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生端方
道光①间,姑苏②渡僧桥畔,泊一县试③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④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女几被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肆: 店与肆连用,即店铺。⑤著:穿着。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许生颇为叹息。(很)B.身未著寸缕(被子)
C.欲赴河 (跳入)D.女几被惊落河中(几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避火,何投水?
3.从许生做人的角度谈谈本文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1.B
2.(你)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
3.参考:①做人要堂堂正正,作风正派;②用正确的方式助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谈均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鸢飞戾天( ) 窥谷忘反( )
负势竞上( ) 好鸟相鸣( )
2.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写出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至, 通“返”,返回, 凭借, 美丽
2.略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鄙弃名利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①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②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注】①阅:经历。 ②爵:喝酒用的器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玄石好酒(喜欢)B.三日而后释(解除)
C.吾不敢复饮矣(再)D.忘其故(原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酒困
[译]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译]
3.玄石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其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玄石戒酒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① 被酒困扰
② 我从今以后知道酒可以使人死掉啊
3.没有毅力(克制能力、自制力)。“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
4.没有毅力和恒心,改正不了错误。或:不改正小错误会酿成大祸。(意思相符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天将降大任 ⑵饿其体肤
⑶人恒过 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文章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本文第二段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4.(1) 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根据自己的认识,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历史故事作为事实论据。
示倒: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2)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诠释了“多难兴邦”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多难兴邦”?
1(1)责任,使命。(2)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3)常常。(4)指在国外。
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部祸患,这个国家往往就会灭亡。
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4.(1)答案: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历史故事支撑作者的观点
示例: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2)答案: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1.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2.翻译下面句子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答:
(2)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答:
3.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
1.(1)跟随 (2)回头看 (3)贪图 (4)远离
2.(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3.一是不要领略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 弗之怠 ( ) ② 填( )其室
③ 援疑质( )理 ④ 卒( )获有所闻
⑤ 皆被( )绮绣 ⑥ 腰( )白玉之环
2.翻译下面句子。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答:
②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
3.读完文章后,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答:
1.① 放松; ② 填塞,充满; ③ 询问; ④ 终于; ⑤ 通“披”,穿; ⑥ 腰佩。
2. ① 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②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
3. 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示例: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4.可从两方面作答: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师生之间应该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应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利的。
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
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答: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
1.B
2.①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旬中的意思。
(1)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
(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_______比作“食马者”,将_______比作“千里马”,而“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4.今年过年回老家,你发现原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舅舅变了——老是唉声叹气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到一个好的领导,空有一身本事,无法施展。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刚巧在复习《马说》,你眼前一亮,顿时想到了规劝宽慰舅舅的一番话。于是你给愁眉不展的舅舅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即使 (2)通“现”显露 (3)只 (4)面对
2.(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3、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 能发现并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4提示:称呼、劝慰的话(结合文中句子)。示例:舅舅,“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您的才能终归会被有眼光的领导发现的,到时您一定能施展您的一身本领,让您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②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③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④。其后霍氏果亡,董忠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⑤,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⑥,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燔发居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杀。②右:指地位高。③害:嫉妒。④辄报闻:总是没有结果。⑤直突:烟囱笔直。⑥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乡亲邻居们都同情他赶来救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王之蔽甚矣( ) (2)时时而间进( )
(3)今霍氏秉权久矣( ) (4)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皆以美于徐公 宜以时抑制
C.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闻寡人之耳者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4.简答下列各题。
(1)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用意?为徐生上书者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又有何用意?
(2)为徐生上书者的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1.(1)受蒙蔽 (2)间或、偶尔 (3)掌握政权 (4)派
2.A(A.副词,的确,实在。B.动词,认为;介词,按照。C.名词,建议;动词,驱使。)D.动词,使……听到;动词,听说。)
3.(1)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时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2)主人沉默着不回答,过了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
4.(1)期望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得齐国强大。 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书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奖。 (2)示例:都用了“讽”的方法,以家庭小事类比国家大事,说理委婉。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山,沉稳而厚重,雄立于天地之间,迤逦、连绵;海,深沉而浩大,静卧于乾坤之内,宽广、辽阔;星空,璀càn而飘渺,闪耀在蓝天之上,深suì、寂静。几十亿年的沧桑,数百亿年的孕育,才有了这些耐读的无字经书。
(1)给加点字注音。乾坤( ) 孕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璀càn( ) 深suì( )
(3)“沧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①世态变化巨大 ②时间或岁月变迁 ③朝代更迭”等义项。文中“沧桑”应选的义项是 。(填序号)
(1)qián yùn (2)璨 邃 (3)②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