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童稚》,完成7~9题(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8.文段中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2分)
9.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7、(1) (2) 8、物外之趣
9、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9、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6分)
(1)项为之强( ) (2)果如鹤唳云端( )
(3)以丛草为林( ) (4)兴正浓( )
(5)方出神( ) (6)驱之别院( )
20、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 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 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土墙凹凸处
2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2、.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的哪几件趣事?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3分)答:
23、作者从平常的景物中获得了“物外之趣”,可谓情趣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2分)答:
19、僵硬 果然 把 兴致 正 驱赶 20、D 21、略22、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23、略
阅读文言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物外之趣 (2) 果如鹤唳云端
(3)鞭数十 (4)项为之强
11、翻译句子。(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12、简述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3分)
13、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14、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 (2分)
10. (1)超出事物本身 (2) 鸟鸣 (3)用鞭子打 (4)“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共4分,每空1分)
11.(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2)把草丛当作树林。(4分)
12.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3分)(意思对即可)
1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分)
14.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2分)
阅读《三峡》,(回答8—11题,共14分)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 绝巘 ( )飞漱其间( )
9.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华夏情。
11.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4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b25c696736d9442.jpg]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9—12)。(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8aa377e7bd4c68e7.jpg]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10—14题。(共14分)
【甲】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春和景明 景: ②士大夫莫敢往别 莫: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②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 译: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13、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一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 顾炎武 __来
答:
14、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甲】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乙)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f84d905864245625.jpg]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3分)
项为之强: 方出神: 徐喷以烟:
与友期行: 兴正浓: 入门不顾:
12. 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昂首观之 B.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 项为之强 D. 使之冲烟飞鸣
13.翻译句子(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4.两个文段中的孩子,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11. 通“僵”,僵硬/正/慢慢地/约定/兴趣/回头看 12. B 13. (1)(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2)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14. 甲文中的“我”——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于联想和想象等。(2分) 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等。(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
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⑴亭午夜分( ) ⑵沿溯阻绝( )
⑶不可悉见( ) ⑷四顾无纤翳( )
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故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屠惧,投以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则素湍绿潭/ 又留蚊于素帐中 D.春冬之时/ 久之不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中的“山”都体现出 的特点,甲文中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乙文中体现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3分)
12.⑴正午 ⑵逆流而上 ⑶都,全部 ⑷看
13.C
14.⑴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呀。
⑵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15.高峻 甲文原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或: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乙文原句: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二)古文阅读,完成题目(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忆年少时( )
③宜乎众矣 ( ) ④余以为妙绝 ( )
10、下列句中与“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中的“之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何陋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D.、渔人甚异之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2.读文赏荷:(4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519d4bdeeb8695cb.jpg]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岳阳楼记》)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 负势竞上: ▲ (2) 猿则百叫无绝: ▲
(3) 春和景明:_____▲ ___ (4)而或长烟一空:_____▲ ______
9.翻译下列语句。(4分)
(1)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10.【甲】文中作者用“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八字表达自己的览物之情,【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请找出来。 (2分) ▲
11.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句子,试加以赏析。(4分) ▲
8.(1)依凭 凭借 (2)停止(3)日光(4)有时
9.⑴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
⑵横斜着的枝条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或: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 答案要点:运用手法,表达内容,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