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故事情节,回答文后问题。
【甲】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乙】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番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①【甲】文段说的故事是__________,选自名著《 》
【乙】文段说的故事是_________,选自名著《 》
②【甲】【乙】文段中__________(选填一人物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甲]曹操煮酒论英雄《三国演义》[乙]武松醉打蒋门神《水浒传》
②示例:曹操;他豪气冲天,指点群雄,有咄咄逼人之势,雄才大略显露无遗。刘备;他深藏不露,谨慎,机智灵活,善于忍耐,大智若愚。武松;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寻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残年余力/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告之于帝/录毕,走送之
C.其如土石何?/门人弟子填其室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慧”,聪明 (2)借 (3)得到,买到 (4)等候
2. B(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意思是“它”。另外,A.前“以”意思是“凭借”;后“以”意思是“把”。C.前“其”,表示反问;后“其”意思是“他的”。D.前“虽”意思是“即使”;后“虽”意思是“虽然”。)
3.(1)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2)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_ ②高处不胜寒_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 ④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相与/步于中庭
3.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其所表现的感情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端起酒杯 ②禁受不住 ③原来是 ④一起
2.B.我欲/乘风归去
3.①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②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4.两文所表现得作者感情不同。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菇,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③环堵萧然___________ ④短褐穿结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__、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对……感到惊异 ②交错相通 ③墙 ④打补丁
2.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②平时悠闲平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
3.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寓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 )坚执锐
(3)功宜( )为王
(4)诸郡县苦( )秦吏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3.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1)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被。……所苦
2.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3.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题
[甲]元岳柱字①,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②,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③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乙]“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④,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⑤于《李靖传》乃⑥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⑦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①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②金钏:金手镯。③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④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⑤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⑥乃:却。⑦安:妥当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金钏可易(换)酒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D.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4.[甲][乙]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1.D
2.C
3.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4.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1.(1)颈,脖颈(2)慢慢地(3)兴致,兴趣(4)鞭打(用鞭子打)
2.B
3.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1.(1)适逢,正赶上(2)率领,带领(3)劝说,说服(4)有人
2.你现在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什么来抵抗他呢?
3.因刘表的礼待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妻妾之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
(2)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
3、《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
答:
1、(1)祸患、灾难 (2)通“辨”,辨别 (3)侍奉 (4)停止,放弃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答“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也可)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题。
颠僧
(宋)胡舜
明州妙音①僧法渊,为人佯狂②,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③,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遂归妙音,趺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焉。
【注】①明州:地名,今指宁波。妙音:寺名。②佯狂:假装痴颠。③丐钱于人:向别人要钱。④育王:庙名。⑤趺(fú)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
1、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文中画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及问之,掉头不顾
A.、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句加点词语意思不出的一组是( )
A.、日饮酒市肆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B.、故号“渊三命”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C.、众皆惊愕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D.、忽于市相别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从“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和“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两件事可以看出颠僧是一个怎样的和尚?
答:
(2)除上面两件事外,请从文中再选取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
1、B
2、D
3、(1)不看重钱财;同情百姓疾苦(善良);认为众生平等;有怜悯慈悲之心。(意对即可)
(2)要点提示:第一件事,饮酒市肆,歌笑自如(或:喜欢饮酒);第二件事,言人祸福,无不验(或能预知凶吉);第三件事,发言无常用(或:说话不合常规);第四件事,智对大觉(或:巧妙应对大觉问话);第五件事,欲至郡守宅前化去(或:想在太守门前坐化);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