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山市
(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惊疑 顾:看B.、悟为山市 始:才

C.、惟楼一座 危:危险D.、或或立,不一状 凭:靠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始悟山市 知之知之

B.、尘气莽莽 数年恒不一见

C.、楼上人往来屑屑 任重道远

D.、邑八景一也 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说的“山市”,与“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B.、山市出现的高潮阶段是危楼的出现。

C.、本文是以时间的线索来描写山市的变化,有许多表时间性的词语作为提示。

D.、将“山市”说成是“鬼市”是作者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祟。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7—11 题(11分)

【甲】文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文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茂,不二年,一旦枯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7.《童趣》选自《 》,作者 ,清代文学家。(2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项为之

(2)花叶茂: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10.请概括【乙】文主要内容。(3分)

11.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中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2分)

7、《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沈复

8、(1)通“僵”,僵硬的意思。

(2)很

9、能瞪着眼睛看太阳,视力很好,能看到鸟类秋天非常纤细的羽毛。

10、张兰坡临终赠我素心春兰一盆,后来心春兰花死去,我誓不养兰花

11、深爱自然之物,充满童趣。

岳阳楼记(节选)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9. 选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第②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第③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9、宋(北宋)(1分)    范仲淹(1分)      10、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或“众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3分)    11、D(3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题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其塔动( )

②便实之( )

③人皆其精练。(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19.《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20.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17.①担忧;②动词,用钉子钉;③伏同服,佩服( 3分,1词1分)

18.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本题3分。翻译要准确,尤其是关键词语)

19.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3分)

20.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3分,只要原因分析正确即可给满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 文中最后“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4分)

12. (1)共同,一起  (2)形容水的澄澈  每题1分

13. (1)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1分

    (2)只不过少了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分

14.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多种情感。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3—25题。(8分)

竹似贤,何载?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养竹记》

①体体悟。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满,充实。

23.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树德 固:牢固B.君子见其 本:根

C.竹节 贞:坚贞D.故君子多之为庭实焉 :树木

24.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25.本文由竹的本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从表达方式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3分)

23. D      24.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品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3分)

25.性直、心空。 议论(各1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

题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泉水激石,泠泠响( )

势竞上( )

③窥谷忘( )

20.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2.对文章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寒树”。

B.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C.最后以抒情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D.结尾平稳和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的余地。

(12分)19.发出 / 凭借 / 同“返”,返回(3分,每词1分)

20.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奔腾的骏马。(3分,抓住“湍”、“甚”、“猛”、“奔”等关键词翻译,上面词语每错译一词扣1分)

21. (3分)优美的山水具有巨大的诱人魅力,足以使热心世务,企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1分)。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厌弃世俗,自由解脱的情态。(2分)

22.C (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2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

俄而雪骤(    )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    )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9.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4分)

10.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7①家庭聚会;②差不多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指子侄辈 8.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9.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家庭气氛 10.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

阅读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9—12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

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①梁俪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①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②梁俪:俪,lì,栋梁。③箭竹,竹子的一种。④数:cù,密,与“疏”相对。⑤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⑥更:经过。⑦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潭中鱼百许头 _________ ②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

③良久乃________________ ④奇而坚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甲】【乙】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4分)

——————————————————————————————————————————————————————————————————————————————————————————

9. (4分)①大约      ②使……凄凉    ③停止  ④更加(答对1个给1分)

10.①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以”“清”“居”“乃”译错扣0.5分)

 ②那些石头疏密俯仰的样子,好像是聪明的人安排的一样。(“其”“偃仰”“类”“施设”译错1个扣0.5分)

11.(3分)特点:清澈(1分);手法:侧面描写(1分),通过对游鱼、阳光、影子来描写潭水(1分);

12.(4分)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1分),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1分)。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小石城山记》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