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南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选自《东坡全集》)

【注释】 ①扉:门。②纵:任凭。③陂(bēi)田:水田。④傃(sù):沿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然大环 纵其所

B.饮酒斯亭而乐之 相与步中庭

C.云龙山人张君草堂 饮酒于斯亭而乐

D.甚驯善飞 暮则傃东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直叙的手法、简练的文笔,交代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放鹤亭”就是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为了便于放鹤,他迁到了东山脚下。

C.作者在描写放鹤亭四季景色时,用了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

D.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13.B

14.(1)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 

(2)两只鹤有时立在低洼的水田,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上。 

15.B

雪窦游志(节选)

邓牧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注释】 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4.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遥 望 白 蛇 蜿 蜒 下 赴 大 壑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水涩(    )

(2)涧水尔(    )

(3)强然诺(    )

(4)十问仅得二三(    )

16.翻译下列句子。

(1)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2)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

17.文中的雪窦山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18.作者很想知道这个地方的名称和历史,但村民不熟吴语,无从得知,除了表达作者的遗

憾外,还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 

15.(1)更加 (2)大概 (3)有的人 (4)大致 

16.(1)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邑官府里的(僧人)。 

(2)农家隐藏在竹子树林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

17.被山水阻隔,难以进入;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百姓生活安宁快乐。

18.对__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________,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

人,自号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________诗派的创始人。

(2)《桃花源记》中,渔人忽逢桃花林,见到这样一番奇异的景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桃花源人的淳朴、好客。

(3)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儿童。现在常说的“豆蔻年华”中的

“豆蔻”在古代的年龄范围是________到________岁。

(1)陶渊明 陶潜 元亮 东晋 五柳先生 山水田园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十三 十六 

填空。

(1)《捕蛇者说》作者________,字子厚,世称________,唐代文学家,与________共同

倡导________,并称“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________,都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本文通过蒋氏

一家三代人的悲惨经历和乡邻们的不幸遭遇的对比,揭露了__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柳宗元 柳河东 韩愈 古文运动 韩柳 (2 )议论 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丙】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解释加点词。

(1)当涉猎_______ (2)上得佳鹞_______

(3)使为善者惧。 _______(4)相寿流涕而_______

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 赐帛遣 自臂 B.上欣纳之 庞大物也

C.蒙辞军中多务 必分人 D.外皆严装毕 征奏事固久不

3.翻译句子。

(1)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乙丙两文内容,从太宗魏征两人中,任选一位,分析其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只、只是。    曾经    这   离开 

2.B

3  (1)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2)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4 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5太宗:不徇私情、善于纳谏、贤明。   魏征:为人耿直、敢于进谏

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周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觥筹 ____________(2)特立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者/休于树 B. 往来/而不绝者 C. 悠悠乎/与颢气俱 D. 故为之/文以志

3.翻译。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文段

描写

内容相似句

抒情

乐之原因

滁人游乐

太守宴饮

A.

B.

C.

D.

始得之乐

5在遭遇坎坷磨难时,甲乙两文的作者仍然能从生活中寻找到“乐”。这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⑴酒杯和酒筹  ⑵独立出众   

 2.D  

3. 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

4.

文段

描写

内容相似句

抒情

乐之原因

滁人游乐

太守宴饮

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

与民同乐

一望之间

偶得西山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始得之乐

5.示例:在遭遇坎坷磨难时,柳宗元能寄情山水,欧阳修能与民同乐。我们也应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以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

                                                                       

阅读下面文言文

柳庆字更兴。大统十年,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①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②与一沙门③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注】①贾(ɡǔ)人:商人。 ②日者:白天 ③沙门:和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令杀之 _________ ②有贾人持金二十斤京师 _________

③ 主人所窃 _________ ④昔于公断无私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

3例句:沙门乃真盗耳。

A. 乃入见(《曹刿论战》) B.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 乃悟前狼假寐(《狼》)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日 者 与 一 沙 门 再 度 酣 宴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概述文中柳庆“守正明察”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用竹板打  ②到   ③认为   ④案件      

3. D 

4.日 者 / 与 一 沙 门/再 度 酣 宴

5.(1) (柳庆)立即派人捉拿和尚,(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躲藏了起来。 (2) 略

6.公正地给与地方豪绅孟氏严厉惩治,明断偷窃商人钱财的是和尚而不是房东。

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1.解词。(1)心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出郭 (4)

2.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下列句中 “于”与“濯足于惠因涧”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4.读【乙】文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从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

1.(1)以……为乐 (或:感到快乐)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及,等到  (4)这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3.C

4.惠因涧  龙井亭   朝音堂

5.示例一: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如【甲】文抓住潭水清澈来写,【乙】文抓住月夜寂静来写。

示例二:都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甲】文通过写日光、鱼影来烘托水清,【乙】文通过水声来烘托月夜寂静。 

示例三: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如【甲】文中“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乙】文中“草木深郁”是静,“流水激激”是动。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1.(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三马而三后( ) ②先则恐逮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

1)换,更换(2)被 (2)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3)示例: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做事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 (2)沿阻绝 (3)不以也 (4)渔者歌曰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三峡七百里中 陈胜立为将军 B.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

C.引凄异 予作文以记之 D.空谷传响,哀转久 以为妙

3.翻译下列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引用“巴东……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 形成照应。(填一字)

1. (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快   (4) 故:所以。

2.B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4“凄”和“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