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1①停止(1分);②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3.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课文选自《    》,作者     ,是   时期地理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 ②虽乘奔御风( ) ③飞漱其间(  )

3.填写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句子是:                        

② 体现三峡险的句子是:

③ 体现三峡窄的句子是:

4.课文写到三峡三个季节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

1夏

②春

③ 秋

1、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2、①缺 ②即使 ③冲荡、冲洗。

3、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4、①山高水急 ②秀丽奇绝 ③萧瑟凄凉 

阅读文言文《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游/学于太学 B.与汝南/张劭为友 C.二人/并告归乡里 D.尔何/敢信之诚也

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式元伯曰: (2)其日: (3)共克期日

3、翻译下列语句。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尔何敢信之诚也?

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1、C

2、谓:对……说;告诉 至:到;尔:你

3、(1)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2)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 文学常识:【甲】文作者是 ,【乙】文作者是

2. 解释词语:请准确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御风,不以疾也。 ①

3. 翻译句子: 试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我的翻译:

4. 内容理解:再读文言,请从【甲】文中找出描写江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我的抄写:

5. 比较阅读:《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我的理解:

1答案示例:① 郦道元    ② 李白

2答案示例:① 即使 ② 这里指奔驰的快马 (词类活用)

3略

4答案示例:《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答案参考:《三峡》用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

(链接:)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一般为: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外选文一般短小精悍。

文言文阅读考查要点一般为: ①文学常识(作家作品)②名句默写(名句美句关键句)③解释词语(通假多义异义活用等关键实词及重要虚词)④翻译文句(名句美句关键句)⑤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分析)⑥主旨理解⑦文体发散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北魏著名的 家、 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略无阙处 略无( ) 阙( ) ⑵天蔽日。 隐( )

多趣味 良( ) ⑷属引凄异。 属引( )

沿溯阻绝 沿( ) 溯( ) ⑹或王命急 宣( )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囐多生怪柏 哀转久 B.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D.巴东峡巫峡长 猿鸣声泪沾裳

4.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后写水,则描绘不同 的不同景象。

5.第②段划线的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用文中语句回答)

7.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2.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断缺

⑵遮蔽  ⑶确实,实在  ⑷连续不断  ⑸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⑹宣布,传达 

3.C 

4.连绵不断、隐天蔽日 ;季节 

5.侧面描写,烘托出三峡夏季水势之大和流速之快。

6.“素湍绿谭,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⑵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或月亮的。

⑴至于夏水襄陵,治溯组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第⑴段写三峡什么景色,特点如何?

答:

2、本段所写的季节是

3、第⑴段中的哪句最能体现三峡水势之险?

答:

4、“素湍绿潭”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可见怎样的景观?

答:

5、“清荣峻茂”分别理解为:

清: ;荣: ;峻: ;茂:

6、“良多趣味”一句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7、作者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用意何在?

答:

8、翻译下列语句。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⑵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

1、三峡的水;急 

2、夏季 

3、“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4、俯视;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壮丽的景观。 

5、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6、热爱三峡景物,热爱大自然

7、以声衬静,渲染山谷的清幽,凄清

8、翻译(略)

三峡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北魏著名的 家、 家。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 B.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D.巴东峡巫峡长 猿鸣声泪沾裳

3.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 的不同景象。

4.从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2.C 

3.连绵不断、隐天蔽日;季节 

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翻译(略)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⑥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听政:指帝王听取臣子奏议,处理朝政。⑥数:shuò,多次。⑦遽:匆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著每以为未善 (2)帝不复用意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数 遣 内 侍 持 书 示 著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又以问著,对如初。

4.王著为什么对太宗的书法总是“以为未善”?你认为王著是个怎样的人?

5、太宗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1、(1)不好(2)先前、以前。

2、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3、(皇帝的)书法固然是很好了,但如果现在就说好,恐怕他不会再用心去学习书法了。

4、他怕太宗听到赞扬声之后,会失去继续进取的精神。(意思到即可)王著是个要求严格、循循善教的人。(紧扣内容,答到特点即可)

5、略

古文阅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1.阻断, 隔断;有的  

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

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语段出自《木兰诗》,节选自 编的《 》。

2.“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 ”一句得出。现常用来比喻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辞爷娘去(早上) B.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C.军书十二卷(表示数量多,不是确数) D.出相扶将(城外)

4.翻译

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

1.郭茂倩 《乐府诗集》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3.D

4.翻译(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