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日啖刍豆数斗
13.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故虽有名马 故常奇之B.策之不以其道 致远之材也
C.千里马常有 故常奇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此其为马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15.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乙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其实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文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2分)
12、(1)通晓它的意思。 (2)吃。 (2分)
13、B (2分)
14、我所谓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2 分)
15、“致远之材也。” “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2分)
16、要善待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2分)
梨酒
仲宾又云: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忽一岁盛生,触处皆然,数倍常年,以此不可售,甚至用以饲猪,其贱可知。有所谓山梨者,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疑守舍者酿熟,因索之,则无有也。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酝也,饮之辄醉。回回国葡萄酒,止用葡萄酿之,初不杂以他物。始知梨可酿,前所未闻也。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
[注释]①瓮:陶制的容器。②泥:涂抹。
15、“因启观所藏梨”中的“启”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16、仲宾赞美梨酒“真佳酿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梨酒酿成,实属偶然。假如再酿梨酒,请你简要介绍酿酒的步骤。(2分)
15、开或打开。
16、围绕“清澈、甜美、酒力大”或用原文“清冷可爱、湛然甘美、饮之辄醉”回答即可。
17、围绕“将山梨装入大瓮,密封瓮口,久藏”回答即可。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谁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2分)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3分)
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1)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2)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水陆草木之/花。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 ② 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② 遂至承天寺 遂: ④ 相与步于庭中 步: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2分)
10.(2分)D 11.(1)少(2)洗涤(3)于是(4)走(每小题0.5分)
12.(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每小题2分)
13.托物言志 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每空1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水尤清冽 尤: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寒: (4)以其境过清 以: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1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分)
13、文章前面写了“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2分)
10、(1)格外 (2)大约 (3)使……寒冷 (4)因为 (2分)
11、(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
(2)向小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2分)
12、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幽静的特点。(2分)
13、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悲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属引凄异 属: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3.请选择合适的角度,对句子“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简要分析。(2分)
14.长江上游修建了很多水电工程,它的修建理由可以从本文中找出两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修建的理由,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2分)
11.(1)属:接连 (2)奔:飞奔的马
12.(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13. 示例:(1)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三峡山势高峻陡峭,水流湍急、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特点。(2)运用夸张或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三峡水流湍急、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特点。
14. 理由1:水流急(意思正确即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正确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殊无意味(很,非常)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D.各已陶然(熏陶)
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2分,对三处2分,两处1分,一处不得分)
19.D(2分)
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分,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
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⑴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
窘: 犬: 洞: 变诈: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⑴
⑵
2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恐 / 前后受 / 其敌B.屠自后 / 断其股
C.意将 / 隧入 / 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 / 变诈 / 几何哉
21.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中的“之”字相同的是( )(2分)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4.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狼的狡猾(任意写出两处即可)?(2分)
20.困窘,处境危急;像狗一样;打洞;作假、欺骗。 21.⑴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⑵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__对方的。 22.C 23.B 2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18.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所以。
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解析:“凄”和“哀”。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答: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 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