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打羊皮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
1.C
2.(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3.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汤敦甫善待卖菜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卖菜翁弛担坐 ( ) (2)公为之窘 ( )
(3)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4)假贯钱足矣( )
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1.(1)放下。(2)窘迫,处境尴尬。(3)正赶上。(4)借。
2.本文通过赢余汤敦甫借钱赔偿菜翁(汤敦甫借钱赔菜)的事,表现了汤敦甫的为官司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2)乃把晖臂曰( )
(3)举手未敢对 ( ) (4)子孙窃怪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1.(1)一向,平素。(2)握,持。(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
2. D
3.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
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
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1.A【解析】嗣:继承。
2.D【解析】文中通过人物对话描写,表现祁奚坦率正直大公无私地为国举荐人才。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征求不已( ) (2)惟欲清净( )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1.(1)停止。(2)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释】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我至子所 ( ) (2)不乐依人焉( )
(3)燕不喻而去(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1.(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B
3.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粗字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哀转久绝( ) ④晴初霜旦( )
2、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一句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虽乘奔御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 文中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 : ,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句子是: ,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5、本文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2、(1)至于|夏水襄陵 (2)虽|乘奔御风
4、(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便要还家 (2)后遂无问津者
(3)无论魏晋 (4) 处处志之
7、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停2处)(2分)
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
8、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文中体现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写出桃花源美好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桃花源中人们的精神状态是 。(3分)
10陶渊明生活在整治__、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之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2分)
10、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崔枢不昧宝珠
崔枢应进士①,客居汴半岁,与海贾②同止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④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⑤殁,君能始终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⑥,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俟无人,置于柩中,瘗⑦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傥⑧窀穸⑨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⑩,有清名。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应进士:参加进士考试。②海贾:往来于海上的商人。③止:住在一起。④荷:受,承蒙。⑤脱:或许。⑥缗(mín):即一贯钱。⑦瘗:(yì),埋葬。⑧傥(tǎng):倘若。⑨窀穸:(zhūn xī)墓穴。⑩文柄:掌文权,指任秘书监。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不以外夷见忽
A. 不以/外夷见忽 B. 不以外/夷见忽
C. 不以外夷见/忽 D. 不以外夷/见忽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许( ) ②俟(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4.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彦谟想任用崔枢的原因。
5.这篇短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崔枢的优秀品质?
1D
2.①答应 ②等到
3.我作为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
4.崔枢心地善良仁厚,信守诺言,不私占别人财宝的清廉品质,令王彦谟感到惊奇。
5.①不以外夷见忽 ②崔许之 ③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 ④俟无人,置于柩中 ⑤欲命为幕,崔不肯 ⑥竟主文柄,有清名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 为人五B.若听茶声然 欣然规往
C.乃不知有汉 去后乃至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说说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嘻,技亦灵怪矣哉!”
1. B
2. 略
3.运用叹词和语气助词,表达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