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节选)
①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选文是清代著名 派文学家 (人名)的作品。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选文第②段内容是: 。
1桐城派 姚鼐
2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3我(与子颖)在日观亭观看到日出前后的美丽景色。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甲文选自《孟子》。孟子是___(朝代)思想家;乙文选自课文《 》。
2翻译句子。
夫战,勇气也。
3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__调___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阐明___、细心观测是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
1战国、曹刿论战
2打战,是要靠勇气的。
3得道,鼓舞将士的士气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那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看地形,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对于此楼,我既然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唯有逐一陈述敬夫的原话,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观看。】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yǎn)霭: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长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
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从登楼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
1答案:D、类推,反顾。【D反‘类推,反顾。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判断文言实词,除了需要日常积累之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前后文来判定。此句翻译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
2(1)答案:我看了敬夫的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
(2)答案: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
3答案:(1)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
(2)【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全文的概括和把握能力。答案都出现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读懂全文,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另外本题共4分,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确定答案为两点。】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选)和《史记》、《汉书》选段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二世无道,始作阿房宫①,繁刑严诛②,赋敛③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④,百姓困穷,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⑤,而天下苦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⑥!”慎夫人⑦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⑧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⑨廪庾⑩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注:①阿房宫:秦朝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尚未建成即被项羽所焚。 ②严诛:严于诛杀。③赋敛:田赋,税收。④纪:治理。⑤刑戮相望于道:受刑被杀的人充塞道路。
⑥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⑦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⑧亡:通“无”。⑨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⑩廪庾:粮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2)寡助之至 至:
(3)吏弗能纪 弗:
(4)慎夫人衣不曳地 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2)召匠计之,直百金 翻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秦二世和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体现了第一则材料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
答:
1.答案:(1)限制 (2)极点 (3 )不 (4)拖
2.答案:(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
3.答案要点:①秦二世刑罚严苛,赋税繁重,大兴土木。
②百姓生活困苦。
③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
④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
⑤施行仁政。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
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②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④皆所未具。公怃然⑤,即彻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亟(jí)〕急迫地。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④〔赗(fè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⑤〔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⑥〔赒(zhōu)〕救济。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3.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轻快,敏捷。 ②完成,结束。 ③全部,全都。
4.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1.答案:(1)摆开 (2)做州郡的长官(做太守)
2.答案:(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他)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他们重金救济
3.答案:②
4.答案示例:因“士人”而悲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①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③回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B.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⑤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⑥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⑦,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⑧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刈(yì):割。②举:全。③熙熙然:和悦的样子。④兹:这,代词。⑤瀯瀯(yíng):象声词,水回旋的声音。⑥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⑦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⑧遭:运气。
1.下面是“书”的四个解释,文中“书于石”的“书”的 意思是 (填序号)
①书籍。“家贫,无从致~以观,每假借于藏~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春望》
③书写。“乃丹~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④(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上~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影布石上 布:
(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
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2)以兹丘之胜
翻译:
4《钴鉧潭西小丘记》和《小石潭记》同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山水游记散文,请分析文中划线语句,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B.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⑤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③
2.布:摆,映; 陋:鄙视,以...为陋
3.(1)(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
4. ①孤寂、凄苦、悲凉 ②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解释加点的字词。
(1)豁然开朗 (2)阡陌交通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4)虽有甲兵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
【甲】 | ① | 设酒杀鸡作食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乙】 | 美其服 | ② | ③ | ④ |
[70bbfeb8f7435b16.jpg]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且:
(2)杂然相许 许:
(3)寒暑易节 易:
20.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22.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dd392f23cf579c0c.gif]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求: (2)衡:
11.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两处)
舜发于畎亩之中
1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3.【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 , 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 , 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
14.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bb881ab3a75f10ca.jpg]
阅读下面文言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坤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释】1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2缙坤: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3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4胥(xū):小官吏。 5折阅:亏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由讼者邀宴吏胥 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满一年 (2)全,都
2.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
3.由“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