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渎《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

(3)俄而雪骤 ( )

(4)与儿女讲论文义 ( )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3.可以从文中“ 、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家庭气氛

4 兄妹两人的“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1 (1)家庭聚会 (2)差不多可以相比  (3)不久,一会儿  (4)好处

2(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 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答出任意两个即可),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4. 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 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翻译下面的句子。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1、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2、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学射甘蝇 昌以牦悬虱

B.、告飞卫 睹余物

C.、于厅事东北角 古善射者

D.、夫呓语 不能指一端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能其一端 手有百

B.、众宾团寂然

C.、儿含啼 妇抚儿

D.、目承牵挺 昌牦悬虱于牖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4、你从纪昌学射这件事上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1、C

2、D

3、略

4、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或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2015届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 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 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1)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 (情节)。

(2)文中方框处略去的人是 (姓名或字号), (事件)能够说明这个人是“君子之儒”。

(1)诸葛亮舌战群儒

(2)孔明(诸葛亮) 巧布八阵图,草船借箭,三分天下,七擒孟获等

(2015届辽宁沈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 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印度人 马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山阜臆轸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土地硗确 今齐地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1)高高的山峰耸八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3.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4.【甲】山川之美 【乙】封疆之域

(2015届江苏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监司大骇,之校书( ) ⑵两使促之 ( )

⑶使者,欲收悦 ( ) ⑷使者下阶谢,乃( )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悦不迎,岂有恙乎?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1.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2. C。

3.⑴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⑵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⑶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4.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2015届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乎 (2)久行怀思,无它

(3)累寸不 (4)羊子其言,复还终业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

影响:

1.(1)品行、德行(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动

2.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1)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2)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2015届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较明易者也? (2)君子必交游焉。 (3)无不如己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墨子悲染丝 战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自芳也 可远观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C.潜移默化,自然似 河曲智叟笑而止曰(《愚公移山》)

D.是与善人居 杀之应陈涉(《陈涉世家》)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4.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1.(1)习:学习    (2)慎:慎重(草谨慎) (3)友:以……为友(或交朋友)

2.C

3.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或值得)让我看重他

4.D

(2015届湖北潜江、仙桃、江汉油田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襦(同“只”) 两战战(大腿)

B.母殷夫人自之(缝制) 胡不我于王(看见)

C.作复裈(不久) 便扶路(原先,从前的)

D.母甚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旦(下霜,降霜)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殷夫人自成 当余从师也

B.母问如土石何

C.答曰 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柄热 潭西南

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1.B

2.C

3.B

4.(1)示例: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示例: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 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

(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 (2)或二者之为 (3)众客·之如响 (4)中·有献鱼雁者

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

1.(1)规模(2)不同,不同于(3)应和,同意(4)同“座”,座位

2.B

3.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2)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5.【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