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①一狼仍 ②从而两狼之并驱如

③其一坐于前 暇甚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8.读完全文,你从屠户的经历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16.(4分)①跟从;②旧,原来;③像狗一样;④神情或态度

17.(3分)另一只狼在柴草堆打洞,想要从洞中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18.(2分)对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才会胜利。

阅读《三峡》(节选),完成第12~14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阻绝 溯: (2)虽乘御风 奔:

(3)巘多生怪柏 绝: (4)多趣味 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推测一下三峡夏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主要原因。(3分)

答:

12.(2分)

(1)逆流而上       (2)奔驰的快马        (3)极(最)       (4)的确(实在)

(共2分。每个词语0.5分)

13.(4分)

(1)如果不是正午、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月亮。

(2)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共4分。每句2分)

14.(3分)要点:

(1)山脉相连  (2)水量巨大  (3)落差巨大  (4)水道狭窄

(一)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二)《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三)欧阳修传

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宋史》

18、请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现诗歌《别滁》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19、《别滁》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负者歌于途 至于再三

B.渔人具答之 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C.醒能述以文者 无以自遣

D.酿泉为酒 未为人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

①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 ) ②颓然乎其间者( ▲ )

③山肴野( ▲ ) ④宴之乐( ▲ )

⑤不可数( ▲ ) ⑥众能及( ▲ )

22.翻译(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能“与民同乐”,与他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请从上文《欧阳修传》中找出相关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来概括。(2分)

24.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8.(景围绕鲜花盛开柳树明媚,事围绕送行)(2分)

19.表达了欧阳修旷达的胸襟以及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情怀。(2分)

20.B(2分)

21.(1)以……为乐②醉醺醺的样子      ③    菜蔬  

 ④尽兴地喝酒     ⑤    尽     ⑥     没有谁  

22.略

23、从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不做繁琐的事,对百姓不苛刻、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让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与百姓和乐相处。

24.为人豁达、关爱百姓  才思敏捷 文采斐然(为人、为官、为文三个角度答题)。

古文翻译

他好几次都被流放,但是他的志向还是和原来一样。
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有人问:“你治理地方那么宽松,却不耽误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欧阳修说:“如果把宽松当成放纵,把简单当成粗略,那政务就会被耽误,百姓也会受到损害。而我所说的宽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说的简单,是不做繁琐的事情而已”。欧阳修写文章天才自然,繁简适度。 他的话语简单而明了,准确而通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玉山道中①

杨万里

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注释】①玉山在江西上饶市著名风景区三清山的南边,玉山道是玉山到三清山的进山主要路径。

【乙】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①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②之兰亭,修禊③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④。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注释】①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②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③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④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玉山道中》中“尽日殷勤照碧溪”的“殷勤”一词用得十分精妙,请作赏析。 (2分)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望之蔚然而深者 (2)醉翁之不在酒

(3)群贤至 (4)可乐也

2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2分)

A.恕乎 列坐

B.名者谁 仰观宇宙

C.战长勺 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激怒其众 引为流觞曲水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2.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2分)

虽 无 丝 竹 管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23.这三则材料写山水都写得有声有色,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4.这三则材料都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8、(2分)“殷勤”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之青翠水之洁净。

19. (4分)(1)秀丽  (2)情趣   (3)全,都   (4)确实

20、(2分)C

21、(4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这天,天空晴朗,微风和煦。

22、(2分)虽 无 丝 竹 管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23. (3分)甲文“村北村南水响齐”写村南村北到处都听到溪流的潺潺声响,从听觉角度,“青山”“碧溪”写山水色彩,从视觉角度;乙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从听觉角度,“蔚然深秀”则是写山的色彩,从视觉角度;丙文“清流激湍”,“一觞一咏”可诉诸于听觉,“茂林修竹”则暗写色彩,从视觉角度。

24、(3分)三则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寄情山水).

[甲]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纟墨薪菜 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 也。得其精而毒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 而 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弥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弥,消除。③担纟墨(mò)薪菜:担柴挑菜。担纟墨,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pìn)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而骊:黑色的雄马。牡,雄性的鸟、兽。⑥一至于此乎:竟达到了这样的程度!⑦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地方。⑧天机:马的天赋喜争内在素质。⑨乃有贵乎马者也: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啊。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穆公不说

D.不见其所不见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有名马    

②一食尽粟一石    

③伯乐    

彼之所相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译文:

 

(4) 甲文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

(5) 读完上面两篇选文,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

(6) 请你说说这两篇选文的寓意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D

答案:①即使 ②有时 ③回答 ④像  

答案:①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

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例二】不赞同。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让人发现;即使别人发现不了,自己也同样可以展现才华,作出贡献。  

答案:【示例】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要善待人才,重用人才。 

答案:甲文讽刺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现象;乙文揭示了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甲]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沿阻绝    

引凄异 

③争高直指    

④鸢飞天者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B.哀转久绝

C.风烟俱净D.窥谷忘反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4) 好的语言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读到甲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读到乙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句子“              。”

(5) 甲文中的“常有高猿长啸”与乙文中的“猿则百叫无绝”同样是写猿鸣,但作用却迥然不同。请你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

 

(6)有人说甲文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逆流而上 ②连续 ③向 ④至  

答案:A

答案:①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②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相互比着高远。 

答案: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示例一】甲文写猿鸣服务于写秋景,渲染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与上文春冬明朗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乙文写猿鸣属于特写,与泉水、百鸟、鸣蝉一起交织成优美的山林交响曲,显示了奇山之生机。

【示例二】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答案: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用比较的方法,显示江水的迅疾和气势;乙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用比较的方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选自《 》,作者是清朝 派古文家姚鼐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语段写了作者登山的过程以及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色。

B.作者选择避开东谷登山,是因为中谷和西谷路上没有天门。

C.末句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景色的美丽。

D.作者描绘山顶的壮丽景色,旨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9. (2分,每空1分) 登泰山记        桐城

10.(3分)等到爬上山顶,(只见)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及、负、烛)

11.(3分)B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 )

②林寒涧。( )

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④无丝竹之耳。( )

11、翻译句子。(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2、本文记叙的是“长勺之战”,编者却将题目定为《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3、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的精妙之处。并用优美文字描述此句意境。(2分)

14、《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开篇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鱼和熊掌的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  归一,一同,一道  )②林寒涧。(  寂静 )③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北斗星一样 )④无丝竹之耳。( 使……乱,扰乱)

11、翻译句子。(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遍览群书。

12、本文记叙的是“长勺之战”,编者却将题目定为《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以此来表现“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巨大作用。《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共2分。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13、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的精妙之处。并用优美文字描述此句意境。(2分)

(1)“空”说明友人已走远,“我”仍伫立在原地久久不离去,表现对友人路途艰辛的关切(2)也说明友人离去自己感到空虚孤寂的无限惆怅之情。(3)“空”也能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言已尽而意无穷。

14、《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开篇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鱼和熊掌的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1)比喻方式,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用舍鱼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所述道理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2)以生活中的舍鱼取熊掌之小事中的价值取向,来引出舍生取义中的价值取向,用类比方式引出论点,为下文论述做铺垫,自然而水到渠成。(3)以故事引出下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 ▲ ) (2)杂然而前者(▲ ) (3)猛浪若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2.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B.贤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王 D. 皆朝

23.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2分)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20、①.通”返”  ②.陈设,摆放  ③.飞奔的马

21.(2分)脸色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

22.(2分A

23.(3分)(1)山水之美 (2)与民同乐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

【乙】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之技,意谓托言。弱冠时,得见项子京先生所藏芝麻一粒,一面书“风调雨顺”,一面书“国泰民安”各四字。云出南宋宫中异人所献者。当时惊诧,舌挢而不下。今见叔远此技,则又游戏出没,恣取万象于一毫,而无不如意者。奇哉!奇哉!即负针绝者,擘人发以成帷。工射微者,贯虱心而不绝。犹将逊能焉!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叔远绝技》】

【注释】①棘端猕猴:在棘刺的尖端上雕刻猕猴。②托言:假话。

③舌挢(jiǎo):翘起舌头,形容吃惊或害怕的样子。④擘:分裂。

13.【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对叔远技艺感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弥勒________________ 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

③一面“风调雨顺”_____________ ④犹将能焉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核舟记》一文,说说“今见叔远此技”中的“此技”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开头写“棘端沐猴之技”和芝麻粒上刻字等古代工艺技巧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船头三人的神情和动作(1分)     奇哉  (1分)

14.①类:像    ②诎:同“屈”,弯曲

   ③书:写着  ④逊:逊色,差      (共4分)

15.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蔽在书卷下面的衣褶中。(2分)

   ②我为什么这么幸运?见到这样的奇人,得到这样的奇异之物。(2分)

16.用桃核雕刻成一条船(如写“在径寸之木上雕刻万物”也对)(2分)

17.为了衬托王叔远的绝技  (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