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宋朝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卷21》中的两则记录(有改动),
《地震》: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始而恐,稍益习之,今皆以为常。
《旋风》:熙宁九年,旋风经武城县城,官舍民居略(全)尽,悉卷入云中。卷去复坠地,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10.说说划线句的意思。(2分)
11.古人曾以“欲以区区__之智,穷究至理,不其难哉”表达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恐惧,请你以当代中学生的身份,说几句激励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话。(2分。40-50字)
阅读《错过》选段,完成12—15题。(11分)
12.面对自己的错过,要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让自己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我们要细细咀嚼错过的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酿出诗意与哲理,让我们的生命更有厚度,心灵更有虹彩。(2分。答到1点得1分,答到2点得2分。意对即可)
13.这两段具体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错过”。(1分)第③段分析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第④段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这两段在论证上形成了正反对比的关系,强调了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2分)(共3分。意对即可)
14.(A)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2分)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1分) (B)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2分)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1分)(共3分。意对即可)
15.没有统一答案(3分。两种情况均可,只要能概述经历,说出感受即可。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2分)
《核舟记》选段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地名,在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0.解释加点的字。(4分)
(1)神情与苏、黄不属( ) (2)诎右臂支船( )
(3)一牛且数万斤( ) (4)以二大舟实土(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12.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
B.珠可历历数也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C.夹牛维之 马之千里者
D.转运使张焘以闻 策之不以其道
13.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从上面两段文字中足见一斑,试分析王叔远和怀丙和尚各“巧”在何处。(2分)
11.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2.进程缓慢;花色、形态(或品种)单一。(2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从统计表中可看出,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而橙色、茶色和黑色的花最少。或开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卉种数远远超过橙色、茶色和黑色的花卉数;或花儿开放的颜色由白色、黄色到黑色,数量逐渐减少。(2分。表述明确,意对即可。)白色、黄色、红色(配着绿叶)比较显眼,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造成这几种颜色的花卉增多。反之,橙色、茶色和黑色的花不夺目,不易引起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少,这些颜色的花卉品种就少了。(3分。能分别说清花色多和少的原因各1分,意对即可。语言1分。)
马价十倍(9分)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 《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旦 :早晨。②市:集市,市场。③一朝:一天。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比三旦立市( ) (2)人莫与言( )
10.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
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顾我的生意。
C.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
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它。
11.从“马价十倍”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9.(2分,各1分)(1)接连(连续) (2)说话(交谈)
10.(3分)D
11.(4分,能紧扣文段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示例②:只要自己的东西是好的,不妨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
【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与他说话。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10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加点词语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春和景明(景:日光) B.而或长烟一空(或:或许)
C.不以物喜(以:因) D.锦鳞游泳(鳞:指鱼)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8.“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6.(3分)B(有时)
7.(3分)(湖面上)浮动的月光好像跳跃的金子,月亮的影子沉浸在湖底好像一块玉璧。
8.(4分,各2分,意同即可)①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醉翁亭记(节选)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林霏开( ) (2)杂然( )
(3)乐其乐( ) (4)伛偻提携(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1段中写景的顺序依次为:清晨、黄昏、春夏秋冬。
B.选文第2段描绘了四幅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而前三幅图中展现的滁州政通人和的景象也是“太守醉”的重要原因。
C.“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激烈政治斗争的厌倦。
D.第3段中提到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境界最高。
12.文中欧阳修的“乐”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用这种“乐”指导你的人生。(2分)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林霏开( 雾气 ) (2)杂然(杂七杂八的样子 )
(3)乐其乐( 以……为乐 ) (4)伛偻提携( 小孩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发出清幽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荫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有乐器助兴,而在于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厌倦)(2分)
12(2分) 共同点: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天下、百姓,与民同乐等
指导人生:可从报国、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等方面谈。
《核舟记》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13、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5、回答下列问题(6分,每小题3分)
(1)人物情态栩栩如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2)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12A
13B
14、(1)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2)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15、(1)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2)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7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
(3)偕数友 偕: ▲ (4)余以为妙绝: 绝: ▲
11.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2分)
例:水陆草木之花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菊之爱
C.飘摇之态 D.放之山下
12. 翻译句子。(6分)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
(3)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13. 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用原文填空,2分)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
10、(1)多 (2)亲近而不庄重 (3)同,会同,和……一起 (4)极(每小题1分)
11、C(2分)
12、(每句2分)
(1)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每到夏天,走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3)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拾起碎奏章回去了。
13、⑴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每空1分)
⑵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联系原文1分,观占明确,理由充分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①子姓:您的家族。②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③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④担纆(mò)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 ⑤牝(pìn):雌。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⑥一:副词,竟然。
12.解释加点字词(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其真无马邪( ) (4)穆公不说( )
13.下列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马之千里者/子之年长矣B.召伯乐而谓之曰/而伯乐不常有
C.策之不以其道/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托物言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乙文对我们的启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分)
12.(1)驱使 (2)有时 (3)难道,表反问语气(4)同“悦” 高兴 (4分)
13.D(2分)
14.(4分)(1)难道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
(2)他观察识别天下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15.(2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愤懑之情;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要抓住问题关键)。
《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携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1.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2.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游人虽未盛 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6.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C
3. 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4.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2.(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此题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