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填空。

(1)《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一句中的“之”相当于“的”,《出师表》“悉以咨之”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文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中“之”的意思是:

(2)《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中的“道”是“学说、主张”的意思,《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一句中的“道”是“道德、道义”的意思,文中“得道者多助”中 “道”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

3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举了的例子,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进一步阐发欲得“人和”,必先要。全文紧紧围绕 “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请依据理解依次填写各空:①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3:08 免费下载:《青海省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10含答案》Word试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填空。

(1)《曹刿论战》 “小大之狱”一句中的“之”相当于“的”,《出师表》“悉以咨之”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文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中“之”的意思是:

(2)《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中的“道”是“学说、主张”的意思,《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一句中的“道”是“道德、道义”的意思,文中“得道者多助”中 “道”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

3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举了的例子,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进一步阐发欲得“人和”,必先要。全文紧紧围绕 “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请依据理解依次填写各空: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本题关键词:实而不满,朵而牌减之胶囊,不惑之年,不利地段,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本,天下之中,先天之本,后天之精;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