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
①古老的中国以丝绸而著名。中国借丝绸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国的大门,并且通过丝绸贸易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文明交流。提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其实,除了陆上通道,古老的中国还经由海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对应,这条海上通道被后来的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海上丝绸之路”不被众人所知,但实际上它比“陆上丝绸之路”延续的时间更长,所经过和到往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始于秦汉。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药,遣徐福东渡,开辟了最早的东海丝绸之路。到了汉武帝时,中国的海船已经能远航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进行丝绸贸易,这是南海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我们的古人还不具备与狂风恶浪做斗争的能力,海上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在唐代以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完成。唐宋两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退出了西域地区,陆上丝路被阻断,海路成为主要的交通枢纽。而唐宋两代特别是到了宋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元明两代,统治者更是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迅猛发展。约15世纪初,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大规模船队下西洋(指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印度洋),航行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③“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其中,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第一,南海航线: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我国的商船就已经可以到达阿拉伯地区。当时的南海航线主要从我国南部港口城市广州出发,向南连接东南亚,途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再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也在不断拓展。元代南海航线已经拓展到了非洲,而到了明代,中国商船已经可以航行到美洲。南海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即以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zōng jiāo 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心。中国的丝绸以及“四大发明”主要是沿着南海航线,通过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传播到欧洲的。因此南海航线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第二,东海航线:最初的东海航线主要从山东的登州、莱州出发,向东经渤海到达朝鲜半岛,再绕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两宋时,由于北方为辽、金所占,港口城市随之南移,逐渐形成由泉州、明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到达朝鲜和日本的直航路线。
④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输出最多的商品除了丝绸外,还有瓷器,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器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儒学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虽然不是fó jiāo 的发源地,但fó jiāo 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并随同华夏文化一道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中,从海外输入中国最多的商品就是香料。而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zōng jiāo 文化的输入最为突出。世界三大zōng jiāo fó jiāo 、jī dū jiāo 、yī sī lán jiāo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⑥“海上丝绸之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鼎盛,但是在这之后,由于中国政府实行闭关自守和海禁政策,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与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结果,曾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物质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后来却成了落后物质文化的代表。
⑦“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告诉我们,只有对外开放交流,国家才会越来越繁荣,文明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反之如果闭关自守,封闭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自立于世界之外,国家只会倒退落后,文明也只会停滞不前。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国内的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重新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1.分别概括“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和走向衰败的原因。
答:___________
2.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写一段话,使④⑤段内容顺畅衔接。
答:___________
3.依据文章判断,下列第__幅图中的虚线最有可能是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注:A.登州B.朝鲜C.日本D.明州E.马六甲海峡F.广州G.室利佛逝
4.诗歌楹联文化,当继承光大。依据下面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补写下联
【材料一】
2013年9月7日,__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材料二】
2013年10月3日,____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上联:九州盛世,一山一水共享寰宇
下联:________,一路一带________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6:08
免费下载:《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试卷
海上丝路
①古老的中国以丝绸而著名。中国借丝绸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国的大门,并且通过丝绸贸易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文明交流。提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张骞出使西域而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其实,除了陆上通道,古老的中国还经由海路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对应,这条海上通道被后来的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海上丝绸之路”不被众人所知,但实际上它比“陆上丝绸之路”延续的时间更长,所经过和到往的国家和地区更多,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始于秦汉。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药,遣徐福东渡,开辟了最早的东海丝绸之路。到了汉武帝时,中国的海船已经能远航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进行丝绸贸易,这是南海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我们的古人还不具备与狂风恶浪做斗争的能力,海上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在唐代以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完成。唐宋两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退出了西域地区,陆上丝路被阻断,海路成为主要的交通枢纽。而唐宋两代特别是到了宋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便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元明两代,统治者更是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迅猛发展。约15世纪初,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大规模船队下西洋(指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印度洋),航行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③“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其中,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第一,南海航线: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我国的商船就已经可以到达阿拉伯地区。当时的南海航线主要从我国南部港口城市广州出发,向南连接东南亚,途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再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也在不断拓展。元代南海航线已经拓展到了非洲,而到了明代,中国商船已经可以航行到美洲。南海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即以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zōng jiāo 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心。中国的丝绸以及“四大发明”主要是沿着南海航线,通过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传播到欧洲的。因此南海航线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第二,东海航线:最初的东海航线主要从山东的登州、莱州出发,向东经渤海到达朝鲜半岛,再绕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两宋时,由于北方为辽、金所占,港口城市随之南移,逐渐形成由泉州、明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到达朝鲜和日本的直航路线。
④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输出最多的商品除了丝绸外,还有瓷器,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器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儒学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虽然不是fó jiāo 的发源地,但fó jiāo 传入中国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并随同华夏文化一道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中,从海外输入中国最多的商品就是香料。而在思想文化的传播中,zōng jiāo 文化的输入最为突出。世界三大zōng jiāo fó jiāo 、jī dū jiāo 、yī sī lán jiāo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⑥“海上丝绸之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鼎盛,但是在这之后,由于中国政府实行闭关自守和海禁政策,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与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结果,曾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物质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后来却成了落后物质文化的代表。
⑦“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告诉我们,只有对外开放交流,国家才会越来越繁荣,文明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反之如果闭关自守,封闭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自立于世界之外,国家只会倒退落后,文明也只会停滞不前。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国内的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重新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1.分别概括“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和走向衰败的原因。
答:___________
2.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写一段话,使④⑤段内容顺畅衔接。
答:___________
3.依据文章判断,下列第__幅图中的虚线最有可能是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注:A.登州B.朝鲜C.日本D.明州E.马六甲海峡F.广州G.室利佛逝
4.诗歌楹联文化,当继承光大。依据下面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补写下联
【材料一】
2013年9月7日,__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材料二】
2013年10月3日,____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上联:九州盛世,一山一水共享寰宇
下联:________,一路一带________
本题关键词:丝绸之路,金丝木通,中轴丝,中碳钢丝,丝瓜,丝绵,宽丝,丝脉,焊丝,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