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 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祗辱于( ) 骈死(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得道者多助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C.、 策之不以其道 以光先帝遗德D.、虽有千里之能 此诚危机急存亡之秋也
3、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比喻 人才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则比喻浅薄愚妄的统治者;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5、在韩愈看来,世上不是缺乏 ,而是缺乏 。所以他在课文中流露的尽是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浅薄愚妄的统治者的愤慨。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1、zhǐ p¡án 2、D 3、略
4、食马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千里马 伯乐
6、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字叔庠,南朝梁_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 )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
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你喜欢富春江的水,还是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山?请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6、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绘你所喜欢景物特点。
1、吴均 文学
2、负:凭借 戾:至 息:平息 经纶:筹划、治理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1)喜欢富春江的水: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2)喜欢山: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
5、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略(语句优美,抓住景物特点即可)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轩邈( ) 鸢飞( )
2、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 )
A.、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B.、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
C.、争高直指 皆指目陈胜 D.、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找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蝉则千转不穷B.、同舍生皆被绮绣C.、风烟俱净D.、才美不外见
4、用现代汉语翻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5、课文内容理解:(用文中的话回答)
① 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
②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是: 。
③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一组对偶句是:
④与《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表现作者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m¡ǎo yuān 2、D 3、C 4、略
5、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吴均《与朱元思书》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渔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风烟俱净 ( )②一百许里( )
③窥谷忘反( )④有时见日( )
2、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本文主要描绘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之美,写得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 之美——“ ”;第二段写 之美,突出一个“ ”字;第三段写 之美,突出一个“ ”字。
4、第一、第二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突出水清的句子是“
”;表现水急的句子是“
”
5、美好的景致能净化人的心灵,荡涤人的尘念,使人回归自然,与自然相融,思想得到升华。文中用两个对偶句表现了这种感情,令人回味和思索,它们是“ , ; , ”
1、①都、全 ②左右(表约数) ③通“返”,返回 ④通“现”,出现
2、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个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水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山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春江江水 异 富春江两岸群山 奇 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渔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回答第1 0题。(4分)
有屠人货①肉归,日已暮。欻②一狼来,瞰③担中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④;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蒲松龄《狼三则》)
【注释】:①货:出售、卖。②欻(xǖ):忽然。③瞰(kàn):看、窥视。④示:给……看。⑤却:退。
10.把文言短文中的两句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屠惧,示之以刃。
②屠思狼所欲者肉。
[2cc5a030eb91c1f2.jpg]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6-9题。(10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2分) ( )
A. 贻以金钗B. 而动如初
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温故而知新(《论语》)
C. 故如此D. 盖钉板上下弥束
故渔者歌曰(《三峡》) 盖以诱敌(《狼》)
7.试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8.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喻皓和匠师分析塔动的不同原因。②用原句同答:喻皓和匠师解决塔动问题的方法又有何不同? (4分)
9.文章详写喻皓的语言和塔定的原因,略写匠师具体实施塔定的过程。作者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何用意?(2分)
[d9373d10635b1965.jpg]
阅读下面《醉翁亭记))和《捕蛇者说》的选段,完成6—9题。(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
A.苛政猛于虎 有亭翼然临子泉上者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D.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7.欧阳修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具体记述的是怎样一件乐事?柳宗元说“余闻而愈悲”,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作者听到的是怎样一件惨事?(2分)
8.结合《醉翁亭记》全文,揣摩欧阳修真正的乐趣是什么?《捕蛇者说》中“呜呼”一词含义丰富,结合全文揣摩作者面对现实,是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
9.欧阳修的“乐”,柳宗元的“悲”,表现不同,实质是相同的,你能用我们课文中学过的一句名言米概括他们的思想情怀吗?(1分)
[66c97de48a6a357d.gif]
阅读《山市》,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高插青冥( ) ②连亘六七里( )
③黯然缥缈 ( ) ④倏忽如拳如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相顾惊疑( ) ②始悟为山市( )
③窗扉皆洞开( ) ④裁如星点(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4分)
①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4)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这些时间词表明了山市变化具有什么特点?(2分)
(12分) (1)(2分)①míng ②gèn ③miǎo ④shū
(2)(4分)①看 ②明白 ③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④ 通“才”,仅仅
(3)(4分)①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②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4)(2分)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变幻莫测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问题。(12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略无阙处( ) ②曦月( )③飞漱其间 ( ) ④素湍( )
(2)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沿溯阻绝( ) ②夏水襄陵( )
③虽乘奔御风( ) ④属引凄异(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
(4)从作者对三峡四季景象的描绘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1) ①quē ② xī ③ shù ④tuān
(2) ①逆流而上 ②上 ③飞奔的马 ④ 连接
(3) 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4)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9. (2分)宋(1分) 范仲淹(1分)
10. (3分)(他们)观赏景物的情怀感受,大概会有不同吧?
11. (3分)C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