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完成10-13题(10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以其境过清( ) (2)窥谷忘反 (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2分)
13.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完成10-13题(10分)
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13.(4分)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
童 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B.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C.余年幼,方出神 方:正 D.捉虾蟆,鞭数十 鞭:鞭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丛草为林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徐喷以烟 学而时习之
C. 观之 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物外之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依次写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逐虾蟆三件事,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庞然大物”是指癞虾蟆,这是相对于虫蚁而言,“拔山倒树”中的“山”指“土砾凸者”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虾蟆捕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D.“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既能反映小孩视力强健,视觉敏锐,又能表现出小孩的稚气、天真,这也说明作者年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11.将下列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2. 如果苏州沈复研究小组的人员来访问你是否羡慕沈复,你会怎么对他们说(3分)
8.D 9.B 10.D
11. (6分,每小题3分)
(1)自己心里把它们比作一群群鹤在空中飞舞。
(2)(我)抬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累的僵硬了。
12.略 (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 (2)重岩叠嶂( )
(3)乘奔御风( ) (4)哀转久绝(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23.下面两段文字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山,请指出各自写法上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材料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9ff93f50e50ec089.jpg]
【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 (2)属引凄异( )
(3)方为秋田之害( ) (4)岁以大穰(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水的流量、流速、落差等都是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必需要考虑的因素,请你从文中找出“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三个依据(先写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3分)
21.乙文“以虫治虫”对我们当今农业有什么启示?(2分)
22. 请根据乙文内容,为下面的句子配上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猿 猴 声 回 荡 山 谷, 凄 凉 悲 哀 。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a932ce83dfe5c78.jpg]
[ea895454f7526aa5.jpg]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20—22题。(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0.解释加点的字。(2分)
(1)细察其纹理( ) (2)果如鹤唳云端( )
(3)方出神( ) (4)徐喷以烟( )
2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2.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275732d7eff58ecc.jpg]
阅读《狼》,完成18—22题。(16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屠大窘( ) (2)一狼洞其中( )
(3)犬坐于前( ) (4)意将隧入(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选自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
[2eebf4231c14e5dc.jpg]
爱莲说(9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
③不蔓不枝( ) ④香远益清( )
13. 翻译文言语句。(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爱莲”即爱君子之德,根据文中语句,简要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该有哪些美好品质。(2分)
15. 短文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怀,你觉得有何言外之意?(3分)
(
[011013a87d524e59.jpg]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19.①这 ②大
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累)。
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其西南诸峰;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7.(3分)(1)各个(众) (2)靠近 (3)命名(给……起名)
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补充动词1分,“得”“寓”翻译正确1分)
9.(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负势竞上 (2)鸢飞戾天者 (3)白鸥矫翼 (4)倘能从我游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然是中有深趣矣!
9.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7.(1)凭借(仗恃,依靠,依仗)(2)至(到) (3)举起(抬起,展开)(4)跟随(随从,跟着,随着)8.(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9.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