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 )
2、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1、①撞  ②道歉

2、怫然怒  色挠

3.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意近即可)

4、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文言文阅读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2.下列句中 “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1(1)记:记住 (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

2. C

3 (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4.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妻之美我者”与“君美甚”中的两个“美”含义相同。

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C. “皆朝于齐” 翻译时,应按“皆于齐朝”的语序来翻译。

D.“皆以美于徐公”一句,在“以”的后面省去了“我”。

2.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3.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停顿和翻译均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 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运用直言不讳的方法进谏齐王,让对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B.在处理详略方面,文章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了概括的叙述。

C.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便于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

D.威王纳谏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6.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实写“王之蔽甚”。

C.本文连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令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1a

 2b

3b

4a

5d

 6b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 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5.《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以于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作用: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2、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明显上升。

3、略

4、加点词不能删掉。“几乎”一词表限制,若删去,句子的意思变成了人们离开屏幕就完全无法生存,过于绝对。“几乎”用在这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示例:“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手机的出现有利有弊。有了手机,人与人联系更方便,沟通更便捷;利用手机上网,自由灵活,信息量大。但是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手机引发各种情感危机,消解了社会伦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1)徐公 来,视之 孰: (2)吾妻之我者 美:

( (3)门庭若 市: (4) 时时而进 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译: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结合本文内容,概括说明邹忌讽齐王与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4分)答:

(1)仔细  (2) 以(认为)…… 为美    

 (3)集市     (4)间或、偶尔

2.(1)(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2)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励。(或: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大小官吏及百姓,受上等奖励。)

3.答案示例一:

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很严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谏言。齐王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广开言路,革除弊端。群臣纷纷进谏。齐国得以形成了政治修明的大好形势。

答案示例二:

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很严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谏言。齐王于是广开言路,行三赏以鼓励批评朝政者。群臣纷纷进谏。齐国国势强盛起来。

 “齐王认识受蔽严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谏言”;“齐王除弊”;“群臣进谏”;“齐国形成大好形势”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王而行 人恒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者也

C. 吾欲辱之,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刺庆忌也 甚矣,汝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愤怒

--- ------ --------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靠

取胜。(2分)

1.D

2.(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威胁  害怕(色挠)  道歉

4.郑重  

5.勇敢  智慧

阅读【甲】【乙】两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天下缟素 ( ) (2)徒有先生也( )

(3)王曰:“何?”( ) (4)齐人善盗乎( )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乙】文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4.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1.(1)穿丧服  (2)因为 (3)犯罪 (4)本来

2.(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4.勇敢  智慧(意对即可)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先帝遗德 (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3)引喻失 ( )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诸葛亮在本奏章中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 的真挚情感。从选文中来看,“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1)发扬广大    (2)给予 (3)适宜,恰当  (4)痛心、遗憾

2(1)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或“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2)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2分)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2分)

4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或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阅读《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难之( ) 遂携如初( ) 王欲所携人( )

2.“歆辄难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他为何对此感到为难呢?

答:

3.华歆为什么不愿意抛弃所携之人呢?

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

⑵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

5.从华歆、王朗所作所为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答:

1.当即;救助;扔掉、抛弃

2.是否携此人同行。自身尚外难中,船小人众,后有贼兵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翻译(略)

5.做人要讲求诚信(帮人要帮到底),不要轻诺寡言(轻许诺言)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值: ②执政莫所因:

【小题2】下列句中的“于”与“荐之于朝廷”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者休于树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来]

C.、苛政猛于虎也D.、余将告于莅事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小题4】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51fe57b8d9eefba0.jpg]【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1句中的“惟殊、谨厚、为”的含义。2句中“轩邈、直指、千百”的[81b5687811274cbd.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