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①。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②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③。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鸱枭: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②说(yuè)之: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说:夸说,夸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所以求耳 益: (2)人之如仇敌 疾: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示出来。(2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的不同?(4分)

4.在文中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2分)

附加题(10分,扣分从严)

1、(2分,各1分)(1)长进;(2)怨恨

2、(2分,每处1分,扣完题分为止)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4分)①古之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1分);同时是为了他人,实行道义有利于世人(1分)。②今之学者:学习是为了取悦于人,想他人夸耀自己的才学(1分);同时是为了自己,装饰门面为了升迁(做官)(1分)。

4、(2分,每点1分)①弥补不足,求得长进(或:求益、补不足);②造福社会(或:行道以利世)

【参考译文】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人那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像这样以所谓的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在学习的人为了取悦于人,只是用来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古代学习的人为了他人,实行道义有利于世人;现在学习的人为自己,装饰门面只是为了升迁。学习好比种树,春天玩赏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讨论文章,好像是春天的花朵;修养身心而且实行,好像是秋天的果实。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5.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天/大寒,砚/冰坚
C.余因/得遍/观群书D.手指/不可/屈伸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学 嗜: (2)弗之 怠:

(3)宋濂与客饮 尝: (4)濂以实对 具: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8. 【甲】文写出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遇到了怎样的艰难情况?(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9. 【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5. C (2分)6. (1)爱好  (2)懈怠 (3)曾经  (4)全、都  (每空1分)

7.(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2分)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2分)

8.“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分)

9.(4分)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无法家拂士/草色帘青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公问其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征于,发于声/言和而

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孟子认为,一个人经受了各种磨练,最后就能“□□□□□□”;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国内要有“□□□□”,国外要有“□□□□”(用原文的语句回答)(3分)

9、选择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磨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创作了《第九交响曲》等名曲,这个故事能有力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        6、D

§         7、(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因此灭亡。

§         8、曾益其所不能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         9、D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

(2)送之 走:_________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宋濂借书的主客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任末好学的文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答出一句即可)。(4分)

21.你从宋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和任末“非圣人之言不视”的做法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得到  (2)跑     一题1分,共2分。

19.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分)

20.嗜学、家贫  (2分)      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或“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三处答一处即可。)(2分)

21.诚信守约,借东西按时归还;读书要有选择,读名家的好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   B.、其欣悦(     )

C.、媵人持沃灌(     )       D.、白玉之环(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举不若人也。

  

26、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绮绣         B.、食之不能尽其

C.、蝉则千不穷          D.、之不以其道

2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28、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2分)

                                    

29、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2分)

                                    

24、B  25、略26、略27、D 28、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②成年从师的艰难 ③求学生活之苦  29、提示,围绕“勤奋、诚心、持之以恒,勇于战胜困难”谈即可 30、言之有理即可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 ) ②由是感激( )

③深入不( ) ④夙夜忧叹( )

19、翻译句子。(2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什么?

21、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18、(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激动,感慨   ③草木   ④早晚。

 19、(2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   20、(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1、(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出师表(选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小人,远贤臣 故人不独其亲 B.不宜妄自菲 暮冥冥

C.先帝之曰能 不能前时之闻 D.试用昔日 欲信大义天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1.选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提出这几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4分)

9.D   10.略

11.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2分)目的是劝谏刘禅励精图治发展蜀国的政治,使国内政局稳定,国家兴隆,成为北定中原的强大稳定的后方,解决诸葛亮出师的后顾之忧。(2分,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 同舍生皆绮绣() (2) 缊袍衣()(3)其欣悦( ) (4)四僵劲不能动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书以观/专心志B.慕圣贤之道/精求精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得患失D.未尝稍降色/义正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一个启示?(2分)

9 通“披”    破   等待   通“肢”  10 A  11 略   1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不止境的,不能半途而废。

文言文阅读(11分),完成10~13题。

  (一)与朱元思书 (11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一百里 ( )⑵猛浪若( )

⑶互相轩邈 ( )⑷在昼昏( )

1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答: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分)

14、本文是从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3分)

13、这篇山水小品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0①左右,表约数  ②飞奔的马  ③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更加,很(共 2分)

11、(1)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

(2)湍急的流水好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2分)

12、视觉 (1分)  听觉 (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分)

13、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