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余拏一小舟(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客此( )
2.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本文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舟子的话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
答:
4.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湖心亭看雪》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景中含情,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形体 (2)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陋室铭》中,刘禹锡通过写自己的陋室表现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写自己爱莲花,表现他淡泊名利(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4示例:爱莲花,莲花亦素亦洁。/爱莲花,莲花香远益清。
阅读文言文《齐人好猎》,完成下面题目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 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齐人有好猎者( ) ②百事也尽然( )
③斗折蛇行 ( )(《小石潭记》) ④念无与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②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中“而”相同的一组是(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B.而子敬先亡 (《核舟记》)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4.好猎者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1.喜欢、爱好 这样 像蛇一样 考虑、思考
2.圣人不是能与他开玩笑的
难道想要我努力(集中精力)耕作有了收获然后买好的猎狗吗?
3.B
4.有责任感(或要强或常怀愧疚之心);善于反省;能听信良言(虚心);努力勤奋并要方法(仅写“努力勤奋”不得分)
祁奚举贤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①?"祁奚对曰:"解狐②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③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
【注】①嗣,继承 ②解狐,晋国大夫。③祁午,祁奚之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晋遂举解狐( ) ②孰可以为国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君曰:“非子之仇耶?”
3.读了本文,你觉得文中的祁奚是一个 的人。
1.举:推举。为:担任。
2. 晋君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3.任人唯贤、正直无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文作者是 ,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 》也是他的作品。
2.请将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成现代文。
3文中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他们的经历证明了孟子的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
1.孟子 《王顾左右而言他》
2.(注意“所以、动、忍、曾益”的解释)
3.都是出身低微,经历苦难后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
3.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1.交错相通 ② 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或: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老虎这件事上。
(注意:焉,兼词,于之)
3.参考答案: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待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深受大谤,自入刑论,岂复惜汝?
(西晋)羊祜《戒子》
1解释加点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
③闻人之过 ④无听毁誉之语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②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3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4谈一谈读了乙文后,你有哪些启示?
1①达到 ②疾行,指迅速逝去。 ③过失,错误 ④诋毁
2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恭敬是修养品德的开始,谨慎是做事为人的基础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示例:做人要以德为先。首先做自已,真真正正做人,真诚真心真情待人,不论是做事还是交流,都要以诚信为先,守信承诺,这才活的踏实,才活得开心。(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阡陌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便舍船 屋舍俨然
(B.)遂与外人间隔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设酒杀鸡作食 皆出酒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句可以看出桃源人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待客之道?
1、田间小路 请
2、C
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地排列着,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这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1.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2.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3.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繁琐) B.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
C.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隐逸者也 何陋之有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学而不思则罔
C.宜乎众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父异焉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C.本文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衬托中的正衬。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含蓄的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1. A
2. B
3. C
阅读《三峡》选段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⑶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飞漱其间: (4)属引凄异:
2、翻译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写出选段(3)中“渔者歌曰”的内容, ,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并说说有何作用:
4、选段(1)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这句话在这里说明了 ,
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 , ”。
1 (1)冲上、漫上 (2)顺流而下 (3)冲荡 ( 4)延长
2 (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⑵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
作用:烘托出秋天或“晴初霜旦”时候三峡的凄凉气氛
4.说明三峡的水流速度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