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①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②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③,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⑥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中华书局《白居易集》)
①余杭郡:杭州。②撮,聚集。③渟渟:水流停滞而聚积。④蠲(juān)烦析酲(chénɡ):消除烦闷、解除困乏。⑤矧(shěn):况且。⑥潺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起人心情( ▲ ) (2)山树为盖( ▲ )
(3)可濯足于床下( ▲ ) (4)可胜言哉( ▲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D.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
(2)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
13.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 ▲ ”;第二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则是通过 ▲ 手法表现这一点的。(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0.(4分)(1)使……振奋 (2)作为 (3)洗 (4)尽(每个1分)
11.(2分)C 12.(4分)(1)就杭州的山水来说,灵隐寺是最好的。(2)云从冷泉亭的亭梁间生出,泉水和冷泉亭的台阶齐平。(每句2分,其中每小句1分) 13.(2分)撮奇得要(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侧面描写(每点1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2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4.阅读划线语句,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刻舟者高超的雕刻技艺的。(4分)
参考答案:
12.(1)诎:弯曲 (2)比:紧靠 (共2分,每点1分)
13.(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那个人眼睛正注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 (共4分,每句2分)
14.抓住“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以及“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等神态动作的描写,还有“珠可历历数也”这一细节描写,从“面”和“点”两方面具体表现雕刻的精细,从而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共4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其两膝相比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4.从“大苏泛赤壁”的核舟看,王叔远的“奇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2.(2分)(1)零数(2)靠近
13.(4分)(1)没有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形状的,各有各的情态。(2)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14.(3分)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内容丰富;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诎右臂支船 诎: (2)矫首昂视 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视端容寂 (2)罔不因势象形
14.请说说从选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分)
参考答案:
12.(1)同“屈”,弯曲 (2)举(共2分)
13.(1)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2)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1)船头三人居中者为苏东坡。(或“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窗上刻的两句诗分别出自苏轼游赤壁写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共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4. 请概括说明“核舟”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2.(1)属:类似 (2)简:挑选。同“拣”,挑选。(2分)
13.(4分)(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4.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3分)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2~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云归而岩穴暝 归: ⑵伛偻提携 提携: 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 野芳发而幽香 ⑵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4.从①②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欧阳修的境界不仅在于 ,而且在于 。(2分)
参考答案:
12. ⑴聚拢 ⑵ 领着、带着,这里代小孩 ⑶离开 评分:本题3分。每词1分。
13. ⑴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味 ⑵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评分:本题4分。每句2分。
14. 山水之美;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评分:本题2分。
阅读《三峡》(节选),完成第12~14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 溯: (2)虽乘奔御风 奔:
(3)绝巘多生怪柏 绝: (4)良多趣味 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推测一下三峡夏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2.(2分)(1)逆流而上(2)奔驰的快马 (3)极(最)(4)的确(实在)(共2分。每个词语0.5分)
13.(4分)(1)如果不是正午、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月亮。(2)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共4分。每句2分)
14.(3分)要点:(1)山脉相连 (2)水量巨大 (3)落差巨大 (4)水道狭窄
(共3分。每个要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2分)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 B.高可二黍许(大约)
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D.其人视端容寂(平静)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4.从②③④文段看,王叔远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2.C(共2分)
13.(1)(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情景)。(共2分。每句1分。“贻”“核舟一”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第二句句式或整体意思译错扣1分,扣完为止)
(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共2分。每句1分。“比”译错扣1分,第一句句式译错扣1分,扣完为止;第二句整体意思译错扣1分)
14.要点: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多;刻画细腻;情态传神(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阅读《核舟记》,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诎右臂 ②绝类弥勒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雕刻者“技亦灵怪”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2. ①同“屈”弯曲。 ②极像。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3. ①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都有自己的形态。
②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的核舟。评分:共4分 ,每句2分。注意重点字的翻译。
14.雕刻材料小,所刻内容丰富,雕刻主题鲜明,所刻事物逼真。评分:共4分,每点1 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佁然不动 佁然: (2)伐竹取道 伐竹: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4分)
参考答案:
12.呆呆的样子 砍伐竹子(共2分,每题1分)
13.(1)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里的景色离开了。(共4分。每小题2分)
14.要点:因为小石潭被树木所包围,罕有人来造访,环境异常幽静深远,加之作者被贬官至此,心情抑郁、凄苦,一经环境的触发,更让他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所以他觉得“其境过清”。(共4分。每点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