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我所欲也 (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D.、弗得则死/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 请引用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 , ,
|
|
|
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B.、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选文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C.、选文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自然贴切。
D.、从本文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只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6、(3分)C
7、(4分)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8、(4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失其本心
9、(3分)D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彻④,影布石上,⑤佁然不动;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⑦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①有教材为“冽”。 ②有教材为逗号。 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澈”。
⑤有教材为句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句号。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影布石上 ⑵凄神寒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⑴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
12.⑴映(或分布、散布、投射等) ⑵ 使……凄凉(共2分。每个词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3.⑴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⑵(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水)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共4分,每句2分。⑴基本意思对且“下”、“洌”都译对得2分。⑵基本意思对且“斗”、“蛇”都译对得2分。)
1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共2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所在句不得分,多答扣1分。)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
14.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 “乐”有哪些?(3分)
答:
参考答案:
12.①昏暗;②寄托;(2分,每个1分)
13.①它的西南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②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评分:共4分,每句2分)
14.“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评分:共3分,每点1分)
阅读《三峡》,完成12--14各题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14.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描写的三峡之水在冬春之时是什么样子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通“缺”,空缺。(2)实在(2分)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2)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4分)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4.江水流急呈白色,深潭碧绿,水波清澈,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4分)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陋室铭》选段,回答12—14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有龙则灵 (2)惟吾德馨 (3) 调素琴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2)何陋之有?
14.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陋室不陋体现在哪几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2.(1)灵异,有灵气。(2)芳香,这里用来赞美居室的雅洁美好。(3)调弄,这里指弹奏。
(共3分)
13.(1)没有官府公文劳身。 (2)有什么简陋呢? (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①陋室周围环境优美 ②交往的人物不俗 ③生活情趣高雅 (共3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三峡》,完成第12—14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素湍绿潭 ②飞漱其间
③清荣峻茂 ④属引凄异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3分)
参考答案:
12.答案(共2分,每空0.5分):
①白色 ②急流冲荡 ③山高 ④接连不断
13.答案(共4分,每空2分):
①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过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行进。
14. 答案要点(共3分,一景1分) : 林寒水少,猿声凄凉。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14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林壑优美 壑:
(2)觥筹交错 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翻译:
(2)日出而林霏开 翻译: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太守乐”的具体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2.答案:(1)山谷 (2)酒杯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1)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之上。
(2)日出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①“因山水美而乐” ②“因百姓乐而乐” ③“因众宾欢而乐”
(共3分。共3个要点,每点1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临溪而渔 渔: ⑵杂然而前陈者 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
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划线句中“人之乐”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2.①渔:捕鱼,钓鱼;②陈:摆开,陈列(共2分,每空1分)
13. ⑴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味。⑵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的,是太守喝醉了。(共4分,每小题2分。第①句重点词语为“发”;第②句 “颓然”“判断句式”各占1分)
14.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共3分,每个要点1分)
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觥筹交错 交错:
⑵非丝非竹 竹:
⑶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⑴佳木秀而繁阴 (1分)
翻译:
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分)
翻译:
14.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第③段加点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
12.答案:⑴交相错杂 ⑵管乐器 ⑶不久
评分:共3分,每题1分。
13.答案: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⑵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百姓在游山。
评分:共3分。其中一题1分,二题2分。第1小题,基本意思答对,“秀”、“繁阴”都译对给1分;第二小题2分,基本意思答对,“伛偻”、”“提携”、“绝”给2分。
14.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 ②众宾宴饮之乐 ③众宾游戏之乐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非丝非竹
B.如鸣珮环 环滁皆山也
C.皆若空游无所依 长烟一空
D.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悄怆幽邃 悄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分)
答:
参考答案:
12. 答案:D
(2分)
13.答案:(1)大约 (2)忧伤的样子
(共2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1)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2分。每小题1分)
15.答案:水 树 蔓
(共3分。每点1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