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
阅读文言文,完成21—24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百废具兴( ) (2)连月不开(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4分)
21.(4分)(1)具通“俱”,全,皆。 (2)开:天气放晴。 (3)以:因为。(4)大观:雄伟景象。
22.(4分)(1)(2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2分)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或: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23.(3分)议论(1分),点明主旨(1分),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
24.(4分)写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1分),写出登楼观看到的景物特点(1分),引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名句。(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广东省卷)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6.D
7.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8.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C
陋室铭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
7.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6.C 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8.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福建泉州)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3分)B
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3分)C
(浙江绍兴)
(二)(14分)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 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 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 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二)(14分)
10. 3分。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 4分。 C
12. 3分。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13. 4分。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湖南株洲)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1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湖北天门)
文言文阅读(10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12.B(2分) 13.D(2分)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1分) 15.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4分)
(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2)北堕小谭(落入) (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
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分)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
评分标准:每句句意翻译准确通顺,得2分。共4分。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评分标准: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江苏连云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 B. 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 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2分)
(2)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3分)
11.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4分)
8.B
9.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10.(1) 果然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2)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11.满怀童真童趣,善于观察生活,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事物珍爱有加。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新课 标 第 一 网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