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18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 而 智 术 浅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犹 未 已, 君 谓 计 将 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5.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深入不毛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固以怪之矣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

19.【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分)

A.胸无大志,故做姿态 B.妄自菲薄,懦弱无能

C.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D.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20.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A.忠谋两全,淡泊名利 B.故做清高,深于世故

C.本想闻达,城府深远 D.胸无大志,寄人篱下

21.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 (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4:40 免费下载:《四川省宜宾市六中2012年秋期九年级(上)语文周周清自主检测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18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 而 智 术 浅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犹 未 已, 君 谓 计 将 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5.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深入不毛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固以怪之矣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

19.【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分)

A.胸无大志,故做姿态 B.妄自菲薄,懦弱无能

C.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D.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20.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A.忠谋两全,淡泊名利 B.故做清高,深于世故

C.本想闻达,城府深远 D.胸无大志,寄人篱下

21.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 (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18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本题关键词:言语交往,造价比较分析,综合比较分析,语言教室,语言因素,倾向因素,倾斜往复炉排,语言播音室,阅览室,场地比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