着慢慢吃,变现了舍不得一下子吃掉月饼的心情,突出了月饼的美味以及儿时的我们对月饼的喜爱,表现童真童趣。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词语的含义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开篇先写包装精美的月饼,由此引出下文对儿时牛皮纸报的月饼的回忆。(1分)
包装精美的月饼,虽然包装精良,却不合家人口味,最终被扔掉,与儿时的牛皮纸的月饼的令人垂涎形成对比(1分),突出对牛皮纸月饼的怀念之情。(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引出下文内容1分,指出对比的写法1分,对比的作用1分。
24.答案示例:阿婆,我们忘不了儿时的月饼,在那段贫寒的岁月里,是您把对自己孩子的爱分给别人,感谢您让我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过节,快乐长大。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如水的月光
王月鹏
①那时我住在一个叫作西村的居民小区。“西村”原本是一个村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城市化了,农宅改建成为楼房。后来单位分房子,因为论资排辈,我分到的是别人腾出来的一套旧房。因为是旧房,而且又位于西村,我于是有些失落感。乡下的父母却格外高兴,觉得儿子刚参加工作就分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总算在城里扎下了根。
②在我眼里,西村不过是一个被挪移到了城里的大农村,居民大多是以前的农民,仍然延续着过去的生活习惯,我对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排斥感。那时我好不容易才离开农村,正在拼力追逐一份城里人的生活,既要承受外在的矛盾,又要抵御内心的冲突,整日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常常是在深夜,我把赵传那支《喊向黑色的天空》放到最大音量,整栋楼房似乎在颤动,心如止水。陌生的夜风窜进屋里,有些凉。很凉。这个难眠的人在写作,在走一段很长很长的夜路。不管遭遇怎样的阻遏,不管内心掀起怎样的风暴,他一直在努力地融入人群,试着与生活和解。
③“不要奢望熟识的人都关心和理解写作,也不要苛求每一个写作的人都要怀着爱、真诚和责任。”睡梦中,我被这样的一句话击醒,凌晨3点。梦中出现的这句话,就像旷野的一棵树,没有任何衬托也没有任何枝蔓,甚至连扎根的泥土都没有,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瘦得锐利,让人窒息和迷乱。我醒来,站到窗前,于是看到了对面地下室的灯光。凌晨3点的清冷夜色里,那抹灯光像一灼小小火焰,在城市的角落里暗自燃烧。我看到了它,可很快就淡忘了。
④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对面楼房的地下室总是早晨四五点才熄灯。我开始格外留意那里,晚上读书写作累了,总会伏在窗前吸烟,与对面地下室的灯光久久对视。我觉得那灼小小的火焰里,大约藏着一个秘密。我对那个秘密充满好奇。一个又一个午夜,我在五楼窗前俯视那里,地下的灯光与天上的月光遥相呼应,因为过度专注,我渐渐地居然有了仰望的幻觉,觉得大地变成夜晚的天空,从地下室窗口流泻出来的,宛若如水的月光。它们漫过我的心头,让我同时体味到一种真切的温暖与寒意。
⑤一个黄昏,我陪着女儿在楼下玩耍,遇到一位年轻母亲与孩子。两个稚童在一起很快就相熟了。我问这位母亲也住在这个小区吗,她用手指着楼前的方向说,暂时住在那个地下室,我们是邻居。这位年轻的母亲,素朴,淡定,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戚。我长时间无言以对。她的孩子,一个很阳光的小男孩,正在她的身边开心地玩耍。继续闲聊,我知道了她来自遥远的农村,租住在对面的地下室,丈夫白天在这个城市蹬三轮车,晚上孩子入睡以后,夫妻两人一起针织羊毛衫,赚点加工费补贴生计。
⑥看着她和她的孩子,我的心中充满敬意。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他们把城里的月光,在地下室转化和提炼成一灼小小的阳光,永远地种植在孩子的心里。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4日,有改动)
17.刚在城里扎下根的“我”,与来自农村、租住在地下室的年轻母亲,两人之间最大的异同之处是什么?(3分)
同:
异:
18.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文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见到地下室灯光之前,“我 ”; 感觉地下室灯光“宛若如水的月光”之时,“我”内心 ;了解地下室灯光主人的经历之后,我“我”变得 。
19.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体会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
答:
21.如果把文章题目改为“城里的月光”,行不行?为什么?(3分)
答:
17.(3分)
相同之处——深夜劳作,辛苦打拼。(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之处——生活态度不一样:“我”悲观、忧愁,不满现状(1分,答“失落”等亦可);“年轻母亲”淡定乐观(1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生活态度不一样“得1分)
18.(3分)(1)失落、悲观、失望、忧愁、抱怨等(答出一个即可)(2)温暖、平和、安宁、平静等(答出一个即可)(3)积极、乐观、阳光等(答出一个即可,若答“崇敬”等算对)(意思对即可)
19.(4分)内容上:表现“我”不被别人关心,理解的苦闷、抱怨(1分),也为“我”不能真诚对待他人寻找借口(1分);结构上:照应上文“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或“对西村居民的疏远和排斥”)(1分,为下文地下室灯光对“我”的影响作铺垫,(1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仅答“承上启下”不得分。)
20.(3分)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1分),却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的明天(或“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分)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尊敬和赞美(1分),(意思对即可)21.(3分)不设统一答案。
(1)不行。说“如水的月光”好的理由要点: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1分);②突出灯光对“我”的影响,,使“我”的情感态度,发生改变(1分);③强调对“我”的影响有个渐进过程(1分)。(意思对即可)
(2)不行。说“城里的月光”不好,理由充分并能自圆其说,亦可据点得分。
(3)答“城里的月光好”则不得分。
给孩子的备忘录(11分)
我儿:
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不少的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的,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七、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__,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摘自《读者》)
阅读上的摘录,回答以下问题:
10.第三段说:“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父亲跟儿子说了哪些事,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
11.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句“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2分)
13.看了这篇摘录,你有没有一些触动,请写几句“给父亲的话”,作为父亲节的礼物。(50字左右)(3分)
10.(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6点即可,但要分点,不可抄原文,两点1分,6点共3分。)
11.生命的意义跟长短无关,一个人只有懂得珍惜生命,才会享受生命,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生命的开始,所以如果你能越早懂得这个道理,生命自然也就越长。(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认同,因为自古以来就有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人之前, 有所保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认同,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信任,少些猜忌,这样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3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妥帖;有欠缺酌扣)
13.(略)
我被狐狸骗一次(12分)
沈石溪
①我从上海下放到西双版纳当知青的第三天,就被狐狸骗了一次。
②那天,我到勐混镇赶集,买了只七斤重的大阉鸡,准备晚上熬鸡汤喝。黄昏,我独自提着鸡,踏着落日的余晖,沿着布满野兽足迹的古河道回曼广弄寨子。古河道冷僻清静,见不到人影。拐过一道湾,突然,我看见前面十几步远的一块乱石滩上有一只狐狸正在垂死挣扎:它口吐白沫,绒毛恣张,肩胛抽搐;见到我,它惊慌地站起来想逃命,但刚站起来又虚弱地摔倒了。那摔倒的姿势逼真的无懈可击,直挺挺载倒在地,“咕咚”一声响,后脑勺重重地砸在鹅卵石上。它四仰八叉躺在地上,眉眼间那块蝴蝶状白斑痛苦地扭曲着,绝望地望着我,我看得很清楚,那是只成年公狐,体毛厚密,色泽艳丽,象块大红色的金缎子。我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想去擒捉的欲望和冲动,那张珍贵的狐皮实在让我眼馋,不捡白不捡,贪小便宜的心理人人都有。再说,空手活捉一只狐狸,也能使我将来有了儿子后在儿子面前假充英雄有了吹嘘的资本,何乐而不为?
③我将手中的大阉鸡搁在身旁一棵芭蕉树下,阉鸡用细绳绑着腿和翅膀,跑不动飞不掉的,然后,我解下裤带绾成圈,朝那只还在苟延残喘的狐狸走去。捉一只奄奄一息的狐狸,等于瓮中捉鳖,太容易了,我想。我走到乱石滩,举起裤带圈刚要往狐狸的脖颈套去,突然,狐狸“活”过来了,一挺腰,麻利地翻起身,一溜烟从我眼皮底下窜出去。这简直是惊尸还魂,我吓了一大跳。就在这时,背后传来鸡恐惧的啼叫,我赶紧扭头望去,目瞪口呆,一只肚皮上吊着几只乳房的黑耳朵母狐狸正在野芭蕉树下咬我的大阉鸡,大阉鸡被捆的结结实实,丧失了任何__和逃跑的能力,对母狐狸来说,肯定比钻到笼子里捉鸡更方便。我弯腰想拣块石头扔过去,但已经晚了,母狐狸叼住鸡脖子,大踏步朝干涸的古河道对岸奔跑而去。而那只诈死的公狐狸兜了个圈,在对岸与偷鸡的母狐狸胜利会合,一个叼鸡头,一个叼鸡腿,并肩而行。它们跑进树林时,公狐还转身朝我挤了挤眼,那条红白相间很别致的尾巴怪模怪样地朝我甩摇了两下,也不知是在道歉还是在致谢。我傻了眼,啼笑皆非。我想捡狐狸的便宜,却不料被狐狸捡了便宜!
7.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黄昏,我独自提着鸡,踏着落日的余晖,沿着布满野兽足迹的古河道回曼广弄寨子。古河道冷僻清静,见不到人影。(2分)
②那摔倒的姿势逼真的无懈可击,直挺挺载倒在地,“咕咚”一声响,后脑勺重重地砸在鹅卵石上。它四仰八叉躺在地上,眉眼间那块蝴蝶状白斑痛苦地扭曲着,绝望地望着我。(2分)
8.“我”被狐狸骗后是怎样一种心情?(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9.你觉得文中的狐狸的骗局高明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6.“我”从上海下放到西双版纳当知青才第三天,没有当地生活经验;狐皮的珍贵让“我”眼馋,我有贪小便宜的心理;“我”年轻气盛,想借“空手活捉狐狸”这件事有在他人面前吹嘘的资本。(3分)
7.①运用了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特殊时间和地点,时间已是“黄昏”,又是在“布满野兽足迹的古河道”这个地方冷僻清静,没有一个人,为下文狐狸突然出现埋下伏笔。
②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狐狸装死时的动作“直挺挺载倒”“重重地砸”“四仰八叉躺”“绝望地望着我”和神态“眉眼间那块蝴蝶状白斑痛苦地扭曲着”,描写出狐狸表演的逼真,突出它的狡猾。点明“我”受骗的原因。(4分)
8.我听了心里极不是滋味,除了失败的懊丧,受骗的恼怒外,还体味到一种被小瞧了的愤懑。
(2分)
9.(开放题,学生只要结合文章,证明自己观点,做到自圆其说即可。)范例:高明。这两只狐狸会选择行骗的时间、地点和对象,专门选择“我”脸蛋白净,衣着斯文的城里人下手;[5a4f50ea64b4fff7.jpg]
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7.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请联系实际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7.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8.要学会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平衡,只有高潮时不使自己过分紧张,低潮时不使自己过分颓废,才不至于受到伤害。9.不好,因为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逻辑顺序来说,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先安慰他,再去鼓励,如果颠倒顺序就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与逻辑顺序。 10.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用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大意正确即可)11.示例: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避免不了要遇到或多或少的风险与挫折。既然是避免不了就必须以平常心去正视他,作出理智的分析,正确积极地选择,并把其中的经验或教训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为将来借鉴。我们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遇到困难,甚至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对此持有怎样的一种态度:要多找主观上的原因,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与过失,重新开始,知难而进,迎头赶上。(言之有理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