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9.填空(2分)
⑴《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的意思,《祖逖》“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句中“素”是“向来”的意思,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 ① 。
⑵《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一句中“以”是“用来”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 ②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⑵用讫再火令药熔
11.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9.⑴向来 ⑵用来
评分:共2分。每空1分。
10.⑴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和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⑵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1.①大量印刷速度快 ②排板速度快 ③添补新字速度快 ④拆板速度快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完全照抄原文,不得分。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
阅读《活板》,完成第10——11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填空。(2分)
(1)《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文中“不以木为之者”中“以”的意思是: 。
(2)《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一句中的“自”是“如果”的意思,《祖逖》“使自招募”一句中的“自”是“自己”的意思,文中“其印自落”中 “自”的意思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12.选文第二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活板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 ① 、活板的功效和提高功效的方法、 ② 。其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所采用的方法是:“ ③ ”、“ ④ ”。(4分)
10.(1)用 (2)自己 (共2分)
11.(1)在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把它拿到火上烤。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①活板的制作方法 ②用胶泥刻字的原因 ③每一字皆有数印 ④更互用之
(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活版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8.填空。(2分)
(1)《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一句中“若”是“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句中“若”是“如”的意思;《活版》中“不若燔土”一句中“若”的意思是 。
(2)《扁鹊见蔡桓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一句中“为”是“作为”的意思;《陈涉世家》中“为坛而盟”一句中“为”是“做”的意思;《活版》中“不以木为之者”中“为”的意思是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翻译:
(2)持就火炀之 翻译:
(3)用讫再火令药熔 翻译:
10.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用活板大量印刷时,印得既快又多的语句,抄写在下面。(2分)
答:
8.(1)答案:如
(2)答案:做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9.(1)答案: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
(2)答案:拿着它靠近火烤它。
(3)答案: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共6分。共3句,每句2分)
10.答案要点: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分)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0.下列语句中的“为”与“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为”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若为佣耕
C.全石以为底 D.以为军咨祭酒
11.填空(2分)
(1)《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一句中的“数”是“屡次”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一句中的“数”是“几个”的意思,文中“每一字皆有数印”的“数”的意思是:
(2)《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纸帖之”中“以”的意思是: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13.下面的文字概括了活板排版的几个步骤,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几个步骤补全。(3分)
第一步先设置铁板,第二步 ① ,第三步把铁范放在铁板上,第四步 ② ,第五步 ③ ,第六步按平板面。
10. B
11(1)几个(2)用
12.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溶化,用手轻轻一弹(抹),那些字模就自然就掉下来。(每句1分)
13. ①用药物蒙铁板;②密布字印;③火烧(每空1分)(原文回答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指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故虽有名马(所以) B.、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C.、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D.、执策而临之(在)
1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指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马之千里者 虽有千里之能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D.、其真不知马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能成为“千里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92ce174ffe9a0f.jpg]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2分)
(1)唐人尚未盛为之 盛: (2)则以纸帖之 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12.下面是有关“活板”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4分)
活板简介 毕昇发明的活板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方法是“_①_”,火烧而成。从“每一字为一印”、“每一字有数印”,可见其_②_“活”;从用铁范置铁板上并密布字印,可见其排版“活”;从“_③_”,可见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因此,活板的出现使印刷过程变得_④_。 |
10.答案:(1)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2)以: 用(共2分。每个词1分)
11.答案:(1)翻译:在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翻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共4分。每句2分)
12.答案:①用胶泥刻字②字印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④方便、快捷(共4分。每空1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2题。(12分)
【甲文】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憗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甚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文】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窦:孔穴。⑥不意:没想到。⑦窒:堵住。⑧并:一起。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分)
(1)稍出近之( )(2)益习其声( )
(3)技止此耳( )(4)遂蛇行而入(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稍出近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尽其肉/益习其声
C.、以为且噬己也/以丛草为林D.、穴故嵌空而缭曲/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用原文词句填空。(2分)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1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各有什么特点?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分)
(1)靠近,接近 。(2)熟悉,习惯。(3)通“只”,只,仅。(4)像蛇一样
[4ee63a1484b2ebb4.jpg]
玉 兰
〔清〕李 渔
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花之白者尽多,皆有叶色相乱,此则不叶而花,与梅同致。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
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众花之开,无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语云:“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为玉兰主人者,常有延伫经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讵①非香国中绝大恨事?故值此花一开,便宜急急玩赏,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全开不玩而俟盛开,则恐好事未行,而杀风景者至矣。噫,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 ①讵:难道。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花之/白者尽多
B.止须一宿/微雨
C.故值此花/一开
D.全开不玩/而俟盛开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而此花尤甚 ( ▲ ) (2)谢者既谢( ▲ )
(3)便宜急急玩赏( ▲ ) (4)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 ▲ )
12.翻译句子。(3分)
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
13. 阅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玉兰与众花的异同。(3分)
▲
10. (2分)D
11.(4分)(1)格外(“更加”,“特别”亦可)(2)已经(3)应当,应该(4)等待
12.老天与玉兰有什么仇恨呢,常常三年之间,一定有一两年与它为难啊!(每句1分)
13.(3分)相同点:都怕雨(1分);不同点:众花按照一定的时间开放或凋谢,有的已经凋谢,有的还在开放(1分),玉兰则一同凋谢(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有仙则名(名:出名) B.可以调素琴(调:弹奏)
C.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自私) C.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D.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分)
⑵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3分)
10.C 11.D 12.C
13.(1)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我享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比行百里始奋迅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0.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11.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试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4分)
8.鞭打 有时 等到 流汗 9.(1)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食物它就不接受(不吃不喝)。10.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11.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展开反面论述,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来阐述,他们都希望优秀人才能够得到识别和任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