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1—5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拏∕一小舟
2.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邻有敝舆而欲窃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 (2)与余舟一芥(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是金陵人,客此( )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4:13
免费下载:《2011年福建省永春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Word试卷
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1—5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拏∕一小舟
2.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邻有敝舆而欲窃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 (2)与余舟一芥(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是金陵人,客此( )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本题关键词:六月雪,雪三七,人参鸟牌雪哈千金片,六月雪叶,雪人参,杭州西湖,西湖苏堤,紫雪散(紫雪),小雪人参,二十五味余甘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