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1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2;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3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4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注释: 1 相:辅佐 2荣:荣华显贵 3畏:同“威”,威严 4由:奉行,遵从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慢则不能励精 (淫:淫乱)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

B.年与时驰 (驰:迅速逝去)   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子无鲁国骄士(以:因为)  守之以者(恭:谦逊有礼)

D.君子之行 (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周公之曰 (诫:告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

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

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2分)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19:01 免费下载:《七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试卷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1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2;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3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4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注释: 1 相:辅佐 2荣:荣华显贵 3畏:同“威”,威严 4由:奉行,遵从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慢则不能励精 (淫:淫乱)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

B.年与时驰 (驰:迅速逝去)   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子无鲁国骄士(以:因为)  守之以者(恭:谦逊有礼)

D.君子之行 (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周公之曰 (诫:告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

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

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2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本题关键词:以身作则原则,阿以旺,以人为本原则,以补开塞,以寒治热,以通治通,以僧为师,以寒治寒,以表知里,以资抵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