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第12-15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B.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平明: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论:
(3)性行淑均 淑: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15.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建议刘禅怎样做才能兴复汉室。(3分)
答:
12.参考答案:C(1分)13.参考答案:(1)公平清明 (2)判定 (3)善(善良)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
14.参考答案:(1)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不一样。(2)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其中“陟罚臧否”“异同”“贞良、死节”以及判断句式为得分点,每点1分,扣完为止。
15.参考答案要点:①广泛听取意见(1分) ②赏罚分明(1分) ③亲近贤能的人,远离小人(1分)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第12—14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开张圣听 开张:
(2)陟罚臧否 臧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翻译: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
1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亲贤臣,远小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
12.答案:⑴扩大
⑵善恶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1)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
(2)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广开言路;严明赏罚;问计贤臣。
(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2-14题。(共8分)
【选段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温故而知新 故:
⑵亦皆有以 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⑵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译文:
14.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 ⑴ ;
⑵ 。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 ⑶ 。(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2.答案:⑴学过(旧)的知识。⑵原因。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答案:⑴(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⑵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从”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之所以”“中”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14.答案: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⑶(向圣人学习,)要学会找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
评分:共4分。第1、2空各1分,第3空2分。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隆中对》)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4)遂用猖根(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9.乙文中刘备描述了当时“汉室倾颓”的混乱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话概括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最恰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乙文中的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17.(1)违背 (2)常常 (3)拜访 (4)因此 (一个1分,共4分)
18.(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这个人你可以前去拜访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一句2分,共4分)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句1分,2分)
20.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 求贤若渴,延揽人才,复兴汉室,礼贤下士,善听谏言,谦虚(答出一个即可,1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1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举: (2)动: (3)曾益: (4)入: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6.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 。阐述的道理是 。(2分)
17.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4分)
14.(2分)(1)举用 (2)惊动,震撼。 (3)增加 (4)在里面,指国内。
15.(4分)略。
16.(2分)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行拂乱其行为。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17. (4分)答: 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意思对即可)
《论语》十则节选(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如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8.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论语( ) 三省吾身(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不亦说乎 ________ ②三省吾身 ______
③传不习乎 ____
21.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见不贤而自省 D.死而后已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你从中悟出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lún xǐng
19.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这一点可以做老师了。
20.(1)说:“悦”的古字,愉快。 (2)省:检查、反省。
(3)老师传授的知识。
21.A 22.比喻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方能成就大事。
阅读下文,完成9~14小题。(16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9.D(2分)
10.C (2分)
11.B (2分)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4分。每句2分,要翻译出句中的关键词)
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3分。论点1分,举例分析2分)
14.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3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7~11题(16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 。”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请在横线上补写课文原句。(2分)
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 ②温故而知新 故:
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 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
9.下列加点词与“择其善者而从之”一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藐小之物B.下车引之 C.心之所向D.邑八景之一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我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假如让
你从中任选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4分)
我的选择:
原因:
7.学而不思则罔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分。每空1分)
8.①生气,发怒;②旧的,学过的知识;③有害,④检查,反省。(4分。每小题1分) 9.B(2分)
10.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的聪明的。②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4分。每句2分,正确即可)
11 .略。(4分。选句1分,原因3分,阐述合理即可)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练习。(10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 (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猥自枉屈( ) ④夙夜忧叹(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加点的内容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3、笫①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语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①平民 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辱,有降低身份的意思。④早上(4分)
2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衷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2分)
22、A (2分)
23、三顾茅庐 临危受(授)命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B.、失道者寡助 行道之人弗受
C.、必有得天时者矣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3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3)亲戚畔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2、理解与探究 (7分)
(1)读完此文,我们不难发现:孟子在文中告诫了治国者应该把“ ”(填写原文)作为颠扑不破的真理铭记于心,努力把自己管辖的国家治理成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幸福王国。 (2分)
(2)下面是对文中画线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作的理解,但是,缺少了几个关键词语,请你从全文中摘取三个二字词语填写在横线上,使理解的意思完整、正确。 (3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不可依, 不可倚,只有 才可以凭借。
(3)材料链接并探究(2分)
材料Ⅰ: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Ⅱ: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材料Ⅰ、材料Ⅱ与文中画线句子都来自于《孟子》散文的有关篇章,请你据此就《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及其效果进行一下探究,把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9 D(2分)10(3分,每小题1分)(1)环:围;(2)之:到;(3)畔:通“叛”,背叛,叛乱。11(4分,每小题2分)(1)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2)凭着天下人都归属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12、(1)(2分,只写出一半不给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3分)天时 地利 人和 (3)善于运用排比(1分),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