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jiān)焉B.牺牲玉帛(bó)
C.下视其辙(zhé)D.望其旗靡(mǐ)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小大之狱 ⑵遂逐齐师
⑶公问其故 ⑷夫大国,难测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1. A
12.)⑴案件 ⑵追赶(追击) ⑶原因(缘故) ⑷推测(估计)
13.
答案示例:
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给分点:肉食者鄙)
⑵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给分点:竭 盈)
14.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广西贺州市】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说
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苟全性命于乱世
B.谓其妻曰 专其利三世矣
C.上书谏寡人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D.齐国之美丽者也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
【答案】11.D;12.A;13.C
14.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⑵满一生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5.⑴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⑵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⑶比干力谏商纣王失败被剖心而死。(1分)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
【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10.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答案】9.A
10.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11.D
【甘肃省天水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19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⑴肉 食 者 谋 之 ⑵弗 敢 加 也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小惠未徧( ) ⑵小信未孚( )
⑶公将鼓之( ) ⑷再而衰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8.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案】15.⑴肉食者/谋之 ⑵弗敢/加也
16.⑴“徧”通“遍”,普及的意思;⑵取得信任;⑶击鼓;⑷第二次。
17.⑴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战旗倒掉,因此去追赶他们。
⑵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18.战前和战后;战争过程。
19.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表明他体贴下属。
【福建省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秦王怫然怒 ( ) ⑵仓鹰击于殿上 ( )
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 ⑷酒既酣 ( )
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
C.计日以还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6 .⑴盛怒的样子(非常生气的样子) ⑵通“苍”
⑶派,派遣 ⑷尽兴地喝酒
7. B
8.⑴天下人(都)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⑵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王僚。
9.⑴
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或“同归于尽”)
⑵甲文中唐雎的“不辱君命”表现在他面对强秦,不卑不亢,不畏强权,用机智的语言面对秦王胁迫,最终赢得了国土的保全,不辱君命;乙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王僚,不辱君命。
【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泉州府记》)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于旧都 所恶有甚于死者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 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
⑴北定中原 __________ ⑵小大之狱 _________ ⑶可以去乎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答案】5. D
6.⑴向北⑵案件⑶离开
7.⑴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⑵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
8.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浙江省宁波市】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用原文语句回答)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答案】14.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 D
16.①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②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__(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17.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18.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云南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⑵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3.⑴通“熟”,仔细;⑵受篆蔽(蒙蔽)
14.⑴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关丽。⑵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5.而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16.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关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天津市】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多为身死而不受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9.A 10.A 11.B
【四川省宜宾市】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伏尸百万 伏:埋
B.休祲降于天 祲:吉祥
C.比肩继踵而在 踵:腿
D.延晏子 延: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聂政之刺韩傀也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头抢地耳 楚人以晏子短
D.何至于此 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⑵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
【答案】8. D
9. A
10.⑴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跑,向唐雎道歉。⑵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那些无才无德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无才无德的群主(所在的国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