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1)前 人 之 述 备 矣。 (2)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
(3)此乐何极 (4)樯倾楫摧
13、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5、“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3分)
11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12、①雄伟景象 ② 没有 ③穷尽 ④断折
13、小石潭幽美凄清
14.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5.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16.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17.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
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狼(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一狼洞其中:
15.翻译句子(4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6.写出有关狼的成语,不少于两个: 、 、
(2分,写多奖励1分)
17.写出本文狼的性格特点: (2分)
18.最后一段议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5分)14.略 15.(1)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面前。(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16..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官虎吏狼 鬼哭狼嚎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17点明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阅读《岳阳楼》中的一段文字,完成21—24题。(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1、判断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求:探求。 ( )B.、仁人:品德高尚的人。( )
C.、庙堂:喻指朝廷。( )D.、江湖:指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 )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2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要求答题。(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哪二者?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A、(√)。B、(√)。C、(√)。D、(×)。(4分)22、①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2分)23、①“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 ”。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24、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2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24.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5.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24.翻译下列句子。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88c7c85ef5104c7a.jpg]
26.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甲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乙文)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
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l)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20.对比(甲)(乙)两文,说说他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18. ⑴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⑵稍微。
⑶说出
⑷几乎(每个1分,共4分)
19. ⑴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⑵(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每句2分,共4分)
20.示例:两文都按时间顺序写作;两文都写得非常细腻;两文都把惊讶之感、喜爱之情融于文中;两文都结构完整,对所见所闻做有始有终的记录。(需答出两点,每点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2题。(共11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解释下列句中 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3分)
(1)水尤清冽:——
(2)斗圻蛇行:——
(3)潭中鱼可百许头:——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0.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是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分)
21.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短语。(2分)
发现小潭一( )一小潭源流一( )一记录同游者
22,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2分)
18.⑴格外 ⑵像北斗星一样 ⑶大约(每小题1分,共3分)
19.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2分)
20.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1分)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1分)。(共2分)
21.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每空1分,共2分)
22.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只答心情变化,没联系原文给1分,共2分)
①舟尾□□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一衡木,右手□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差声然。
②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20.按原文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2分)
21.用“∕”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22.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是(1分):
23.写出两句其它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诗句。(2分)
诗句一:
诗句二:
20横卧 倚 攀 抚 2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2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23示例(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来。(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牧竖捕狼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相去数十步( ) (2)狼闻声四顾( )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21、你是否赞同两牧竖的做法?试说说你的理由。(3分)
19、(2分)(1)距离(2)看,张望
20、(3分)于是(大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像刚才那样边刨地边嚎叫。
21、(3分)不赞同。因为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牧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发现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望去,愤怒地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了叫声,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过了一会,大狼奄奄一息,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大狼已经气绝身亡。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屠惧,投以骨( ) (2) 恐前后受其敌( )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一犬坐于前。
18、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3分)
16、(2分)(1)把(2)攻击
17、(3分)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8、(3分)生活实际略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答出一点并联合生活实际即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