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大诗人 (人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 》。

2从引文看,渔人的经历是:(2分)

进入桃花源—— —— ——辞别村中人——临别受叮嘱

3本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

1.陶渊明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登泰山记等

2.见源中美景   受热情招待

3.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 可: (2)以其境过 清:

(3)流数十步 南: (4)不可状 名: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3. 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

乙文:

1.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2、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古文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造饮尽(   )不汲汲于富贵(   )

短褐穿结(    )晏如(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辄 :就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B 

3、好读书  性嗜酒   著文章

4、先生的性格特点,点出先生的隐者心境

5、不慕名(荣)利   率真自然  安贫乐道

银 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爇[ruò]:点燃,焚烧。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烛不燃,可燃者 (2)令出,大恐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3. 联系原文内容说说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1.(1)换,换作 (2)更加

评分意见:此题2分,每小题1分。

2.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

3.示例1:他是个清廉正直的人。示例2:是个做事讲究方法策略的人。示例3:是个照顾别人面子的人。

扬州清明(明 张岱)

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①,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②,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③。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④。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

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⑤。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⑥,而余目盱盱⑦,能无梦想!

【注释】①展墓:扫墓。 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

③饮胙: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④袨,华美的衣服。缛,繁多的彩饰。

⑤瞽,目盲。 ⑥西方美人:原意是心中爱慕的人在遥远的西方。后世学者认为是诗人对圣明君主的企盼,对故国的思念。⑦盱,瞪大眼睛直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小儿器具( ) (2)无不集( )

(3)此独鱼贯雁( ) (4)舒长三十里焉(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轻车骏马 公问其(《曹刿论战》)

B.祭毕,席地饮胙 入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D.彼皆团簇一块 吴广以为(《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1)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本文作于明亡之后,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向读者展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扬州风俗画。文中介绍了扬州清明的哪些习俗?结合结尾段,说说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并(   和    )  (2)咸(都  )(3)比( 排列,跟随   ) (4)且(  将近  )

2.(    C  )   

3.(1)我所见到的,只有西湖的春天,秦淮河的夏天,虎丘的秋天,能与扬州清明游春的盛况相比。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文中介绍了扬州清明扫墓、踏青、游春的习俗。结尾处用《清明上河图》来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甲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 为序;乙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 为序。

( A.时间 空间 B.人物 声音 C.空间 时间 D.声音 人物)

2. 甲段的景色可用“ ”一个词概括;乙段的人物心情可用“ ”一个词概括。(用原文词语回答)

1.C      

2.胜   乐

【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儆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相与步于中庭

2.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 (2)怀民亦未寝 寝:( )

3.把下面句子泽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4分)

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皆若/空游无所依(或 皆若空游/无所依)(2)相与/步于中庭

2.(1)大约   (2)睡

3.(1)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无法知道源头在哪里。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甲文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乙文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如外人: ( ) (2)无论魏晋:( ) (3)临溪而:( )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或“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4①人们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2、解释加点的词。

八尺屏障(    ) ②众妙备(    )

宾客大宴(    ) ④众宾坐( )

3、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5.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1《虞出新志》 清 张潮 清 林嗣环

2.(1)设置 安放  (2)全、都   (3)适逢 正赶上  (4)围绕

3.、妙:(1)妙处 好处(2)美妙       少(1)稍微(2)少年    坐(1)通“座”(2)坐在      指(1)指头 (2)指明

4.(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2)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5.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 “善”

6.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文言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出现的成语有 (写出其中两个)。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

(4)不知有汉

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高尚士也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1.陶渊明  元亮  晋(东晋)  大诗人(文学家)  世外桃源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任选两个)

2.(1)类(2)全、都(3)请、邀请(4)竟然、居然

3.A

4.略

5.热情好客  不想让外人打扰(不想让外人知道这个地方)

6.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