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陷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B.至若春和景明 景:光辉

C.登斯楼也 斯:这

D.宠辱偕忘 宠:荣耀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马千里者

B.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予夫巴陵胜状

C.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 我东阁门

D.迁客骚人,多于此 宾客大宴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具备了。

C.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翻译:太阳和星辰都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了形迹。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翻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里游动。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三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B.“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迁客骚人和古仁人。

C.“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D.文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地结合起来。

5.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的诗句。

1B

2. A

3. B

4. B

5.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之者谁     名:取名,命名

B.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消散

C.然而前陈者 杂:纷繁杂乱

D.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颓废的样子

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景不同 心乐,伐竹取道

B.不知人之乐 临溪

C.射中,奕者胜 晦明变化

D.醒能述文者 衾拥覆

3.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三段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是美丽的“风景画”。

B.选文第二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滁人游”。

C.作者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D.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4.给下列句子划分句子节奏。(断一处)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 D

2. D

3. D

4.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淄博中考)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 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苏秦刺(     )

(2)人不学不知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3.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1.(1)大腿 (2)懂得道理 

2.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3.示例:A句运用类比法,从正面说理,通过“蜃月光而水垂”“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也运用了类比法,从反面说理,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fó xiàng 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求学》)

1.解释加点的词

(1)无从书以观 ______________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______________

(3)入学舍 ______________

(4)默记 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3.【甲】文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求学之艰难?

4.【甲】【乙】两文中的人物都能“遍观群书”有哪些相同的原因?(至少列举两点)

 1.(1)取得,这里指买到 (2)交往,外出求学 (3)偷偷地 (4)就 

2.(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用鞭子打他。 

3.①幼时家贫借书读的艰难;②成年从师的艰难;③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4.示例:①对读书的痴迷;②用顽强的精神克服苦难而读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鸢飞天者(叫)  窥谷忘(通“返”,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向上)  横柯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地描绘了富阳西南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1.C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D 

4.示例: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采用了视听结合的写法,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书以观言行一

B.遇其叱咄不可

C.未尝稍降色不辛苦

D.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得患失

2.下列与“以是人多书假余”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策之不其道

C.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D.不物喜,不以己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艰苦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B.文段先叙无书之苦,继而写借书之难,最后极言求师之艰。

C.“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这个细节仅突出天气的寒冷。

D.“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中的“立侍”“俯”“倾”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的求师态度。

 1.D 

2.A 

3.(1)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C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吟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毕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释】①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②状:描绘。③被:通“披”,披着。④第:只。⑤谪居:贬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案牍之形( )  (2)不可状(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陋室        马也

B.可调素琴 其价廉而工省也

C.无丝竹乱耳 公退

D.手《周易》一卷 鲁直左手卷末

13.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4.乙文对小竹楼的描写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表现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情怀和志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无案牍之形(使……劳累)  (2)不可状(全,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斯陋室        马也

B.可调素琴  其价廉而工省也

C.无丝竹乱耳  公退

D.手《周易》一卷  鲁直左手卷末

【解析】D项同为动词“拿”;A项前者为判断词,后者为代词“这”;B项前者意为“用来”,后者意为介词“因为”;C项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焚香默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14.乙文对小竹楼的描写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主要描写的是各种声音;有力地烘托了小竹楼的独有的风景和情致衬托出小竹楼的清幽寂静和天地广远。

15.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表现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情怀和志趣?(2分)

安贫乐道随遇而安高雅脱俗。(回答两项即可)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   )

(2)清涟而不妖(   )

(3)有久不决(   )

(4)敦颐独与之(   )

2.翻译下列语句。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用“/”画出【乙】文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1.(1) ( 多 )

(2) ( 洗涤 )

(3) ( 案件 )

(4) ( 争辩 )

2.

(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2)杀人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3.敦  颐  至 / 一  讯  立  辨

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

(2)妻跪问其

(3)累寸不

(4)羊子其言,复还终业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

影响:

1.

(1)品行、德行

(2)原因

(3)停止

(4)被……感动

2.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复还终业七年不返。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唤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注释】①挟:邀请,偕同。②比:及、等到。③燖(xún):煺毛的声音。④砉(huā):拟声词,“哗”的一声,常用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屋许许声

(2)不能其一端

(3)于席右围屏

(4)其子遂一猪

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久之,无声

C.水陆草木之花   D.不能称前时之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4.文中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

5.【甲】【乙】所选文段在表现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时写法有何不同?

1.

(1)

(2) 指明

(3) 设置安放

(4)

2. B

3.

(1) 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举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不止几乎想要抢先逃跑。

(2)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4.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

5.甲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而乙文则是侧重在正面描写没有侧面描写。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