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

母亲的执拗

①母亲过了65岁,显得更加矮小。背驼了,穿上那件簇新的老年装,仿佛被多余的形容词武装起来的富裕农民,显得有些夸张。我费了好几年的口舌她才同意将那些坡地租给别人但对于那块平地和稻田母亲丝毫也不让步坚持要自己种。再讲,她就发火了,城里的老人还要有个地方跑步呢,我种点田地碍着你们什么了!隔壁你黄伯伯70多了还在犁田,你爷爷80多了还在放鸭子,他们不见得是累死的?我知道母亲对土地的感情,作为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春种秋收已经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于是我也就随她了。

②回到家里我们几兄妹常闲聊一些关于城里的蔬菜过多地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如农家肥种出来的好吃,说吃野菜好,因为野菜能清热解毒。哪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母亲有对儿女特有的敏感。过了一段时间我回去,母亲已经弄了一块地来种菜。她没有用化肥,也没有用农药,还种上了我们爱吃的野菜,什么猫耳朵菜、狗地牙、薄荷等。端上桌子她自豪地笑着说,放心吃吧,这些菜都没有用化肥和农药。走的时候母亲总要摘些野菜和蔬菜让我们带走,时间长了不回家,母亲就托人带一些来,有时是新鲜的瓜豆,有时是白菜青菜。吃着母亲种的菜,菜上仿佛还有母亲的体温和气息,一种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我,便觉得母亲离我很近,我很感动。或许遥想我吃着她亲手种的菜,她也很幸福。这些菜远没有菜场里那些样子,有时带来时已经不那么新鲜了,但我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这些菜是母子感情的纽带是纯洁的桥梁只有母亲才做得到啊。

③曾经有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夹着细雨,我将办公室的空调打开,趁没有人办事的时候就出去吃早餐,回来时路过菜场,我惊呆了!母亲站在寒风中守着一担青菜,不断地呵着手,老人家也真是!这么冷的天还要从家里挑菜来卖。但是转念一想要是当面讲她不对,母子俩恐怕又要争执起来,办不了事又伤了和气。我就回办公室对打扫卫生的张阿姨说:“张姨,你帮我个忙,将菜场最靠边的那位老人家的菜全部买了,不要讨价,那是我妈,我不忍心让她站在寒风里。”说完就递了50元钱给了张姨。

④我把张姨买来的菜分些给其他一起上班的。下班后回家,一进门母亲就夸城里人直爽,连价钱都不还就买走了她所有的菜,那份幸福和满足感染了我。

⑤母亲一辈子守望着田地,她熟悉地里的每一粒土,每一棵庄稼。守望着老屋,那是她和父亲一根木一根草筑起来的窝。接她到城里,她说到处明晃晃的不习惯,看电视又看不懂,于是借口家里猫狗没人照看就回去了。无事就到田地里拔草上肥,累了就在田埂上看她的庄稼,收获了就背到集市上去卖,一角两角的毛票用手巾好好包着,我回去她就算芋头卖了多少,瓜豆卖了多少。我总是认真地听她诉说不时鼓励她。我不愿用自己的价值观或好恶来苛求老一辈人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得尊重他们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那些芋头瓜豆,那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感情寄托,是她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

(选自《峰林絮语》,2014年6月)

1.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以第__ __人称的口吻,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如第①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的最后一句运用的是__ __和_ __的表达方式。

2.请概括作者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

3.文章第②段“哪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母亲有对儿女特有的敏感。”一句中加点的词“敏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了解了本文母亲的形象后,与胡适的《我的母亲》相结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适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既严厉又宽容的母亲,本文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执拗”、关心儿女细致入微的慈母的形象。

B.本文题目中的“执拗”二字本义是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听取他人意见。用在本文是贬义褒用,母亲的“执拗”正是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对儿女的关爱。

C.本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胡适的《我的母亲》的体裁是小说。

D.两个作品中的慈母形象,可用孟郊的诗句概括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6:10 免费下载:《2017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六)含答案》Word试卷

文段(一)

母亲的执拗

①母亲过了65岁,显得更加矮小。背驼了,穿上那件簇新的老年装,仿佛被多余的形容词武装起来的富裕农民,显得有些夸张。我费了好几年的口舌她才同意将那些坡地租给别人但对于那块平地和稻田母亲丝毫也不让步坚持要自己种。再讲,她就发火了,城里的老人还要有个地方跑步呢,我种点田地碍着你们什么了!隔壁你黄伯伯70多了还在犁田,你爷爷80多了还在放鸭子,他们不见得是累死的?我知道母亲对土地的感情,作为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春种秋收已经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于是我也就随她了。

②回到家里我们几兄妹常闲聊一些关于城里的蔬菜过多地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如农家肥种出来的好吃,说吃野菜好,因为野菜能清热解毒。哪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母亲有对儿女特有的敏感。过了一段时间我回去,母亲已经弄了一块地来种菜。她没有用化肥,也没有用农药,还种上了我们爱吃的野菜,什么猫耳朵菜、狗地牙、薄荷等。端上桌子她自豪地笑着说,放心吃吧,这些菜都没有用化肥和农药。走的时候母亲总要摘些野菜和蔬菜让我们带走,时间长了不回家,母亲就托人带一些来,有时是新鲜的瓜豆,有时是白菜青菜。吃着母亲种的菜,菜上仿佛还有母亲的体温和气息,一种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我,便觉得母亲离我很近,我很感动。或许遥想我吃着她亲手种的菜,她也很幸福。这些菜远没有菜场里那些样子,有时带来时已经不那么新鲜了,但我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这些菜是母子感情的纽带是纯洁的桥梁只有母亲才做得到啊。

③曾经有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夹着细雨,我将办公室的空调打开,趁没有人办事的时候就出去吃早餐,回来时路过菜场,我惊呆了!母亲站在寒风中守着一担青菜,不断地呵着手,老人家也真是!这么冷的天还要从家里挑菜来卖。但是转念一想要是当面讲她不对,母子俩恐怕又要争执起来,办不了事又伤了和气。我就回办公室对打扫卫生的张阿姨说:“张姨,你帮我个忙,将菜场最靠边的那位老人家的菜全部买了,不要讨价,那是我妈,我不忍心让她站在寒风里。”说完就递了50元钱给了张姨。

④我把张姨买来的菜分些给其他一起上班的。下班后回家,一进门母亲就夸城里人直爽,连价钱都不还就买走了她所有的菜,那份幸福和满足感染了我。

⑤母亲一辈子守望着田地,她熟悉地里的每一粒土,每一棵庄稼。守望着老屋,那是她和父亲一根木一根草筑起来的窝。接她到城里,她说到处明晃晃的不习惯,看电视又看不懂,于是借口家里猫狗没人照看就回去了。无事就到田地里拔草上肥,累了就在田埂上看她的庄稼,收获了就背到集市上去卖,一角两角的毛票用手巾好好包着,我回去她就算芋头卖了多少,瓜豆卖了多少。我总是认真地听她诉说不时鼓励她。我不愿用自己的价值观或好恶来苛求老一辈人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得尊重他们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那些芋头瓜豆,那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感情寄托,是她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

(选自《峰林絮语》,2014年6月)

1.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以第__ __人称的口吻,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如第①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的最后一句运用的是__ __和_ __的表达方式。

2.请概括作者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

3.文章第②段“哪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母亲有对儿女特有的敏感。”一句中加点的词“敏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了解了本文母亲的形象后,与胡适的《我的母亲》相结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适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既严厉又宽容的母亲,本文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执拗”、关心儿女细致入微的慈母的形象。

B.本文题目中的“执拗”二字本义是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听取他人意见。用在本文是贬义褒用,母亲的“执拗”正是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对儿女的关爱。

C.本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胡适的《我的母亲》的体裁是小说。

D.两个作品中的慈母形象,可用孟郊的诗句概括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文段(一)    母亲的执拗    ①母亲过了65岁,显得更加矮小。背驼了,穿上那件簇新的老年装,仿佛被多余的形容词武装起来的富裕农民,显得有些夸张。我费了好几

本题关键词:母亲疾病,青年性驼背,皇母娘(加味八珍益母膏),亲水亲油平衡值,加味益母草膏,亲和性,亲合素,母菊,云母,母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