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里的奇人

⑴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上世纪70年代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惊艳台湾文坛。1983至1990年,浪迹美国七年。此后所写,多及旅行。其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著有《理想的下午》等。

⑵舒国治,江湖人称舒哥,是台北城中与艺文界家喻户晓的奇人。高,瘦,像一粒豇豆立在风中。总是一套松松垮垮的简朴外衣,背双肩包,脚蹬一双运动鞋,走路大步流星。他简直像个放了暑假的高中学生——只是青春期被无限延长了。

⑶他好像生活在古代。他没有车,出行基本靠一双脚,但又周游列国赏尽天下。住在台北这样空气湿热的城市家中居然没有空调,因为他觉得天热人就应该出汗。没有冰箱,没有彩电,没有存款,没有负债,甚至没有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的没有工作。有人称他为“城市的晃游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台湾晃荡。你一定要问他的生活经费从哪里来。是这样的,他每天花不到40分钟写几百个字,发表在报纸上,以此换来的钱恰好够他开销。他依着自己的节奏,始终自在闲适地喝茶、吃饭、睡觉、走路。

⑷梁文道和舒国治1997年认识。梁文道眼里“最会玩、又最会讲故事”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阿城,一个就是舒国治。舒国治的气质不像阿城那么疏离,他是潇洒的博物学家,天文地理无所不云。去喝酒他给你讲酒,吃葡萄他谈论葡萄,无聊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他的话题。让人听下来真不知道他读过多少书,满世界跑过多少地方。

⑸但凡外人来了台北,总是希望能见一见,最好还能蹭他做个导游。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硬汉侦探派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这两位最好(hào)在城市中晃荡走路的大作家来到台北,也放心地随着他游走台北。因为谁都晓得,定居台北四十年的舒哥最清楚这个城市的秘密,是名副其实的台北“地下市长”。

⑹舒国治还是台湾最会吃的人,人称台版蔡澜,小吃专栏写了几百篇。舒国治曾带梁文道去过台北的“坟场”。此地名字阴森,气氛古怪,梁文道在此喝到了上好的红葡萄酒,并佐以口感绝佳的牛肉面。台湾的食铺门口张贴着舒国治的推介招徕食客,游客们翻着他的《台北小吃札记》和《穷中谈吃》作为指南。 

⑺“舒国治,台北城里名副其实的奇人。”他的理想的生活就像他在《十全老人》里所说的“穿衣惟布。夏着单衫,冬则棉袍。……件数稀少,常换常涤,不惟够用,亦便贮放,不占家中箱柜,正令居室空净,心不寄事也”。

(选自《南都周刊》对舒国治的采访,有删改)

1.“舒国治,台北城里名副其实的奇人。”阅读全文,说说舒国治“奇”在何处

2.选文第⑵段为什么说舒国治“简直像个放了暑假的高中学生——只是青春期被无限延长了”?

3. 结合《理想的下午》与《台北城里的奇人》两篇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理想生活”的理解。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7:59 免费下载:《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Word试卷

台北城里的奇人

⑴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上世纪70年代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惊艳台湾文坛。1983至1990年,浪迹美国七年。此后所写,多及旅行。其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著有《理想的下午》等。

⑵舒国治,江湖人称舒哥,是台北城中与艺文界家喻户晓的奇人。高,瘦,像一粒豇豆立在风中。总是一套松松垮垮的简朴外衣,背双肩包,脚蹬一双运动鞋,走路大步流星。他简直像个放了暑假的高中学生——只是青春期被无限延长了。

⑶他好像生活在古代。他没有车,出行基本靠一双脚,但又周游列国赏尽天下。住在台北这样空气湿热的城市家中居然没有空调,因为他觉得天热人就应该出汗。没有冰箱,没有彩电,没有存款,没有负债,甚至没有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的没有工作。有人称他为“城市的晃游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台湾晃荡。你一定要问他的生活经费从哪里来。是这样的,他每天花不到40分钟写几百个字,发表在报纸上,以此换来的钱恰好够他开销。他依着自己的节奏,始终自在闲适地喝茶、吃饭、睡觉、走路。

⑷梁文道和舒国治1997年认识。梁文道眼里“最会玩、又最会讲故事”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阿城,一个就是舒国治。舒国治的气质不像阿城那么疏离,他是潇洒的博物学家,天文地理无所不云。去喝酒他给你讲酒,吃葡萄他谈论葡萄,无聊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他的话题。让人听下来真不知道他读过多少书,满世界跑过多少地方。

⑸但凡外人来了台北,总是希望能见一见,最好还能蹭他做个导游。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硬汉侦探派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这两位最好(hào)在城市中晃荡走路的大作家来到台北,也放心地随着他游走台北。因为谁都晓得,定居台北四十年的舒哥最清楚这个城市的秘密,是名副其实的台北“地下市长”。

⑹舒国治还是台湾最会吃的人,人称台版蔡澜,小吃专栏写了几百篇。舒国治曾带梁文道去过台北的“坟场”。此地名字阴森,气氛古怪,梁文道在此喝到了上好的红葡萄酒,并佐以口感绝佳的牛肉面。台湾的食铺门口张贴着舒国治的推介招徕食客,游客们翻着他的《台北小吃札记》和《穷中谈吃》作为指南。 

⑺“舒国治,台北城里名副其实的奇人。”他的理想的生活就像他在《十全老人》里所说的“穿衣惟布。夏着单衫,冬则棉袍。……件数稀少,常换常涤,不惟够用,亦便贮放,不占家中箱柜,正令居室空净,心不寄事也”。

(选自《南都周刊》对舒国治的采访,有删改)

1.“舒国治,台北城里名副其实的奇人。”阅读全文,说说舒国治“奇”在何处

2.选文第⑵段为什么说舒国治“简直像个放了暑假的高中学生——只是青春期被无限延长了”?

3. 结合《理想的下午》与《台北城里的奇人》两篇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理想生活”的理解。


台北城里的奇人    ⑴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上世纪70年代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惊艳台湾文坛。1983至1990年,浪迹美国七年。此后所写,

本题关键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四大短篇小说家,山西五台山,生活阳台,《木偶奇遇记》,木偶奇遇记,台阶,台身,坎台,台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