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卷石底以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一犬坐于前
  D.乃记之而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2)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9.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写出了小石潭环境什么样的特点?衬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分)
  答:
 


  6.(4分,每答对一个得1分)(1) 大约(表数目不确定) (2) 像蛇一样 (3) 使……寒 (4) 凄清。
  7.(2分)C
  8. (4分)(1)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2分。句式句意译不对或不顺要扣1分。) (2) 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大意对即可,2分。句式不顺不对要扣1分。)
  9. (2分,每问1分,大意对即可)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译文: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1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1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9.(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命名

  10、(1)莲,是花中的君子。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4)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1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3.(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20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清涟而不妖( ) ②余以为妙绝( )

1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9.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0.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7.(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洗涤。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1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9.(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0.(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与朱元思书(13分)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窥谷忘 (2)负势竞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新课标第一网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理解课文找出以下语句:(2分)

(1)总领全文的句子:

(2)从侧面写水清澈的句子:

10.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由衷地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据此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7.通“返”(2)向上8.(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9.(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0.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1.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作者是一个鄙弃名利的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本语段作者以龙喻明君,以云喻贤臣,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乙短文和甲短文一样,都是享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学家 写的 (体裁)。(2分)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 才美不外 ( ) 2)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3)食之不能尽其 ( ) 4)执而临之 ( )

5)其真无马? ( ) 6)真不知马也( )

7)龙乘气 ( ) 8)龙灵怪矣哉!( )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xkb1.com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各段的主要意思。(3分)

8、这两篇短文通篇说的是物事(龙、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想想看,作者分别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3分)

9、如果说成才是“龙”,读书是“云”,那么对你今后的求学有什么启迪?(2分)

5、  韩愈  说   6、1)即使  2)同“现”显现   3)等同、一样   4)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  5)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6)表推测语气,恐怕 7)这  8)也  6、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7、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的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段: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段: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8、甲文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乙文将贤臣比作“云”,将“明君”比作龙,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君主赏识与重用的愿望。9、略

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加点的词。

胜: 涯: 备: 极:

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回答这个句子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4.上文的作者是 朝的 ,他认为“迁客骚人”的做法不可取,联系全文,说说他认为古代圣贤的做法是 ,从而表明了他的伟

大抱负是

i.胜:美丽。  涯:边。  备:详尽。  极:尽。  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广阔浩淼和景象的变化万千。  4.北宋  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2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 ) (2)妻子不觌( )

2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2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20、(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2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2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帐中 (2)果如鹤云端(3)一癞蛤蟆也(4)出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剑自舟中坠土墙凹凸处 B.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所向

C. 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置之其坐 D. 何不试之丛草为林

11.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3.《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9.(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10.C  (3分)

1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12.(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13.(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本文作者是 , 时期著名诗人。(2分)

10. 解释下列词(2分)

①要( )②咸( )③处处志之( )④寻( )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文中哪些地方反映桃源人与外人“间隔”?(2分)

12.“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源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3分)

13.作者不仅描写了桃花源优美安宁,而且把它写得若有若无,亦真亦幻,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9. 陶渊明,东晋。

10.同“邀”,邀请。全,都。做标记。随即,不久。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嗟叹惋”。

12. 不矛盾。桃源人对来访的渔人热情款待,表现出桃源人纯朴、热情好客的一面;对渔人的叮嘱,则表现出桃源人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自由的一面,他们不希望自己再重新卷入纷乱的战争中去。

13. 表现了作者对桃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当时无法实现又隐含着作者的一种惆怅。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9.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1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0.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

A.山峦晴雪所洗 酿泉

B.冻风时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旦日,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得更有此人 且置土石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2分)

⑴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⑵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这两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11分)

【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___________的特点;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读出作者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则抓住了初春景象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9.A 10 、D  11.(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评分:2分。每句1分。重点词语要落实,主要意思对即可) 12.【甲】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特立独行(和)高洁(不随流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晋陶渊明独爱菊。”)

【乙】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始、乍、新。(评分:共11分。除【乙】文的第3空为2分外,其它每空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