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3分)
13.答案示例:①因为 ②在……之前。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
评分:3分,举例恰当,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得分。
(江西南昌)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
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 (2)股(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9.B(1分)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
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
12.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
13.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江苏苏州)
阅读《陋室铭》,完成6--9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9.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6.B 7.C
8.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幽,可见陋军
不陋。
9.刘禹锡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湖南株洲)
(一)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2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1.高兴的样子(1分);考虑、想到(1分)
2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2分)
23.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任选两点即可,2分)
(湖北孝感)
(一)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吴儿善泅者数百 善战,吾请无攻宋矣
D.皆披发文身 与儿女讲论文义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9.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10.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
7.A 8.B 9.C (6、7、8题各2分,9题3分)
10.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湖北咸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29题。 (12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①任意东西( ) ②从流飘荡( ) ③天山共色( ) ④争高直指( )
2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2分)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25.( 2分,每题0.5分)
①任凭,听凭;②随着(跟随);③同样,一样;④向上
26.( 2分)C
27.( 4分,每小题2分)
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轩邈”-“高处,远处”1分;句意1分)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经纶”-“治理”1分;句意1分)
28.( 2分,每字0.5分)高、险(峻);清、急
29.( 2分)D
(黑龙江绥化)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贵州六盘水)
阅读文言文,完成21—24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百废具兴( ) (2)连月不开(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4分)
21.(4分)(1)具通“俱”,全,皆。 (2)开:天气放晴。 (3)以:因为。(4)大观:雄伟景象。
22.(4分)(1)(2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2分)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或: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23.(3分)议论(1分),点明主旨(1分),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
24.(4分)写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1分),写出登楼观看到的景物特点(1分),引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名句。(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广东省卷)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6.D
7.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8.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C
陋室铭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
7.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答:
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6.C 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8.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