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以文绣( ) ②齐赵陪位前(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惊而问其故。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2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答案】22.①穿②在

23.①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②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

24⑴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⑵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⑶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湖北省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客斋随笔》,有删改)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11.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答案】8.D(过:超过)

9.B(他没有向封常清提计策)

10.C

11.当官的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

【河北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②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怆然:  

③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④竟不索其直 竟:  

⑵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⑷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⑸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答案】⑴①听到,听见②悲伤的样子③立即,马上④竟然

⑵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⑶①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

②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的住宅。

⑷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东坡还宅)

⑸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

【贵州省遵义市】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贤而辟之

②当

③何无知

旧长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

【答案】19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

20.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给分点“故人”“知”,反问句式)②(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给分点“遗”“厚” ,省略句式)

21.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出杨琢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广西梧州市】课外文言文阅读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有洞向( ) ⑵无此者(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18.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 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6.⑴东:向东⑵ 逾:超过

17.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

18.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

【广西桂林市】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志(助词,无义)

B.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功劳)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10.A

11.B

12.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广西崇左市】古文阅读

桑干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水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水,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水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水,潜跃其下。俯仰水池潭,意深鱼鸟水,所寡惟良木水耳。

【注】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②委:弯曲,曲折。③浦(pǔ):湖泊。④凫(fú):野鸭。⑤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⑥俯仰:代指“观望”。⑦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⑧寡:少。良木:美木。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桑干枝水又流( ) 水清深( )

16.短文描绘了两湖什么样的景色?

【答案】15.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至:极

16.短文描绘两湖水面开阔,水极清澈,鱼鸟繁多的景象。

【广东省】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答案】9. C

10.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⑴勤奋好学;⑵ 注重实地考察;⑶治学严谨;⑷学习专注。

【福建省龙岩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盗可乎 (      )

②衣食不(    )

③则探囊发而为盗矣 (     )

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答案】7.①除:清除(消灭) ②足:足够  ③箧:箱子。

8. C

9.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 为盗贼(强盗)啊。

10.①衣食不足   ②政赋不均  ③教化不修

【福建省莆田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

【甲】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舜于畎亩之中 其筋骨

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⑷非愈病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⑴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 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一)

3.

⑴起,被任用    ⑵使……劳累     ⑶通晓 ⑷只,仅仅

4.

⑴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⑵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期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⑵(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文观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