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晖守信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2)乃把晖臂曰( )

(3)举手未敢对 ( ) (4)子孙窃怪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1.(1)一向,平素。(2)握,持。(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

2. D

3.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祁奚请老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

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1.A

2.D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征求不已( ) (2)惟欲清净( )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1.(1)停止。(2)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释】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我至子所 ( ) (2)不乐依人焉( )

(3)燕不喻而去(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1.(1)处所。(2)依附,依靠。(3) 知道,明白。

2.B

3.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

(2)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

(4)陶后有闻 鲜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4、.你喜欢什么花?(本文莲花除外)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答:

1(1)番: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2)濯:洗、洗涤

   (3)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4)鲜:少

2.(1)我单单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池塘的清水中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君子品格: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诩;不趋炎附势;通达正直;品行高洁;美名远扬;令人敬重等。

4.说出花名,说原因。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其来款之( ) (2)无人治具 ( )

(3)自过午 ( ) (4)直指其训( )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译文: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译文:

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过程:

结果:

评价:

1.(1)等。(2)下厨张罗(或做饭)。(3)早晨。(4)明白、悟出。

2. C

3.(1)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2)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4.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评价示例: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

【事理探究篇】 恶圆 唐·元结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见之 及:等到

C.焚之 趋:追逐 D.长必之 好:喜欢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悦婴儿

A.何战 B.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美于徐公 D.光先帝遗德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4.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5.【补充】

(1)“宁方为皂,不圆为卿”一句中的“皂”,指代的是

(2)从全文看,文题“恶圆”包含了两层含义:① ;②

1.C 

2.D 

3.C

4.(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5. (1) 卑贱的地位、身份。(2)①厌恶与圆滑逢迎之人为友;②厌恶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

拷打羊皮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1.C

2.(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3.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担坐 ( ) (2)公为之( )

(3)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4)贯钱足矣( )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1.(1)放下。(2)窘迫,处境尴尬。(3)正赶上。(4)借。

2.本文通过赢余汤敦甫借钱赔偿菜翁(汤敦甫借钱赔菜)的事,表现了汤敦甫的为官司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

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粗字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哀转久绝( ) ④晴初霜旦( )

2、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一句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虽乘奔御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 文中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 : 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句子是: 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5、本文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2、(1)至于|夏水襄陵    (2)虽|乘奔御风

4、(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