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文言文《童趣》,完成15—21题。(18分)
15.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项为之强 (2)鹤唳云端
16.写出两个出自本文成语并解释(2分)
17.请你翻译下面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18.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2分)
19. 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0.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3分)
21.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15-18略 19.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21.癞虾蟆 土砾凸者 丛草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请根据要求填写内容。(8分)
(1)《童趣》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3)默写: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4)从你积累的古诗中,搜索出一个写“月亮”的完整的诗句。
, 。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略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摘自《童趣》)
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项为之强 ( ) (2)又留蚊于素帐中 ( )
(3)徐喷以烟 ( ) (4)鹤唳云端 (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作青云白鹤观。
译文:
(2)为之怡然称快。
译文:
9、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
答:
7、(1)脖颈 (2)白 (3)慢慢 (4)鸟鸣 (4分)
8、(1)译文: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2)译文:(我)为此感到高兴快乐。(4分)
9、三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俄而雪骤( ) ②公欣然曰( )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 )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
14、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15、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答:
13、① 不久,一会儿。 ② 高兴的样子。 ③ 相比。 ④ 不如,比不上(4分)
14、译文: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15、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分)
小石潭记(2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4分)
18、给黑体字注音(4分)
参差披拂 ( ) 悄怆幽邃( ) 往来翕忽( )犬牙差互( )
1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6分)
(1)俶尔远逝 俶尔:
(2)悄怆幽邃 怆:
(3)佁然不动 佁然:
(4)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5)蒙络摇缀 蒙络
(6)斗折蛇行 斗折
20、翻译句子(4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分)
2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3分)
17、柳宗元 河东 唐代 韩愈18、fú suì xī cī19、、俶尔:忽然 怆:悲伤 怡然:愣住的样子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蒙络:遮掩缠绕 斗折:向北斗星座20、A、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悬空游动,又有什么凭借。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摇动,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1、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22、发现-周围景物-源流-感受的顺序来写。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给人的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l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l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15.【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分)(大意正确可得分)
童 趣(10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4、翻译下列加点字。(4分)
⑴项为之强 ⑵ 徐喷以烟
⑶凹者为壑。_________ ⑷ 庞然大物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2分)
⑴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
16、本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文章中儿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核心问题是“物外之趣”,那么选文中作者写了哪两件“物外之趣的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⑴通“僵”,僵硬⑵慢慢地⑶山沟⑷大
15、⑴我私自把蚊子当作在空中飞舞的一群鹤。
16、天真幼稚、充满了童真和童稚的心
17、⑴夏蚊空舞(或观蚊成鹤);⑵神游“山林”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0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景: 书: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2) 愤郁颇见辞色。
译文:
12.用原文来回答。(2分)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
13.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2分)
10.景:日光 书:书信
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共2分。
11.(1)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 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
评分标准:(1)重点词语“微”翻译正确1分,倒装句式1分。共2分
(2)重点词语“见”翻译正确1分,语言流畅1分。共2分
12.【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 )【乙】:“友善,爱其才,(加“恐后贻祸”也可得分。)” (1分)
评分标准:用原文回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共2分
13.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评分标准: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得分。共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I0 - 14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 ) (2)杂然相许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14.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 (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太守谓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选段中的句子作答。(3分)
(1)甲段中的“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
(2)乙段中与“佳木秀而繁阴”相对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甲、乙两段中作者的“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许 没有 离开 为(是)
3、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游人知道跟着有识之士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树林阴翳
5、答案要点
相同点:都是为国为民而乐
不同点:甲段的乐是先忧后乐;乙段的乐是与民同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