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②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忤:不顺从,触犯。②逮:及。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段两处)
人 有 忤 己 辄 逊 以 自 免 不 见 容 色。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数挤令外使 (2)诚知人矣
3.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满井游记》)
B.策之不以其道 何以战(《曹刿论战》)
C.师德荐之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D.未闻其知人也 而其主不能守(《隆中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5.根据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乙】文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有何作用?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2:46
免费下载:《滦南县2015~2016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试卷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②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忤:不顺从,触犯。②逮:及。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段两处)
人 有 忤 己 辄 逊 以 自 免 不 见 容 色。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数挤令外使 (2)诚知人矣
3.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满井游记》)
B.策之不以其道 何以战(《曹刿论战》)
C.师德荐之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D.未闻其知人也 而其主不能守(《隆中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5.根据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乙】文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有何作用?
本题关键词:千里马牌保健饮料,千里明牌千里明胶囊,千里光片,千里找根,独行千里,千里光胶囊,肝常有余,千人死亡率,伯乐树,罗伯特·文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