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
1.(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2.①太丘 友②家君 家君③君 君
3.(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4.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乃谢求反。
译文: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1、① 不,没有 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3、答:能答出“学无止境”“学习取得一点成绩后不能骄傲自满”“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类的都可。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故不错意也(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2、翻译句子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列举我国历史上唐雎之外的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⑴人物 事迹
⑵人物 事迹
1、(1)、故不错意也( 通“措”,放置 ) (2)、秦王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答:晏子:出使楚国 ,令楚王自取其辱 蔺相如:完璧归赵 诸葛亮:舌战群儒
儒 雅 之 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要求:
(1)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来%源:@~z&z# 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光先帝遗德( ) (2)引喻失义(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2、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4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1、( 1)发扬光大(2)适宜、恰当((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4)奔走效劳
2(1)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2)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
3开张圣听;陟罚减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4.在当时对内政建设方面(用人)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千百年前,大文豪苏东坡的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至今日,一代伟人__的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唱出了千古风流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豪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千古风流人物”的世界,去领略他们的风采,去聆听他们的话语,去感知他们的心灵……
⑴【猜人物】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他诗歌中的名句;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演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
他是 。 (写人名)
⑵【写名句】仿造示例,写名人诗句。
示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 《春晓》
, 。 《 》
⑶【识雅号】请写出下列雅号的姓名(任选两人写)
① 圣人 ②诗仙 ③诗圣 ④三苏 ⑤诗鬼
; 。
(1)曹操
(2)答案不限,只要是名人诗句即可。
(3)圣人 孔子仙 李白诗圣 杜甫诗鬼 李贺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释】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1.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
2.(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
妇人夫饰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 (2)公使吏禁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译文:
(2)逾月,而国莫之服。
(3)
译文:
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1)喜欢。(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
2.(1)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
3.比喻。挂羊头买狗肉。
4.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永之氓咸善游( ) (2)中济,船破,皆游( )
(3)有顷,益怠( ) (4)又摇其首。遂溺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何不去之!
(3)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咸:都。(2)济:渡,渡河。(3)怠:疲惫。(4)遂:于是,就。
2.(1)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2)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义犬
潞(lù)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pèi)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tuó)③,金亡其半,涔涔(cén)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qú)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zhǒng)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tuó):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既走,则又从之( ) (2)犬始奔去( )
(3)返客疾驰 ( ) (4)金亡其半(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
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