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湖心亭看雪》一文,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是金陵人,此 / 稍稍宾其父B.有两人铺毡坐 / 答如流

C.上下白 / 而或长烟空D.是日定 / 有痴似相公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8.作者写雪景,用“□□□□□□□”,从听觉上让我们感受到大雪的威严;用“□□□□”形容湖上雪花一片弥漫,从形态上描写出大雪飘扬的景象。(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组合,巧妙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勾勒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C.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D.本文在写法上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记叙了作者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清广阔的雪景,表达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情怀。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8:55 免费下载:《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湖心亭看雪》一文,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是金陵人,此 / 稍稍宾其父B.有两人铺毡坐 / 答如流

C.上下白 / 而或长烟空D.是日定 / 有痴似相公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8.作者写雪景,用“□□□□□□□”,从听觉上让我们感受到大雪的威严;用“□□□□”形容湖上雪花一片弥漫,从形态上描写出大雪飘扬的景象。(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组合,巧妙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勾勒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C.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D.本文在写法上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记叙了作者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清广阔的雪景,表达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情怀。


阅读《湖心亭看雪》一文,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本题关键词:六月雪,雪三七,人参鸟牌雪哈千金片,六月雪叶,雪人参,日益牌川贝雪梨膏,杭州西湖,西湖苏堤,紫雪散(紫雪),小雪人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